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中加点词,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B.谢公宿处今尚在C.青冥浩荡不见底D.失向来之烟霞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课文1、2段,完成下面问题。

郭橐(tuó)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1)。驼闻之日:“甚善。(① )我固(②  )。”(③  (④  )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2)视驼所种树,(⑤  )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⑥  )以(⑦  )。他植者(⑧  )窺伺效慕(⑨  ),莫能(⑩  )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下列各句对第1、2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郭橐驼的身世。
B.第2段写郭橐驼高超的种树技艺,为下文做铺垫。
C.本文运用正面描写刻画郭橐驼种树的本领高超。
D.郭橐驼自称“驼”,表现了他的豁达、自信。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2)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小题4】概括本段内容,试着分析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课文4、5段,完成下面问题。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① (② ),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③ )吾居乡,见(④ )人者好(⑤ )其令,(⑥ )甚怜焉,而(⑦ )以(⑧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⑨ (⑩ )耕,勖(⑪ )尔植,督尔获,早缫(sāo)(⑫   )绪,早织而缕,(⑬ )而幼孩,(⑭ )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⑮ )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⑯ )且怠。若是(⑰ ),则与吾业者(⑱ )亦有(⑲ )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⑳ )。”(㉑ )其事以为(㉒ )官戒也。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下列各句对第4、5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4段首句,看似无意,实则暗点写作目的。.
B.“理,非吾业也。”此指郭橐驼确实不知道种树所蕴含的道理。
C.第4段运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刻画得细致入微。
D.结尾,作者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揭示写作目的。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课文第3段,完成下面问题。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① )且(② )也,能顺木之天,以(③ )其性焉(④ )。(⑤ )植木之(⑥ ),其(⑦ )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⑧ ),其(⑨   )欲密。既然(⑩ )已,勿动勿虑,(⑪ )不复(⑫ )。其(⑬ )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⑭ )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1)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⑮ ),其培之也,若不(⑯ )焉则不及。(⑰ )有能反(⑱ )者,则又爱之太(⑲ ),忧之太勤。(⑳ )视而(㉑ )抚,已去而复顾。甚者,(㉒  )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㉓ )观其疏密,而木之性(㉔ )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2)吾又何能为哉?”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小题2】下列各句对第3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橐驼从四个层次上对种树的道理进行了阐释。
B.郭橐驼先从“木之性”说明种树的道理。
C.郭橐驼从理论上说明种树的道理后,又谈种植的方法,从实践上总结。
D.最后郭橐驼发出感叹,在自谦中再次表明种植之术并不高深。
【小题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2)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也。故吾取奏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①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乎?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①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疏远 属:亲属
B.诸侯相诛伐   更:交替
C.子房亦焉 与:参与
D.不能也 易:交换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侯: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在其封土内世袭占有封地及居民,交纳贡赋和捍卫王室。
B.三代:是对中国历史上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
C.廷尉:官名,秦朝设置,为九卿之一,掌刑狱。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
D.守宰:是指看守政府的宰相。
【小题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2)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实百倍B.以有尺寸之地C.可谓智力孤危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国破灭,非不利 兵:军队
B.不能独 完:保全
C.暴秦之欲无     厌:讨厌
D.始祸焉 速:招致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使不B.辟四窗C.二世D.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
A.桂影斑驳B.往往而是C.大类女郎D.余久卧病无聊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凭学书(几:茶几)
B.诸小妹语曰(述:转述)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代指成童之年)
D.今已亭亭如矣(盖:古称伞)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