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1)古人(① )烛夜游,(② 有以(③ )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2)群季(④ )俊秀,皆为惠连(⑤ );吾人咏歌,独惭康乐(⑥ )。幽赏未已,高谈转(⑦ )。开琼筵以坐花(⑧ ),飞羽觞(⑨  )而醉月(⑩   )。不有佳咏(⑪  ),何(⑫ )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2)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小题3】文章写李白与兄弟们在桃花园中宴饮时的情景,着重体现了一个“乐”字。试分析“乐”体现在哪些方面。
【小题4】下列关于文中的典故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若梦”出自《庄子▪刻意》中的“其生若浮,其死若休”。李白化用庄子语句,表达了人生变幻无常,就像做梦一样的思想。
B.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
——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作者借桃花之盛开,表现了人生之短暂、美好,流露出了隐逸超世的愿望。
C.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
——谢惠连是南朝宋文学家,著名诗人谢灵运的堂弟。他才思敏捷,十岁便能作文,工诗赋,深为谢灵运所赏爱。谢灵运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为南朝山水诗派的创始者。李白借此夸奖自己的堂弟才能杰出,个个都像谢惠连,而自己作诗却赶不上谢灵运。
D.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晋代石崇,豪富甲天下,生活极端奢侈,曾在洛阳金谷园中宴客赋诗,他写的《金谷诗序》中说:“遂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这个典故传达了李白及时行乐的思想。
【小题5】对本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题目点出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李白于某个春夜在桃花园宴请各位堂弟所作的序文。
B.文章的开头,李白说天地是世间万物赖以寄存的旅舍,光阴岁月不过是千年百代的匆匆过客。
C.作者和堂兄弟们聚会在桃花园,映现在诗人眼中的是无限的阳春风光,大自然的景色就是最美丽的文章。
D.诗人以主要笔墨写景,结合叙事、抒情,还运用了不少典故,展现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天地。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以吾一日长乎尔B.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C.令人长号不自禁D.书法不隐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赞成)点也    何(妨碍)乎?
B.回虽不(聪敏,聪明),请事斯语矣   克己复(礼貌)为仁
C.常有,欲以观其(边界) (显露、表现)素抱朴
D.知止而后有(目标、志向)    人之其所亲爱而(有偏向)焉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晋灵公不
A.疏食、饮水B.使民死而不远徙
C.大学之道,在明德D.其我谓矣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母立于兹B.可谓好学也已
C.杀之,寘诸畚D.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江天一色无尘 纤:微细
B.愿月华流照君 逐:逐渐
C.昨夜潭梦落花 闲:安静
D.白云—片去悠悠 悠悠:遥远的样子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母立于兹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吾妻归宁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假舟楫者,非能
B.古人秉烛
C.晋函陵,秦军氾南
D.顺流而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惜
B.耿耿星河欲曙天,耿耿:烦躁不安
C.雪肤花貌参差是,参差:长短、高低不齐
D.珠箔银屏迤逦开,迤逦:曲折绵延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天命之谓性,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所不闻。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性之谓道 率:遵循
B.发而皆节 中:适合,符合
C.万物焉 育:繁育、生长
D.中庸其矣乎   至:达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君子中庸也/小人反中庸也
B.恐惧乎所不闻/中庸至矣乎
C.道也,不可须臾离也/德,本也
D.见乎隐/人不饮食也
【小题3】下面对文意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普遍通行的行为准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B.作者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一样。
C.孔子认为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实行,是因为: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他还说:中庸之道只有贤能的人オ能做到,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
D.作者认为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当;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好走极端。也就是说,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 其实质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