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锦瑟无端五十B.庄生晓迷蝴蝶
C.沧海月珠有泪D.当时七夕牵牛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古今异义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__________)
以为桂林、象郡(____________________)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__________)
宽厚而爱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一词多义
(11)策
蒙故业,因遗策(_________)
振长策而御宇内(_________)
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___)
(12)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___________)
门不夜闭,道不拾遗(_________)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一词多义
(5)北
追亡逐北(______________)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__________)
(6)以
以弱天下之民(________)
然秦以区区之地(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臣具以表闻  将成家而汝 后人哀之而不
B.使建中具食羞之奠    则获邑 携入室
C.是以区区不能废 不能独 宾主尽东南之
D.汝之纯明宜其家者    梁君臣之首 朝歌夜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邪?”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与可笑曰:“苏子辩矣,然二百五十匹绢,吾将买田而归老焉。”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遗予曰:“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筼筜谷在洋州,与可尝令予作洋州三十咏,《筼筜谷》其一也。予诗云:“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元丰二年正月二十日,与可没于陈州。是岁七月七日,予在湖州曝书画,见此竹,废卷而哭失声。昔曹孟德祭桥公文,有“车过”、“腹痛”之语。而予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以见与可于予亲厚无间如此也。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与可教予如此 今夫夫子托于斯竹也
B.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丧之    吾将买田而归老
C.四方之人持缣素请者  废卷哭失声
D.今画者乃节节而之    士大夫传之,以口实
【小题2】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至于剑拔十者(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急起从之,振笔直(完成,成功)
B.夫既心识其所以(代词,这样) 平居自视了然(平日,平素)
C.而读书者之(亲附)  因以所画《筼筜谷偃竹》予(赠送)
D.投地而骂曰(兼词,相当于“之于”)   烧笋晚食,函得诗(发送)
【小题3】下列选项全部体现艺术创作思想的一组是( )
①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②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
④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
⑤此竹数尺耳,而有万尺之势。
⑥汉川修竹贱如蓬,斤斧何曾赦箨龙。料得清贫馋太守,渭滨千亩在胸中。
A.①②⑤B.③④⑥C.③⑤⑥D.①②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的体会和主张;再借子由的话进一步赞赏文与可的绘画技巧,指出意与道的密切联系;然后介绍文与可画竹逸事和平易而不从俗的品德,回忆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说明写作此文的缘由。
B.本文通过记述文与可将求画者的缣素视为袜材,关于“万尺竹”的辩论,以诗画互赠引起的笑谈等轶事表现了文与可豁达、爽朗、风趣的个性,以及与作者亲厚无间的情谊。
C.“画竹”是本文的线索,本文记述文与可画竹的情形,以充满感情的笔触回忆两人的交往,以及文与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从文与可的创作经验中总结出艺术创作的规律,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
D.作者与子由都和文与可关系亲厚且皆从文与可学画竹,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他的《墨竹赋》体现了对文与可画竹的深刻理解,而作者意与法兼得。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而征一国者   而御六气之辩 使建中远具食羞之奠
B.小知不及大知  零丁孤苦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C.夙遭闵凶    云销雨霁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D.敛不凭其棺   技盖至此乎  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是岁十月之 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B.履巉岩,蒙茸 披:披着
C.攀栖鹘之巢 危:危险
D.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畴昔:以前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临之而不惊    卒:突然
B.而出于荆轲、聂政之计     特:特地
C.养其全锋而待其  敝:疲惫
D.太史公子房以为魁梧奇伟   疑:猜想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词类活用
(3)形容词的活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____________)
天下之民(___________)
黔首(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