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B.沛公居山东
C.舍郑以为东道主D.人不敢与忤视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时俗之工巧兮 时俗:世俗
B.竞周容以为度   周容:苟合取容
C.忳郁邑余侘傺兮 侘傺:失意的样子
D.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穷困:贫穷,困苦
【小题2】下列有关选段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心胸。
B.“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屈原以香花香草装饰自己,实际上是以此比喻自己高洁的志向。
C.“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埋怨神灵不能主持正义,不了解民心。
D.“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指责当时世俗投机取巧,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
【小题3】下列对选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表达了屈原不被人理解、遭人诽谤的不满和愤懑。
B.诗人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引出议论感叹。
C.诗中表明了诗人绝不墨守成规,要与世俗周旋的处世态度。
D.诗中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与丘长孺书

闻长孺病甚,念念。若长孺死,东南风雅尽矣,能无念耶?弟作令备极丑态,不可名状。大约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治钱谷则仓老人,谕百姓则保山婆。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苦哉毒哉!家弟秋间欲过吴。虽过吴,亦只好冷坐衙斋,看诗读书,不得如往时,携候子等虎丘山故事也。近日游兴发不?茂苑主人虽无钱可赠客子,然尚有酒可醉,茶可饮,太湖一夕水可游,洞庭一块石可登,不大落寞也。如何?

(选自《袁宏道集笺校》)

二、答赵廷臣书

台翰严颁,殊深内讼,岂仆一切愚忠,尚未足取信天下耶?台下清朝佐命,仆则明室孤臣,时地不同,志趣亦异。功名富贵,早等之浮云;成败利钝,且听之天命。宁为文文山,不为许仲平;若为刘处士,何不为陆丞相乎?倘云桑梓涂炭实为仆未解兵仆亦何难敛师而去但未知台下终能保障否乎

区区之诚,言尽于此,间使说词•;请从此绝。

(选自山西人民出版社,《历代散文选》,张煌言)

[注]台翰俨颁:蒙您郑重地写信给我。

【小题1】下列对汉语语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上官则奴,候过客则妓。“奴”“妓”,名词用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小奴才一样,像失足女一样。《醉翁亭记》中“山行六七里”,“山”也用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B.“近日游兴发不”,“不”,是通假字,通“否”,意思是这几天有没有勃发来吴县一游的兴趣。《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的用法,也是通假,通“否”。
C.“成败利钝,且听之天命”,“利钝”,形容词用作名词,意即好运噩运。《鸿门宴》中“大行不顾细谨”,“细谨”,亦形容词用作名词,意即细枝末节。
D.“台下清朝佐命,仆则明室孤臣”,是两个判断句,前者省略了表示判断的动词“是”;后者以副词“则”表示判断。《芙蕖》一文中“是我于花之未开”,“是”的用法与前者一样,也是表示判断。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曾在吴县做官,忽一日,想起老朋友丘长孺,就写信给他,一面调侃丘长孺称病颐养,闭门不出,并夸奖其学识渊博丰神俊逸;一面向他叙述自己疲于应付,当官差的酸楚。
B.作者在信中说了三件与山水之游有关的事:一是没了以往陪侯先生游虎丘的兴致或机会,二是亲兄弟曾来此也只能枯坐衙斋读诗看书打发时日,三是热情邀请老朋友丘长孺同游太湖。
C.赵廷臣写信给张煌言,劝其投降。张的回信,似乎对赵很是尊重,其实“台翰”“台下”“佐命”等词语,都是绵里藏针,皮里阳秋,极尽冷嘲热讽,意在表明自己绝不降清的志向。
D.两则书信置于一卷,不仅仅因为袁张俩人都生于晚明,而是一个王朝的终结,从袁宏道对于官场的厌恶、张煌言作为孤臣的悲愤中,或许能看出些许端倪,甚或是某些必然的联系。
【小题3】下列对原文语言风格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两则书信都使用了问句。袁宏道用的是疑问句,意在征询老朋友丘长孺是否寄情山水,语气非常殷勤,态度十分真诚;张煌言用的是反问句,用意在加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语气,是期望赵廷臣不要再存妄想的意思。
B.袁宏道的书信多陈述性描写,说自己为官像奴、像妓、像仓老人、像保山婆一般不容易;张煌言的书信多论述性告白,以“岂……耶”“宁为……不为”“若为……何不为”“倘……但”等关联词语,增强力度。
C.两则书信虽然都是长短句结合使用,但有不同:袁宏道的书信,多用散句,语伴情生,对侯先生、对兄弟、对老朋友都尽心尽意;张煌言的书信,多用偶句,言随心发,对大明忠贞不二,对满清绝不苟且。
D.袁宏道的书信,语气舒缓,情义剀切,拳拳挂念之心溢于言表,直抒性灵,如絮家长里短,读之亲切感人;张煌言的书信,言简意赅,语调沉郁,态度决绝,小文章说大事件大志向,读之扼腕,悲愤难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之间,百暖百寒,乍阴乍阳,人间恶趣,令一身尝尽矣。苦哉!毒哉!
(2)倘云桑梓涂炭,实为仆未解兵,仆亦何难敛师而去,但未知台下终能保障否乎?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率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鸿门宴》节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沛公霸上 军:驻军
B.沛公欲关中 王:称王
C.沛公奉卮酒为寿    为寿:祝福健康长寿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谢:道谢
【小题2】文中加点词语词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泰山以东
B.少长:年少年长
C.婚姻:男女婚事
D.出人:出去进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刘邦和项羽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有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
B.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范增认为这是他想收买人心而争夺天下的宏大志向的表现。
C.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间显得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又让我们看到刘邦很有心计,善于随机应变的一面。
D.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答应项伯第二天亲自到鸿门更见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
(2)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芋老人传

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日:“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馀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国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注)①佣:受雇打工。②丞、尉:知县的佐职。③钧礼:平等之礼。④炼珍:烹制精美的食品。⑤尚食:这里指朝廷赏赐的食品。⑥不饬:不守规矩,行为不端。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一,再进,生为之饱   器:器重
B.书生甲第为相国 用:由于
C.闻甲落魄,笑不,交以绝 顾:顾念
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 著:显著,显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第,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文中的意思指豪门贵族的身份。
B.井臼,水井和石臼,文中是汲水和舂米的意思,泛指操持家务。
C.妾媵,媵是指古代随嫁,亦指随嫁的人;妾是旧时男人娶的小老婆。
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
【小题3】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B.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C.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D.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犹是芋也,而向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2)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各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立,形影相吊。而刘夙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衰薄  祚:福分
B.茕茕立 孑:孤单
C.臣洗马  除:除去
D.责臣慢  逋:逃脱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李密自身遭遇的不幸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B.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C.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D.夙婴疾病,常在床褥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先概括地写了作者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奠定了文章悲凉的基调。
B.作者虽然两次被举荐,却因为祖母没有人供养,推辞不去赴任。
C.“奔驰”二字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想要赴任就职,尽忠报国的焦急心情。
D.先叙述祖孙之情,再推进到君臣之义,突出了作者既能尽孝又能尽忠。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顾允成,字季时。厉名节,举万历十一年会试,十四年始赴殿试。对策中有曰:“陛下以郑妃勤于奉侍,册为皇贵妃,廷臣不胜私忧过计。请立东宫,进封王恭妃,非报罢则峻逐。或不幸贵妃弄威福,其戚属左右窃而张之,内外害可胜言!顷张居正罔上行私,陛下以为不足信,而付之二三匪人。恐居正之专,尚与陛下二。此属之专,遂与陛下一。二则易间,一难图也。”执政骇且,置末第。

会南畿督学御史德清人房寰连疏诋都御史海瑞,允成不胜愤。偕同年生彭遵古、诸寿贤抗疏劾之。略言:“寰妒贤丑正,不复知人间羞耽事。臣等自幼读书,即知慕瑞,以为当代伟人。寰大肆贪污,闻瑞之风,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诬,臣等所为痛心。”因劾其欺罔七罪。始寰疏出,朝野多切齿。而政府庇之,但拟旨谯让。及得允成等疏,谓寰已切,不当出位妄奏,夺三人冠带,还家省,且令九卿约束办事进士,毋妄言时政。

久之,南京御史陈邦科请录用允成等,不许。巡按御史复言之,诏许以教授用。允成历任南康、保定。入为国子监博士,迁礼部主事。三王并封制下,偕同官张纳陛、工部主事岳元声合疏谏曰:“册立大典,年来无敢再渎者,以奉二十一年举行之明诏。兹既届期,群臣莫不引领。而元辅王锡爵星驾趣朝,一见礼部尚书罗万化、仪制郎于孔兼,即戒之弗言,慨然独任,臣等实喜且慰。不意陛下出禁中密札,竟付锡爵私邸,而三王并封之议遂成,即次辅赵志皋、张位亦不预闻。夫天下事非一家私议。元子封王,祖宗以来未有此礼,锡爵安得专之,而陛下安得创之!”当是时,光禄丞硃维京、给事中王如坚疏先入。帝震怒,戍极边。维京同官涂杰、王学曾继之,斥为民。及是谏者益众,帝知不可尽斥,但报“遵旨行”。已而竟

未几,吏部尚书孙鑨等以拾遗事被责。允成谓阁臣张位实为之,上疏力诋位,因及锡爵。纳陛亦抗章极论,并侵附执政者。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官。皆乞假归,不复出。

(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政骇且 恚:愤怒B.谓寰已切 让:谦让
C.还家省 愆:罪过,过失D.已而竟 寝:停止
【小题2】下列对原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
B.东宫:一般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西宫可以借指妃嫔是同样的道理。
C.博士:本为对博学之士的通称,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吏部: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官。皆乞假归,不复出。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产业所就孰与仲多?(《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顾允成的为政特点。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无岁    罪:归咎,归罪
B.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兵:兵器、武器
C.罟不入洿池  数:多次
D.涂有饿莩而不知 发: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河东凶亦     ②填鼓之,兵刃相接
B.①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②是何异于刺人杀之
C.①邻国民不加少   ②夫晋,何厌
D.①斯天下之民至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小题3】下列有关文意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C.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地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词语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开国何茫然 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B.扪参历井仰胁息 扪:摸,参、井:星宿名,相传为蜀、秦的分野
C.凋朱颜     凋: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D.以手抚膺坐长叹 抚膺:抚摸着双腿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1.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2课《立身处世》,《公冶长》二十六)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第6课《乐在其中》,《雍也》十一)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何以行之哉?”

(第9课《言而有信》,《为政》二十二)

4.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拒人也?”

(第10课《交友之道》,《子张》三)

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天乎!”

(第13课《敏而好学》,《宪问》三十五)

6.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第14课《切问而近思》,《为政》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无善 夸耀
B.老者之 使……安逸
C.不怨天,不人  责备
D.一瓢  饮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和“如之何其拒人也”中的“其”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何以行之哉
B.其不可者拒之
C.退而省其私
D.知我者其天乎
【小题3】下列句子中,和“异乎吾所闻”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贤哉,回也
B.何为其莫知子也
C.吾与回言终日
D.莫我知也夫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第6课《述而》十六)
(2)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第14课《为政》十)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