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汉初文帝因为御史多失职,命丞相另派人员出刺各地,称为“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行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B.“三径”,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里竹下开辟三条小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人因以“三径”代隐士住处。“三径之资”指隐居的资本。
C.“督邮”,汉代各郡的重要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宣达政令兼司法等。
D.“元嘉草草”中的“元嘉”是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1 08:09: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关于相关内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建安,即现在的南京,三国时期为吴国都城,时称建业,自六朝始称建康,此外还有金陵、武林等别称。
B.济南二安,指宋朝时期两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和李清照。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字易安,故合称为“济南二安”。
C.一片神鸦社鼓。社日是古代农民祭祀天神的节日,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代以后开始有秋社。
D.词是唐代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有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
同类题2
对下列对联所指的文学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心如澄澈,有为无为却也罢
我自逍遥,出世人世又如何
②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
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③金石文章空八代
江山姓氏著千秋
④著作最严谨,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A.庄子 司马迁 李白 鲁迅
B.孔子 欧阳修 韩愈 曹雪芹
C.庄子 司马迁 韩愈 鲁迅
D.孔子 欧阳修 李白 曹雪芹
同类题3
下列各句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一名潜,字元亮,自号靖节先生,因宅旁长有五棵柳树,世人“五柳先生”称之。
B.辞,是介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因为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人们一般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色彩,很像诗,但是压韵和句式比较自由。
C.《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有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D.庄周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逍遥游》是最具代表性的。庄子所向往的逍遥游,是摆脱一切世俗羁绊,精神上获得绝对自由的境界。
同类题4
下列各句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长明妃尚有村”中的“明妃”是王昭君,汉元帝宫人,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的名讳,改称了“明妃”。
B.“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到汉代,最高一级学校叫“太学”,后来改为“国子学”、“国子寺”或“国子监”。
C.“李氏子蟠,年十七”和“铸以为金人十二”句式相同,“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和“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句式也相同。
D.“填然鼓之”和“树之以桑”两句中有相同的词类活用,“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和“却匈奴七百余里”两句中有不相同的词类活用。
相关知识点
语言知识
古代文化常识
姓名称谓
古代官职
天文历法
阅读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