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语言知识
- + 文言实词
- 哀
- 爱
- 安
- 按
- 案
- 拔
- 白
- 败
- 拜
- 报
- 暴
- 备
- 被
- 倍
- 悲
- 北
- 背
- 奔
- 本
- 彼
- 逼
- 辟
- 蔽
- 毕
- 便
- 遍
- 表
- 并
- 伯
- 薄
- 泊
- 博
- 步
- 栽
- 苍
- 操
- 草
- 策
- 曾
- 差
- 尝
- 长
- 超
- 朝
- 陈
- 称
- 诚
- 出
- 除
- 辞
- 驰
- 冲
- 传
- 垂
- 次
- 刺
- 促
- 错
- 处
- 达
- 殆
- 怠
- 旦
- 独
- 笃
- 度
- 断
- 夺
- 发
- 法
- 反
- 放
- 非
- 分
- 奉
- 服
- 伏
- 复
- 盖
- 苟
- 鼓
- 固
- 寡
- 国
- 过
- 何
- 恨
- 厚
- 胡
- 患
- 或
- 疾
- 即
- 既
- 将
- 解
- 结
- 矜
- 竟
- 就
- 绝
- 堪
- 克
- 困
- 怜
- 弥
- 靡
- 莫
- 能
- 内
- 迫
- 期
- 奇
- 迁
- 劝
- 却
- 如
- 若
- 色
- 稍
- 审
- 甚
- 识
- 适
- 是
- 书
- 疏
- 数
- 孰
- 属
- 率
- 私
- 遂
- 涕
- 图
- 徒
- 王
- 望
- 微
- 闻
- 恶
- 悉
- 相
- 谢
- 幸
- 延
- 阳
- 要
- 宜
- 狱
- 再
- 造
- 贼
- 振
- 志
- 治
- 置
- 诸
- 族
- 左
- 昂
- 傲
- 包
- 比
- 鄙
- 兵
- 病
- 察
- 彻
- 乘
- 从
- 当
- 道
- 得
- 定
- 伐
- 犯
- 方
- 负
- 赋
- 更
- 故
- 顾
- 观
- 归
- 好
- 号
- 还
- 会
- 惠
- 及
- 极
- 济
- 计
- 加
- 假
- 间
- 简
- 见
- 节
- 竭
- 尽
- 进
- 居
- 举
- 具
- 俱
- 聚
- 决
- 类
- 临
- 虑
- 论
- 漫
- 灭
- 明
- 名
- 命
- 谋
- 难
- 平
- 戚
- 启
- 强
- 请
- 穷
- 求
- 取
- 去
- 全
- 任
- 入
- 塞
- 善
- 少
- 舍
- 涉
- 生
- 胜
- 师
- 施
- 实
- 食
- 使
- 释
- 恃
- 说
- 顺
- 素
- 汤
- 通
- 痛
- 退
- 亡
- 为
- 务
- 徙
- 狭
- 鲜
- 向
- 效
- 信
- 行
- 形
- 兴
- 修
- 徐
- 许
- 寻
- 业
- 遗
- 贻
- 夷
- 异
- 易
- 诣
- 益
- 阴
- 引
- 盈
- 余
- 逾
- 缘
- 远
- 云
- 责
- 章
- 知
- 止
- 致
- 质
- 众
- 专
- 周
- 走
- 足
- 卒
- 作
- 坐
- 属
- 文言虚词
- 文言句式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①幸
妇女无所幸 动词,
故幸来告良 副词,
则吾斯役之不幸 形容词,
妒人之能,幸人之失 动词,
②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动词,
其意常在沛公也 名词,
红杏枝头春意闹 名词,
目似瞑,意暇甚 名词,
人有亡斧者,意其邻人之子 动词,
③举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动词,
杀人如不能举 形容词,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
死即举大名耳 动词,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动词,
④辞
卮酒安足辞 动词,
今者出,未辞也 动词,
大礼不辞小让 动词,
动以朝廷为辞 名词,
⑤谢
且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
哙拜谢 动词,
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
使君谢罗敷 动词,
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 动词,
⑥然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连词,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代词,
项王默然不应 形容词词尾,
⑦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名词,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副词,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名词,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 名词,
⑧胜
刑人如恐不胜 形容词,
沛公不胜杯杓 动词,
予观夫巴陵胜状 形容词,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动词,
⑨因
不如因善遇之 介词,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副词,
⑩为
为击破沛公军 介词,wèi,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第一个读wèi,介词,
客何为者 动词,wéi,
窃为大王不取也 动词,wéi,
我为鱼肉 动词,wéi,
何辞为 句末语气助词,wéi,
⑪且
若属皆且为所虏 副词,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连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连词,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副词,
⑫与
欲与亚父 动词,
竖子不足与谋 介词,
与失其所与,不知 动词,
吾与点也 动词,
①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山东省。
②约为婚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常指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③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常用作副词,意思是“十分、极”。
④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河南省。
①飨:旦日飨士卒 动词,____________
②跽:项王按剑而跽日 动词,____________
③啖:拔剑切而啖之 动词,____________
④操:大王来何操 动词,____________
⑥如:沛公起如厕 动词,____________
⑥去:相去四十里 动词,____________
⑦当: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动词,____________
①皆为龙虎,成五采 “采”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距关,毋内诸侯 “距”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张良出,要项伯 “要”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且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⑥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坐”同“_______”,_____________
A.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
C.刑人如恐不胜 胜:尽 |
D.君安与项伯有故 故:旧交 |
A.距关,毋内诸侯 皆为龙虎,成五采 |
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张良出,要项伯 |
C.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 |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沛公奉卮酒为寿 |
(1)名词的活用
①沛公军霸上 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②沛公欲王关中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④吾得兄事之
⑥籍吏民
⑥范增数目项王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
⑧头发上指
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⑩道芷阳间行
(2)动词的活用
⑪项伯杀人,臣活之
⑫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⑬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⑭此亡秦之续耳
(3)形容词的活用
⑮此其志不在小
⑯素善留侯张良
⑰沛公今事有急
⑱君安与项伯有故
⑲拔剑撞而破之
①沛公军霸上 ②此其志不在小 ③项伯杀人,臣活之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⑤沛公今事有急 ⑥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⑨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A.①⑦/②③⑤/⑧/④⑥⑨ | B.①⑦/②⑤/③/④⑥⑧⑨ |
C.①②⑤⑦/③⑧/④⑥⑨ | D.①⑦/②⑤/③⑧/④⑥⑨ |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因此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诺。”梁召籍入。须臾,梁瞬籍曰:“可行矣!”因此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时某丧使公主某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众乃皆伏。因此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学书不成,去 去:离开 | B.又不肯竟学 竟:完全,完整 |
C.毋妄言,族矣 族:灭族 | D.皆已惮籍矣 惮:嫉妒 |
A.因此项梁乃教籍兵法 梁乃召故所知豪吏 |
B.封于项,故姓项氏 以故事得已。 |
C.项氏世世为楚将 臣为韩王送沛公 |
D.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以是知其能 |
A.项籍小时候,学文字学武艺都没学成,学兵法也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
B.秦始皇巡游会稽时,项籍难道敢说今后能够取代他,可见项籍少怀壮志,抱负不凡,项梁认为他不寻常。 |
C.项籍尽管对读书识字没多大兴趣,但他身高力大,才能、勇气、胆识超出常人,周围的人都怕他。 |
D.陈涉起义后,项籍马上带领项梁起事,砍下郡守的头,杀掉几十上百个郡府的侍从,护卫,收取属县的壮丁,用兵力降服了地方。 |
〔1〕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
〔2〕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泂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击空明兮溯流光 溯:逆水而上 | B.不绝如缕 缕:细线 |
C.举匏樽以相属 属:托付 | D.托遗响于悲风 响:声音 |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C.而今安在哉 |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扣舷 桂棹 正襟 月明 旌旗 酾酒 渔樵 匏樽 遨游 悲风
构词方式 | 词语 | 构词方式 | 词语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