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母立于兹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吾妻归宁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23 06:43:1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金石录》后序(节选)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史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

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練,穷方绝城,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阔,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一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问,有人持徐照《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帐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馀。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面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草。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处患困穷,而志不屈

(选自《古代散文选注》)

(简注)

①《金石录》是李清照亡夫赵明诚的一部关于金石收藏整理的学术著述。这本巨著倾注了李清照夫妇毕生的心血,著录了他们所收藏的夏、商、周三代至隋、唐、五代金石拓片二千种,为目录10卷、辩证20卷、跋102篇,因赵明诚自己生前已写了书的序文,列于书首,李清照又作了这篇“序”,附于书后,故称“后序”。当时夫亡已六载,李清照个人生活又几经曲折,故百感交集,情不能禁,写下了这篇著名的“后序”。②建中辛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归:嫁给。③先君:死去的父亲,指李格非。丞相:指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④葛天氏: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传说葛天氏时代人们性情纯朴,生活悠闲。⑤徐熙:南唐著名画家,善画花鸟草虫。⑥仰取俯拾:仰头取,低头给。指各项收人。⑦以事铅椠(qiàn):用在校勘书籍上。铅,指铅粉笔,用以改字。椠,书写用的木板。

(阅读指要)

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介绍了他们夫妇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的经过和《金石录》的内容与成书过程,回忆了婚后三十四年间的忧患得失,婉转曲折,细密详实,语言简洁流畅。这是一篇风格清新、词采俊逸的佳作,它的特点主要在一个“真”字,李清照把她对丈夫赵明诚的真挚而深婉的感情,倾注于行云流水般的文笔中,娓娓动人地叙述着自己的经历和衷曲,使读者随着她的欢欣而欢欣,随着她的悲切而悲切,心驰神往,掩卷凄然。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穷方绝域(____________)
(2)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___________)
(3)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___________)
(4)字画完整,诸收书家(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已”与“不能自已”句中“已”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庭中始为篱,为墙,凡再变矣B.存者且愉生,死者长
C.可以大风、挛腕、瘘病D.君子日:学不可以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①自谓葛天氏民也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①后见古今名人书面 ②亲旧在馆阁
C.①无所出还之 ②后人哀之不鉴之
D.①竭其俸入事铅椠 ②前辟四窗,垣堵周庭,当南日
【小题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节选的序文部分,集中笔墨详细描述了李清照夫妇二人收藏金石书画等的聚散过程其中有苦,亦有乐。
B.李清照的父亲当年是“礼部员外郎”,赵明诚的父亲是“吏部侍郎”,她是以仕宦嫁与仕宦,但两人婚后过得很节俭。
C.有人拿来南唐徐熙的《牡丹图》,李清照夫妇把它留了两夜,终冈筹不到二十万钱,又还给了他,夫妇俩为此相对着惋惜惆怅了好几天。
D.每天坐在归来堂烹茶,夫妇两人往往会指着堆积的书籍比赛记忆力,谁胜谁先喝茶。得胜者常常故意把茶给泼了,反而喝不成。点滴小事,看似琐屑,却颇有情致。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
(2)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优患困穷,而志不屈。
【小题6】结合文章内容,从选材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诸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

(二)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1),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园囿,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2)、齐威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大息,思淮阴(3)之功,而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4)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

(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释):(1)胶西:即密州。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先任开封府推官,继任杭州通判,后改任密州太守。(2)师尚父:吕尚,即姜太公。(3)淮阴:淮阴侯韩信。(4)瀹(yuè):煮。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吾与子渔于江渚之上 樵:砍柴
B.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享有
C.舟楫之安     释:放弃
D.而其不终 吊:慰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非孟德困于周郎者乎   师道不传也久矣
B.挟飞仙遨游 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于是治园囿 皆出于此乎
D.夏凉冬温 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下列多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如果从那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停止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这时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
C.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以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
D.庶几有隐君子乎   庶人中也会有几个隐居的君子吧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体现了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名句,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C.《超然台记》详细记载超然台的四季美景,作者在这里获得了真正的快乐,也深刻反思自己在政事上的愚拙平庸。
D.《赤壁赋》保留汉赋主客问答的形式,句法骈散结合,句式多变;《超然台记》融议论、抒情、描写于一炉,笔意流畅。
【小题5】用“/”给下面的划线句断句
岁 比 不 登 盗 贼 满 野 狱 讼 充 斥 而 斋 厨 索 然 日 食 杞 菊 人 固 疑 予 之 不 乐 也 处 之 期年 而 貌 加 丰 发 之 白 者 日 以 反 黑 予 既 乐 其 风 俗 之 淳 而 其 吏 民 亦 安 予 之 拙 也
【小题6】《赤壁赋》和《超然台记》都是表现苏轼旷达超然的名作,结合两则文段内容,概括这一品质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