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②手裁举 “裁”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虫跃去尺有咫 “有”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而”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翼日进宰 “翼”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岁征民间 名词作状语 , 每年
②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试使斗而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细疏其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裘马扬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旬余,杖至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
⑨辄倾数家之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活用
⑩而高其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⑪成以其小,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⑫益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⑬成述其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度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动词,_____________
度,然后知长短 动词,_____________
王请度之 动词,_____________
关山度若飞 动词,_____________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名词,_____________
衣服有制,宫室有度 名词,_____________
②得
可得闻与 助动词,_____________
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动词,_____________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动词,_____________
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动词,_____________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形容词,_____________
③形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名词,_____________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名词,_____________
无案牍之劳形 名词,_____________
故前后相形,优劣舛错(错乱) 动词,_____________
①摄:摄乎大国之间 动词,__________
②比:比及三年 介词,__________
③俟: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动词,__________
④会:如会同 动词,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节选)
王安石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往往有得 得:心得,收获 |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
C.而又不随以怠 怠:怠慢 |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小题3】作者说“此余之所得也”,在文中他获得了怎样的感悟?(用自己的话回答)
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并序
姚鼐
君讳九皋,字絮非,建昌府新城鲁氏也。大父讳宁,康熙庚午科举人,为内阁中书,考讳淮,岁贡生,为庐陵县学训导。
君为人敦行谊,谨于规矩,而工为文。人观其言动恭饬有礼,而知其学之邃;读其文冲夷和易而有体,亦知其必为君子也。尝逾岭至建宁,谒朱梅崖,而受其为古文之法。于四方学者苟有闻,君必虚心就而求益。虽以鼐之陋,君尝渡江至怀宁,见鼐而有问焉。君古文虽本梅崖,而自傅以已之所得,持论尤中正。里居授其学于子弟及乡之隽才,又授于其甥陈用光,且使用光见鼐。盖新城数年中古文之学日盛矣,其源自君也。其为科举之文,不徇俗好,自以古文之法,推而用之。或以为不利场屋,君曰:“得失,命也。”
君竟以乾隆庚寅科得乡举,辛卯恩科成进士。归居十馀年,奉养祖母及父,因益力为学,而因事设方,以利其宗族闾里,虽贫而必致其财,虽劳而必致其力。逮终养,乃出就官。是时鼐闻,寓书谏君,谓:“今时县令难为,而君儒者,违其材而用之,殆不可。”然君竟谒选,得山西夏县。县当驿道,又时值后藏①中用兵,使驿往来日不绝。县旧分二十馀里②,里以次出钱供役,谓之里差,吏因为利,民致大困。君自持既廉,又减其役之得已者,而重禁侵蠹,民大便之,而乐为役。君顾叹曰:“吾不能尽去里差,是吾恨也!”其见民,煦煦然告以义理所当从及去,不作长官威厉之状,民亦欣然听其教。于是县号为治,上吏亦绝重君矣。鼐闻,乃自咎前者知君之浅,固不能尽君才也。然君亦以积劳致疾,在县凡两期,以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卒于官,年六十三。
某年月日,嗣光及君甥用光,皆以书来乞鼐铭。铭曰:
孰谓儒者不可以理繁庶?孰谓学古不可为今世语?美哉鲁君!其行企矩,其文蹈雅。卒置德在夏,而士兴其庭宇。其生也有令誉,其亡也有传绪,其葬也于是野。
(选自《姚鼐文选》,有删节)
(注)①后藏:西藏旧分四部:康、卫、藏、阿里。清代康与卫并称前藏,藏与阿里合称后藏。②里:指居民居住的单位。一里,周代为二十五家,后世所居家数不一。【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为人敦行谊 敦:注重 |
B.不徇俗好 徇:曲从 |
C.虽劳而必致其力 致:获得 |
D.是吾恨也 恨:遗憾 |
A.鲁九皋曾经到建宁拜谒朱梅崖,向朱梅崖学习古文之法。他也曾经渡江到怀宁,进见作者并向他请教。天下学者,只要听说过其名声,鲁九皋一定会前往求教。 |
B.鲁九皋将自己平生所学教授给族中年轻后辈和乡里才智出众的人,又教授给外甥陈用光。作者认为新城在数年间古文日益兴盛,大概是因为鲁九皋吧。 |
C.鲁九皋虽然考中举人,但是却因奉养祖母和父亲没有做官,一直等到祖母和父亲去世,他才去吏部请求任职,得到山西夏县知县的职位。 |
D.鲁九皋从来不在百姓面前使官威,总是和蔼可亲地用义理来教导百姓,因此,百姓很乐意听他教导,夏县也社会安定,但是上司却拒绝重用他。 |
(1)人观其言动恭饬有礼,而知其学之邃;读其文冲夷和易而有体,亦知其必为君子也。
(2)君自持既廉,又减其役之得已者,而重禁侵蠹,民大便之,而乐为役。
【小题4】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当时存在着哪些社会问题?请概括。
⑥会:乃中《经首》之会 名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因:因其固然 介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⑧然:砉然向然 助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⑨恢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怵然为戒 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活用
⑧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⑨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____________,________
⑪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⑫小固不可以敌大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⑬寡固不可以敌众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⑭弱固不可以敌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名词的活用
①权,然后知轻重 ____________ ,_______
②然后从而刑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
⑥危士臣 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朝秦楚 ____________,________
(1)名词的活用
①良庖岁更刀 名词作状语,每年
②族庖月更刀 __________,________
(2)动词的活用
③视为止,行为迟 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活用
④而刀刃者无厚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