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顾允成,字季时。厉名节,举万历十一年会试,十四年始赴殿试。对策中有曰:“陛下以郑妃勤于奉侍,册为皇贵妃,廷臣不胜私忧过计。请立东宫,进封王恭妃,非报罢则峻逐。或不幸贵妃弄威福,其戚属左右窃而张之,内外害可胜言!顷张居正罔上行私,陛下以为不足信,而付之二三匪人。恐居正之专,尚与陛下二。此属之专,遂与陛下一。二则易间,一难图也。”执政骇且,置末第。

会南畿督学御史德清人房寰连疏诋都御史海瑞,允成不胜愤。偕同年生彭遵古、诸寿贤抗疏劾之。略言:“寰妒贤丑正,不复知人间羞耽事。臣等自幼读书,即知慕瑞,以为当代伟人。寰大肆贪污,闻瑞之风,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诬,臣等所为痛心。”因劾其欺罔七罪。始寰疏出,朝野多切齿。而政府庇之,但拟旨谯让。及得允成等疏,谓寰已切,不当出位妄奏,夺三人冠带,还家省,且令九卿约束办事进士,毋妄言时政。

久之,南京御史陈邦科请录用允成等,不许。巡按御史复言之,诏许以教授用。允成历任南康、保定。入为国子监博士,迁礼部主事。三王并封制下,偕同官张纳陛、工部主事岳元声合疏谏曰:“册立大典,年来无敢再渎者,以奉二十一年举行之明诏。兹既届期,群臣莫不引领。而元辅王锡爵星驾趣朝,一见礼部尚书罗万化、仪制郎于孔兼,即戒之弗言,慨然独任,臣等实喜且慰。不意陛下出禁中密札,竟付锡爵私邸,而三王并封之议遂成,即次辅赵志皋、张位亦不预闻。夫天下事非一家私议。元子封王,祖宗以来未有此礼,锡爵安得专之,而陛下安得创之!”当是时,光禄丞硃维京、给事中王如坚疏先入。帝震怒,戍极边。维京同官涂杰、王学曾继之,斥为民。及是谏者益众,帝知不可尽斥,但报“遵旨行”。已而竟

未几,吏部尚书孙鑨等以拾遗事被责。允成谓阁臣张位实为之,上疏力诋位,因及锡爵。纳陛亦抗章极论,并侵附执政者。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官。皆乞假归,不复出。

(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执政骇且 恚:愤怒B.谓寰已切 让:谦让
C.还家省 愆:罪过,过失D.已而竟 寝:停止
【小题2】下列对原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会试:会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应考者为各省的举人,录取者称为“贡士”。
B.东宫:一般指封建时代太子居住的地方,后来又可以借指太子,这与西宫可以借指妃嫔是同样的道理。
C.博士:本为对博学之士的通称,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D.吏部: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天下文武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怒,谪允成光州判官,纳陛邓州判官。皆乞假归,不复出。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产业所就孰与仲多?(《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顾允成的为政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31 09:47: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此君轩记

清王国维

①竹之为物,草木中之有特操者。与群居而不倚,虚中而多节,可折而不可曲,凌寒暑而不渝其色。至于烟晨雨夕,枝梢空而叶成滴,含风弄月,形态百变,自渭川淇澳千亩之园,以至小庭幽榭三竿两竿,皆使人观之,其胸次廓然而高,渊然而深,泠然而清,挹之而无穷,玩之而不可亵也。其超世之致,与不可屈之节,与君子为近,是以君子取□。

②古之君子,其为道也盖不同,而其所以同者,则在超世之致,与不可屈之节而已。其观物也,见夫类是者而乐焉,其创物也,达夫如是者而后慊焉。如屈子之于香草,渊明之于菊,王子猷之于竹,玩赏之不足而咏叹之,咏叹之不足而斯物遂若为斯人之所专有,是岂徒有托而然哉!其于此数者,必有以相契于意言之表也。善画竹者亦然。彼独有见于其原,而直以其胸中潇洒之致、劲直之气,一寄之于画。其所写者,即其所观;其所观者,即其所畜者也。物我无间,而道艺为一,与天冥合,而不知其所以然。故古之工画竹者,亦高致直节之士为多。如宋之文与可、苏子瞻,元之吴仲圭是已。观爱竹者之胸,可以知画竹者之胸;知画竹者之胸,则爱画竹者之胸亦可知而已。

③日本川口国次郎君,冲澹有识度,善绘事,尤爱墨竹。尝集元吴仲圭、明夏仲昭、文徵仲诸家画竹,为室以奉之,名之曰“此君轩”。其嗜之也至笃,而搜之也至专,非其志节意度符于古君子,亦安能有契于是哉!吾闻川口君之居,有备后之国,三原之城,山海环抱,松竹之所丛生。君优游其间,远眺林木,近观图画,必有有味于余之言者,既属余为轩记,因书以质之,惜不获从君于其间,而日与仲圭、徵仲诸贤游,且与此君游也。壬子九月。

(注)①淇澳:淇水曲岸。②慊:满意。③此君:王子猷爱竹,有“何可一日无此君”之语,后因以“此君”为竹的代称。④备后国:日本古代的一个行政区域,后并入广岛县。三原城:日本古代的城市名。

【小题1】可填入第①段结尾方框处的虚词是
A.矣B.哉C.焉D.乎
【小题2】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
A.古之君子咏叹不足而将爱物占为己有。
B.屈原等古之君子都与所爱之物相契合。
C.画竹者摹写、观察之竹都是自己种植。
D.善画竹者达到的艺术境界非他人所知。
【小题4】概括川口君“其嗜之也至笃,而搜之也至专”的表现。(用自己的话回答)
(1)
(2)
(3)
【小题5】本文三段文字之间衔接自然,请对此加以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竹吟与朱青雷游长椿寺,于鬻书画处,见一卷擘窠①书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款题“山谷道人”。方拟议真伪,一丐者在旁睨视,微笑曰:“黄鲁直乃书杨诚斋②诗,大是异闻。”掉臂竟去。青雷讶曰:“能作此语,安得乞食?”竹吟太息曰:“能作此语,又安得不乞食!”余谓此竹吟愤激之谈,所谓名士习气也。聪明颖隽之士,或恃才兀傲,久而悖谬乖张,使人不敢向迩者,其势可以乞食。 或有文无行,久而秽迹恶声,使人不屑齿录者,其势亦可以乞食。是岂可赋感士不遇哉!

(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擘窠(bò kē):打好格子再写的书法。②杨诚斋:南宋诗人杨万里。

【小题1】乞丐认为这卷书法作品是真的还是假的?他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小题2】纪昀对竹吟观点的评价是 (用原文词句回答)
【小题3】对于乞丐辨书法真伪一事,朱青雷、竹吟二人反应不同,请说说他们各自的话所表达的意思。
(1)朱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竹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对朱、竹二人的意思均持□□态度,理由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对“名士”沦为“乞丐”一事你的看法和以上三人(或其中一人)相同吗?请说说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徐简斋寿序

(清)张惠言

襄郑先生梦杨为余言,乾隆间常州大饥,太守金公助富民出栗以账,设局于东门之外,择邑中贤者董之。一时措绅士民,无不竭力助太守养百姓,而简斋徐君为贤。其贫待赈者,君自出资私给之。

先是,夏六月不雨,君辄赴荆溪山中购薪,积数百万束。或问何为,叹曰:“阴雨而彻桑土,岂有及耶?”已而账局设,薪苦乏,皆资于君。人多君之仁,而服君见事之豫也。俄而君遺疾殆甚,寤梦中恒喃喃语,皆与饥民问讯声也。一夕,梦神语之曰:“尔有隐德,当延算,第无忧疾。”

寤而释然,病良已。余闻而悚然。因果之说,儒者所不道,而积善获福之理,则天道之可信者。 夫为善者,苟有果报之说于其胸中,则其为善也必不诚;苟诚矣,必不求其报。而其善气之所涵煦,自有以引其泽于子孙,而况其身乎?君之得福于神,非怪也,理也。以是心慕君,恨未得识。

嘉庆辛酉冬,见君子世楠于京师,文而有容。人咸谓君有子将昌其门,则余曩者之言为不妄矣。世楠言君游山左时,闻父疾,不及束装,昼夜步行百馀里,八日而抵家。父适思干脯,君急供之,已不能食。自是见脯辄泣下,遂不御肉,至今数十年。君年五十后,尽摈尘务,与人子言孝,与人弟言悌。推其心,惟恐一日之善不及于人,而接于我者,一人之不化于善,则其心引以为大歉也。夫以因果而为善,岂君子所弗许哉!然而所以辫其诚不诚者,无他焉,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乐人善而自多其功者,谓之悖施。故君之生平,施予事甚多,而余独于世楠此言知君之能诚于中也。

于是世楠曰:“明年吾父七十有一, 正月六日为其生辰,欲乞子一言为寿,可乎?”余以为古之为寿者,主于称德劝美。以介纯嘏已耳,不必其在生日也,而况必于十年之期乎?唐人之庆开秩也,恒以十一之岁。子之亲又适当其时,余其可以无言?虽然,夫称人之德,颂人之美,将以发潜德为世劝也。

夫构浮说以祝其人之永年,而其言无所立者。余弗敢道也。故述吾所闻及所论于君者,以序之。

(《茗柯文外编》卷上,有删改)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君之仁 多:称赞
B.俄而君遘疾殆甚  殆:疲惫
C.有以引其泽于子孙 引:延续
D.遂不御肉 御:进用
【小题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闹饥荒前,常州干早,徐简斋奔赴荆溪山中购买柴火,可以看出他能够预判事势。
B.徐简斋病重,神灵告诉他不要担忧疾病,因为他有不为人知的德行,会延长寿命。
C.作者认为行营,心中不能存有因果报应之说,否则行善一 定不够诚恳。
D.徐简斋一生常常用财物局济他人,源于 他想积累善行荫洋子孙后代。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太守金公劝富民出菜以赈,设局于东门之外,择邑中贤者董之。
(2)夫构浮说以祝其人之永年,而其言无所立者,余弗敢道也。
【小题4】请简要概括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黄尊素,真长,余姚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二年,擢御史。疏请召还曹于汴、刘宗周等,而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顽钝,秉忠、应元俱引去。又数陈边事,力诋大将马世龙,忤枢辅孙承宗意。时帝在位数年,未尝一召见大臣。尊素请复便殿召对故事,面决大政,否则,讲筵之暇,令大臣面商可否。帝不能用。

四年三月朔,京师地震三,适帝体违和,人情惶惧。尊素力陈时政十失,末言:“陛下厌薄言官,人怀忌讳,当国者昧安危之机,误国者护耻败之局。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疏入,魏忠贤大怒,谋廷杖之,韩爌力救,乃夺俸一年。既而杨涟劾忠贤,被旨谯让,尊素愤,抗疏继之。略言:“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忠贤得疏愈恨。八月,河南进玉玺。忠贤欲侈其事,命由大明门进,行受玺礼,百僚贺。尊素上言:“本朝弘治时,陕西献玉玺,止令取进,给赏五金。此祖宗故事,宜从。”事获中止。

尊素謇谔敢言,尤有深识远虑。杨涟将击忠贤,魏大中以告,尊素曰:“除君侧者,必有内援,杨公有之乎?一不中,吾侪无噍类矣。”尊素讽涟去,涟不从,卒及于祸。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其党亦以尊素多智虑,欲杀之。使者至苏州,其城外人并击逮尊素者,逮者失驾帖,不敢至。尊素闻,即囚服诣吏,自投诏狱。知狱卒将害己,叩首谢君父,赋诗一章,遂受酷刑死,时六年闰六月朔日也,年四十三。福王时,追谥忠端。

(节选自《明史·黄尊素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B.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C.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D. 陛下登极以来/公卿台谏累累/罢归/致在位者无固志/今忠贤不法状/廷臣已发露无余/陛下若不早断彼/形见势穷/复何顾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如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苏轼字子瞻。
B. 玉玺,专指皇帝的玉印。秦汉以来,皇帝所用的印章称为玺,臣民所用的印章只能称为印。
C. 表,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特殊文体,如《出师表》《陈情表》。
D. 朔日,指中国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望日,指农历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晦日,指农历每月的三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黄尊素正直敢言。他在御史任上,曾上疏请求召回曹于汴、刘宗周等人,并成功弹劾尚书赵秉忠、侍郎牛应元。
B. 黄尊素不畏强权。在河南进献玉玺时,魏忠贤大操大办以迎合皇上,黄尊素敢于劝说魏忠贤,并成功阻止了他的行动。
C. 黄尊素深识远虑。他认为,杨涟如果想清除皇帝身边的小人,一定要有内援;他还委婉地劝杨涟离职避祸,杨涟没有听从,最终受到迫害。
D. 黄尊素无惧死亡。知晓狱卒将要加害于己,他叩谢皇恩,写诗一首,后受酷刑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于此进贤退不肖,而疾刚方正直之士如仇雠,陛下独不为社稷计乎?
(2)汪文言初下狱,忠贤即欲罗织诸人,为尊素所解,恨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