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其他重点实词和虚词
①摄:乎大国之间     动词,__________
②比:及三年 介词,__________
③俟:如其礼乐,以君子 动词,__________
④会:如同  动词,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20-02-21 09:05: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名捕传

姚伯祥

金坛王伯弢孝廉,自言丙午偕计①,至德州,见道旁有捕贼勾当,与州解相噪。问之,云:“马贼昼劫上供银若干追之则死贼手,不追则死坐累。”各相向呼天,泣数行下。然贼马尘起处,犹目力可望也。忽有夫妇两骑从他道来。诸捕咸相庆曰:“保定名捕至矣!当无忧也。”

诸捕控名捕马,问从何来。言夫妇泰山进香耳。然名捕病甚,俯首鞍上。其妻亦短小好妇人,以皂罗覆面,手抱一婴儿。诸捕告之故,哀乞相助。名捕曰:“贼几人?”曰:“五人。”曰:“余病甚,吾妇往足矣。”妇摇手:“我不耐烦!”名捕嗔骂曰:“懒媳妇!”妇面发红,乃下马抱儿与夫,更束马肚,结缚裙靴,攘臂,袖一刀,长三尺许,光若镜也。夫言:“将我箭去。”妻曰:“吾弹固自胜。”言未讫,身已在马上,绝尘而去。诸捕皆奔马随之。

须臾,追及贼骑。妇人发声清亮,顺风呼贼曰:“我保定名捕某妻,为此官钱,故来相索。宜急置,毋尝我丸也!”贼言:“丈夫平平,牝猪敢尔!”贼发五弓射妇。妇从马上以弹弓拨箭,箭悉落地。急发一弹,杀一人。四人拔刀拟妇妇接战挥斥如意复斫杀一人三人惧少却妇更言曰急置银舁两尸去俱死无益也三人下马乞命置银以二尸缚马上而逸。

顷之,诸捕至,舁银而还。此妇犹旖旎寻常,善刀藏之下马遍拜诸捕,曰:“妮子着力不健,纵此三寇,要是裙襦伎俩耳。”州守为治酒,宴劳五日,乃去。

姚伯祥曰:此皆伯弢口授于予,予为之记,所谓舌端有写生手也。

(选自张潮《虞初新志》,有改动)

(注)①偕计:指举人赴京会试。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州相噪(解差)B.诸捕名捕马,问从何来(勒住)
C.其妻亦短小妇人(温顺)D.宜急,毋尝我丸也(放下)
【小题2】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名捕妻“武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更束马肚,结缚裙靴②吾弹固自胜③须臾,追及贼骑④以弹弓拨箭,箭悉落地 ⑤急发一弹,杀一人⑥纵此三寇,要是裙襦伎俩耳
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伯弢进京应考,途经德州,遇到了名捕夫妇帮助州里差役夺回官银的事,他将此事告诉姚伯祥,姚伯祥把事件如实地记录下来。
B.马贼光天化日抢劫官府钱银,众差役毫无办法,焦急万分,看到保定名捕出现,他们转忧为喜,相信名捕一定能替他们解困。
C.名捕病重,不能亲自去擒拿马贼,他命令外表娇小的妻子前往擒贼,妻子爽快答应并迅速夺回了官银。
D.名捕的妻子夺回官银后没有全力歼灭马贼,在众差役面前不逞强自诩;州守得知名捕夫妇的义举后,专门设宴款待他们以表谢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贼昼劫上供银若干,追之则死贼手,不追则死坐累。
(2)此妇犹旖旎寻常,善刀藏之,下马遍拜诸捕。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长匡谏

《大唐新语》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获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遂笑而释之。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长对曰:“陛下畋猎,薄废万机,不满十旬,未有大乐。”高祖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尝侍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乎?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琉璃之瓦,并非受命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避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高祖优容之。前后匡谏讽刺,多所弘益。

(简注)①苏长:即苏世长。因避讳唐太宗李世民,故又名苏长。②行台仆射:中央派驻地方的长官。③诡疑:佯装不知而故意发问。④倾宫鹿台:意指宫殿巍峨华贵,雕饰奢侈。倾宫,巍峨的宫殿,望之似欲倾坠,故称。鹿台,古台名,殷纣王储藏珠玉钱财的地方,此喻指官殿的华贵奢侈。⑤武功:地名,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⑥数:天命命运。

 
(阅读指要)

唐朝开国之初,摒除隋代奢侈淫糜、耽于逸乐的腐败风气,拨乱反正,是统治者的当务之急。苏长充分利用他与高祖的老交情,机巧善辨,对高祖频加规劝,既达到了为帝王树德、稳定江山社稷的目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体恤了黎民百姓,因此于国于民都大有裨益。我们在佩服苏长胆识的同时,还应看到高祖的明智。正因为有高祖的“每优容之”,才有苏长匡谏的佳话。可见,在封建帝王时代,“明君”是何等重要。本文重在记述苏长的匡谏,文笔简练,要言不烦。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忿同猎之徒(__________) (2)高祖与之有(___________)
(3)高祖变,既而笑曰(__________) (4)高祖优容之(__________)
【小题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指出词性,简释词义。
(1)后从猎于高陵,日大获,陈禽于旌门。
词性:____________________词;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不知此殿吾所造?
词性:____________________词;词义: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联系上下文,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代词“之”指代的内容。
(1)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万夫敛手。“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祖与有旧,遂笑而释之。 “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祖每优容。   “之”指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以下均为省略句,括号内系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从(苏长)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
B.尝侍宴(于)披香殿,酒酣,奏曰。
C.(苏长)前后匡谏讽刺,多所弘益。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乎?
(2)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