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武安侯田蚡者,孝景后同母弟也,生长陵。魏其已为大将军后,方盛,蚡为诸郎,未贵,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姓。及孝景晚节,蚡益贵幸,为太中大夫。蚡辩有口,学《盘盂》诸书,王太后贤之。孝景崩,即日太子立,称制,所镇抚多有田蚡宾客计策,蚡弟田胜,皆以太后弟,孝景后三年封蚡为武安侯,胜为周阳侯。

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欲以倾魏其诸将相。建元元年,丞相绾病免,上议置丞相、太尉。籍福说武安侯曰:“魏其贵久矣,天下士素归之。今将军初兴,未如魏其,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让魏其。魏其为丞相,将军必为太尉。太尉、丞相尊等耳,又有让贤名。”武安侯乃微言太后风上,于是乃以魏其侯为丞相,武安侯为太尉。籍福贺魏其侯,因吊曰:“君侯资性喜善疾恶,方今善人誉君侯,故至丞相。然君侯且疾恶,恶人众,亦且毁君侯,君侯能兼容则幸久,不能,今以毁去矣。”魏其不听。

武安侯以王太后故,亲幸,数言事多效,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建元六年,窦太后崩,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坐丧事不办,免。以武安侯蚡为丞相,以大司农韩安国为御史大夫。天下士郡诸侯愈益附武安。

武安者,貌侵,生贵甚。又以为诸侯王多长,上初即位,富于春秋,蚡以肺腑为京师相,非痛折节以礼屈之,天下不肃。当是时,丞相入奏事,坐语移日,所言皆听。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上乃曰:“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尝请考工地益宅,上怒曰:“君何不遂取武库!”是后乃退。尝召客饮,坐其兄盖侯南乡,自坐东乡,以为汉相尊,不可以兄故私桡。武安由此滋骄,治宅甲诸第。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诸侯奉金玉狗马玩好,不可胜数。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上以将军为丞相,必魏其 让:责备
B.孝景崩,即日太子 立:登上帝王的位置
C.丞相昌、御史大夫青翟丧事不办  坐:因为
D.武安者,貌,生贵甚 侵:相貌丑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魏其已大将军后 将军必太尉
B.武安侯王太后故 非痛折节礼屈之
C.武安侯微言太后风上  夫我行之,反而求之
D.天下吏士趋势利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田蚡骄横的一组是
①武安侯新欲用事为相 ②荐人或起家至二千石,权移主上
③卑下宾客,进名士家居者贵之 ④蚡以肺腑为京师相
⑤治宅甲诸第    ⑥田园极膏腴,而市买郡县器物相属于道
A.②③⑤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汉景帝去世后,太子登位继立,朝廷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
B.田蚡刚掌权就想当丞相,但经过籍福劝说后,面见皇帝,提出把相位让给魏其侯。
C.籍福提醒魏其侯要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否则,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但魏其侯没有听从他的话。
D.武安侯田蚡因皇上虽然刚刚即位但年纪却老了,自己就以皇帝的至亲心腹把持朝政,掌管官吏的升降,引起皇上的不满。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吏士趋势利者,皆去魏其归武安,武安日益横。
(2)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06:42: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初从高祖起丰。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①,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注释:①晏驾,指古代帝王死的讳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是古时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舞阳”是其封地。在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
B.“迁”在古代表示官职的变动,一般为晋升,也可以表示平级转调;“左迁”是指贬官降职。
C.禁中,也称“禁省”、“禁内”、“宫禁”等,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由此称。
D.“谥”即“谥号”,是古代对君、侯、臣等有一定地位的人在其死后追封的称号,用以表彰其功绩或品德,谥号只能由朝廷授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在高祖病重时,因为担忧国家的命运而伤心流泪,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造反,他以相国的身份率兵攻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靳狱椽曹咎书抵栎阳狱椽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项梁起东阿,西,比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宋义乃谏项梁曰:“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项梁弗听。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沛公、项羽去外黄攻陈留,陈留坚守不能下。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

项羽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毋妄言,矣 族:一族人
B.又不肯学 竟:努力,加倍
C.以故事得已 故事:旧例
D.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  壁:壁垒
【小题2】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相关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项梁在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后来有一人没被任用找到他,他就说出了让大家信服的理由。
B.项羽家世代都是楚国的大将,他的父亲被秦国将领王翦杀害,为了报仇,他从小就不喜欢读书和舞剑,而是喜欢兵法。
C.项梁感到项籍很不一般的原因是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
D.成语“破釜沉舟”就出自以上文段。项羽的具体做法是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现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
(1)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2)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汉王项羽相与临广武①之涧而语。

项羽欲与汉王独身挑战。汉王数项羽曰:“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②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③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吾以义兵从诸侯诛残贼,使刑余罪人击杀项羽,何苦乃与公挑战!”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胸,乃扪足曰:“虏中吾指!”汉王病创卧,张良强请汉王起行劳军,以安士卒,毋令楚乘胜于汉。汉王出行军,病甚,因驰入成皋。

病愈,西入关,至栎阳,存问父老,置酒,枭故塞王欣头栎阳市。留四日,复如军,军广武。关中兵益出。当此时,彭越将兵居梁地,往来苦楚兵,绝其粮食。田横往从之。项羽数击彭越等,齐王信又进击楚。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羽解而东归。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注①广武:城名,故址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广武山上。山上有东西广武二城,中隔广武涧。②卿子冠军:秦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宋义。③新安:故址在今河南渑池县东。
【小题1】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汉王项羽曰   范增目项王
B.汉王欲而西归 以为流觞曲水
C.汉王伤胸,扪足曰 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D.遂鲁公号葬项羽毂城 亦足畅叙幽情
【小题2】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全都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B.为政不平,主约不信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至固陵,不会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D.以为汉尽得楚地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B.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C.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D.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
【小题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B.弑,本意是指古代统治阶级称子杀父、臣杀君。
C.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属陕西一带。
D.本纪,帝王传记的专用名词,始于《史记》,其中有十篇。
【小题5】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刘邦和项羽约定在广武涧谈判。项羽要跟刘邦单独决一雌雄,刘邦却把项羽的所作所为归纳了十条罪状,不屑应和他的挑战。
B.项羽听了刘邦的话非常生气,趁刘邦不注意,抽出暗藏的弓箭,一箭射中了刘邦的胸部。刘邦假装自己伤了脚趾,并且在重伤的情况下,还去慰劳军队,鼓舞士气。
C.项羽与刘邦约定中分天下后,马上罢兵撤走了,而刘邦却联合其他诸侯军队共同进击楚军。后来,终于在垓下之战中消灭了项羽。
D.项羽有着好逞一人之勇、遇事急躁等缺点,而刘邦能够从大局出发,遇事冷静,多听谋士意见,所以最终项羽失败,刘邦夺得了天下。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疲转饷。
(2)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 ,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鲁迅评价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约为婚姻:双方约定成为儿女亲家。婚姻:古今异义词,古义指约为儿女亲家,男方为婚,女方为姻。
C.古人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列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在最后。“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是说项伯是项羽的三叔。
D.《鸿门宴》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句中“河”指黄河。“沛公居山东时”句中“山东”指崤山以东,也就是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骂鲰生、拉拢项伯等细节表现出了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的性格。
B.项羽信任项伯,改变主意,答应“善遇”刘邦,为鸿门宴最后的结局埋下伏笔。
C.紧急形势下,张良只要刘邦去见项伯,可见他也不知如何是好。
D.项伯为报私恩夜访张良,这使战争危机忽然出现了转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徒慕君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节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节选自《苏武传》)
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康不行,连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节选自《张衡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如车避匿 引:调转。
B.会虞常     论:判罪。
C.空以身草野 膏:肥料
D.连公府不就 辟:征召。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臣所以去亲戚事君者/以先国家之急后私仇也
B.徒慕君高义也/复举剑拟
C.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君我降
D.衡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十年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人,是随侍在王公贵族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东西两汉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B.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且鞮侯单于”中的“且鞮侯”是部落名称
C.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D.孝廉,是汉朝由地方官(太守)向中央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他们被举荐任以官职。
【小题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译文: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啊。
B.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
译文:你本是汉朝大臣,不顾恩德,背叛主上,离弃双亲,在异族那里投降做奴隶,你要见我做什么?
C.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译文:虽然才华比世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
D.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文:汉安帝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授予他郎中的官职,两次迁升为太史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