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面问题。
【小题2】对第2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3】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1)赂秦而力亏(① ),破灭之道(② )也。或曰:六国互丧(③ ),率(④ )赂秦耶?曰:不赂者以(⑤ )赂者丧。盖(⑥ )失强援(⑦ ),不能独完(⑧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⑨ )攻取之外,小(⑩ )则(⑪ )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⑫ )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2)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⑬ )先祖父(⑭ ),暴(⑮ )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⑯ )以(⑰ )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⑱ )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⑲ ),奉之弥(⑳ )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 )矣。至于(
)颠覆(
),理(
)固宜(
)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3)此言得(
)之。
【小题2】对第2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2段作者主要用事例、对比和引用的论证方法,针对韩、魏、楚三国赂秦的弊端进行论证。 |
B.课文先摆出秦“战胜而得”与诸侯“战败而亡”的事实,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秦之所大欲”与“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 |
C.从“思厥先祖父”到“而秦兵又至矣”几句,虽是想象之辞,但形象地说明将土地拱手与人,非但不能保全自己,反而激发了敌人的侵吞欲望,遗患无穷。 |
D.最后又引用古人的话“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做对比论证,贴切恰当,既补充了上文的论证,又含有收束之意。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隔叶黄鹂空好音(空:白白地)
A.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气概,气势) 锦官城外柏森森(森森:树木茂盛繁密的样子) |
B.塞上长城空自许(许:答应) 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多次) |
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名传后世) 两朝开济老臣心(开济:开创扶助) |
D.千载谁堪伯仲间(堪:能够) |
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B.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D.大块假我以文章 |
下列通假字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早缫而绪 “而“通“尔”,你们 |
B.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面对面 |
C.既然已 “已“通“以“,以及 |
D.皆不幸早世 “世”通“逝” |
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楚东南坼 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 |
B.亲朋无一字 字:指书信 |
C.老病有孤舟 老病:拖得时间长的疾病 |
D.戎马关山北 关山:此处指北方边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