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情况都相同的一项是:(______)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辇来于秦
③燕赵之收藏④族秦者秦也
⑤东犬西吠
⑥乳二世
⑦金块珠砾
⑧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⑧ C.④⑥⑦ D.④⑤⑥
(2)下列选项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______)和(______)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后人哀之
C.儿之成,则可待乎! D.王披襟当之
(3)从下列选项中,选出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______)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B.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C.其制稍异于前。 D.至于赤壁之下。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武安侯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 让:责备 |
B.孝景崩,即日太子立 立:登上帝王的位置 |
C.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 坐:因为 |
D.武安者,貌侵,生贵甚 侵:相貌丑陋 |
A.魏其已为大将军后 将军必为太尉 |
B.武安侯以王太后故 非痛折节以礼屈之 |
C.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 |
D.天下吏士趋势利者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
①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 ②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
③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 ④蚡以肺腑为京师相
⑤治宅甲诸第 ⑥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
A.②③⑤ | B.②⑤⑥ | C.③④⑥ | D.①③⑥ |
A.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汉景帝去世后,太子登位继立,朝廷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 |
B.田蚡刚掌权就想当丞相,但经过籍福劝说后,面见皇帝,提出把相位让给魏其侯。 |
C.籍福提醒魏其侯要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否则,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但魏其侯没有听从他的话。 |
D.武安侯田蚡因皇上虽然刚刚即位但年纪却老了,自己就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把持朝政,掌管官吏的升降,引起皇上的不满。 |
(1)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
(2)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彼其于世 ②其正色耶 ③其广数千里 |
B.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置杯焉则胶 ③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C.①毕礼而归之 ②泉涓涓而始流 ③酌贪泉而觉爽 |
D.①臣以奉养无主 ②家叔以余贫苦 ③臣以险衅 |
A.寡人不敢以先王之王为臣 | B.左右以告(孟尝君) |
C.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 D.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
例句: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A.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 |
B.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
C.吾子取其麋鹿,以闲鄙邑。 |
D.吾其还也。亦去之。 |
大定岁丙午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既视事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旁穿上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仍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两檐之外,左有笋石,屹然而笔卓;右有仙榆,蔚然而盖偃。每佳夕胜日,予幅巾杖屦,徜徉乎其间。至于倚苍壁而送飞鸿,藉清荫而游梦蝶,方其自得于言意之表也,心如坚石,形如槁木,陶陶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为乐可胜计耶?予自是与木石有忘年莫逆之欢,因榜其轩曰“三友”。
客有过而问焉。曰:“窃闻吾子杜门屏迹,交亲解散,其所友者谁欤?”予指以告。客仰而叹俯而笑曰:(甲)“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所谓笋石者,鳞皴枯燥,不任斤凿,此固无用之石也。所谓仙榆者,离奇卷曲,不中规矩,此亦不材之木也。人且贱而弃之,曾不一顾,子恶取而独友于是哉?”予曰:“嘻!若知其一,未知其二。向有牛奇章之嘉石,钱吴越之大树,则第以甲乙,衣以锦绣矣。予虽欲友,其可得乎?今以予谬人,与夫顽石散木,皆绝意于世,亦无所事焉,此其所以为友也。夫人情之嗜好,固不在乎尤物,而在乎适意而已。(乙)然必先得之于心,而后寓之于物,故无物不可为乐。虽其所遇不同,亦各适其适也。子意以为何如?”客曰:“是则然矣,奈何木石无情,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予曰:“不然,(丙)人之遇物,但患不诚,果能以诚,则生公之石,可使点头,玄奘之松,亦能回指。幸无忽。”
客愧予言,茫然自失,宜其有会于心者。
(取材于王寂《三友轩记》)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仍其旧而新之 仍:依循 | B.窃闻吾子杜门屏迹 杜:关闭 |
C.不任斤凿 任:承受 | D.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 区区:微不足道 |
A.既视事之明年 台隍枕夷夏之交 |
B.其所友者谁欤 实迷途其未远 |
C.则第以甲乙 则刘病日笃 |
D.然必先得之于心 虽然,犹有未树也 |
【小题4】①“如谢康乐之山水,陶彭泽之琴酒,嵇康之锻,阮孚之屐”这组例子能证明文章甲乙丙处的哪一个观点?
②谢康乐指谢灵运,是_____诗派的开创者;陶彭泽指_____,是_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 B.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
C.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D.为天下笑者,何也 |
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③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④愿陛下矜悯愚诚
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矜”字相同。 |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矜”字不同。 |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矜”字相同。 |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矜”字不同。 |
集贤校理丁君墓表(节选)
欧阳修
君讳宝臣,字元珍,姓丁氏,常州晋陵人也。其为人外和怡而内谨立,望其容貌进趋,知其君子人也。居乡里,以文行称。少孤,与其兄笃于友悌。兄亡,服丧三年,曰:“吾不幸幼失其亲,兄,吾父也。”
君治州县,听决精明,赋役有法,民畏信而便安之。其始治剡也如此,后治诸暨,剡邻邑也,其民闻其来,欢曰:“此剡人爱而思之,谓不可复得者也。今吾民乃幸而得之。”而君亦以治剡者治之。由是所至有声。及居阁下,淡然不以势利动其心,未尝走谒公卿;与诸学士群居恂恂,人皆爱亲之。
国家自削除僭伪,东南遂无事,偃兵弛备者六十余年矣,而岭外尤甚。其山海荒阔,列郡数十,皆为下州,朝廷命吏,常以一县视之,故其守无城,其戍无兵。一日智高①乘不备,陷邕州,杀将吏,有众万余人,顺流而下,浔、梧、封、康诸小州所过如破竹。吏民皆望而散走,独君犹率羸卒百余拒战,杀六七十人,既败,亦走。
初,贼未至,君语其下曰:“幸得兵数千人,伏小湘峡,扼至险,以击骄兵,可必胜也。”乃请兵于广州,凡九请,不报。又尝得贼觇者一人,斩之。
贼既平,天子以君尝请兵不得,又能拒战杀贼,故他失守者皆夺两官,而君夺一官。已而知其贤,复召用。以治平四年四月某甲子,暴中风眩,一夕卒,享年五十有八。
君之平生,履忧患而遭困厄,处之安然,未尝见戚戚之色。其于穷达寿夭,知有命,固无憾于其心,然知君之贤,哀其志而惜其命止于斯者,不能无恨也。于是相与论著君之大节,伐石纪辞,以表见于后世,庶几以慰其思焉。
熙宁元年六月十四日,庐陵欧阳修述。
(注)①智高,指北宋中期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军首领侬智高。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尝走谒公卿 谒:拜见 |
B.偃兵弛备者六十余年矣 偃:训练 |
C.凡九请,不报 凡:一共 |
D.又尝得贼觇者一人 觇:窥探 |
A.其为人外和怡而内谨立 履忧患而遭困厄 |
B.淡然不以势利动其心 天子以君尝请兵不得 |
C.处之安然 然知君之贤 |
D.未尝见戚戚之色 于是相与论著君之大节 |
A.听决精明,赋役有法 审理断案精明,(分派)赋税徭役很得法度 |
B.而君亦以治剡者治之 而丁君也用治理剡县的方法来治理诸暨 |
C.国家自削除僭伪,东南遂无事 自从朝廷削除了地方割据的政权,国家东南也就没有什么叛乱发生了 |
D.故其守无城,其戍无兵 |
【小题4】下列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君早年丧父,他对兄长的感情如同对父亲的感情。 |
B.无论是剡县还是诸暨,百姓对丁君都既敬畏又信服。 |
C.丁君对智高的反叛早有预见,只因援军不得而未果。 |
D.平叛之后,天子因赞许丁君的表现,对他处罚较轻。 |
此剡人爱而思之,谓不可复得者也。今吾民乃幸而得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节选自《陈情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除:开除 | B.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
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慢:怠慢 |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自夸 |
A.臣以供养无主 | B.臣具以表闻 |
C.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 D.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A.文中所陈之情,有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还有对祖母刘氏的孝情等。 |
B.文章用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自己并非怀念旧朝、有不事二主之心。 |
C.作者说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是祖母风烛残年,祖孙二人相依为命。 |
D.文章层层推进,直截了当,情真意切地陈说了自己不能应命的理由。 |
(1)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2)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