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句式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莫之夭阏(定语后置) |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结构后置) |
C.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判断句) | D.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
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王语暴以好乐 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⑥求人可使报秦者 ⑦莫之能御
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⑨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⑩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①父母者,人之本也 ②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③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④王语暴以好乐 ⑤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⑥求人可使报秦者 ⑦莫之能御
⑧离骚者,犹离忧也 ⑨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⑩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A.①⑧/②⑨/③⑤/④/⑥⑦/⑩ |
B.①②⑧/③④⑤⑨/⑥/⑦/⑩ |
C.①②⑧/③⑤⑨/④/⑥/⑦⑩ |
D.①②/⑧/③⑤/④⑥/⑦⑨⑩ |
根据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小题2】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小题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小题4】下列有关课文中文化常识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1】下列各句加横线词语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B.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C.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与尸合 |
D.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
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A.竖子不足与谋 | B.拜送书于庭 |
C.若属皆且为所虏 |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A.《指南录后序》是文天祥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文,诗集命名为《指南录》,取自“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句意。 |
B.《拿来主义》主要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它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
C.《谏太宗十思疏》以“固本浚源”为喻,结合历史经验,说明“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并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
D.《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秦王殿上“怒发冲冠,立叱秦王”之后,发现秦王并无拿十五座城交换和氏璧的诚意,就携带和氏璧从小路秘密回国,“完璧归赵”,不辱使命。 |
A.《〈指南录〉后序》中“是年夏五,改元景炎”,“景炎”是宋端宗赵昰的年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 |
B.《五人墓碑记》中“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丙寅”是古人用“干”“支”纪年,“望”是指农历每月十五。 |
C.《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位在廉颇之右”,“右”,上。古人在位次上以“右”为尊,成语“无出其右”的“右”与之同义。 |
D.《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古人在宴席上以坐西面东为尊,这表明项羽当时目空一切,自认为是尊者。 |
下列各个选项中按照句式特点归类,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⑶不拘于时
⑷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⑸凌万顷之茫然
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⑺客有吹洞箫者 ⑻托遗响于悲风
⑼而又何羡乎 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⑾渺渺兮予怀
⑿三人行,则必有吾师
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⑵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⑶不拘于时
⑷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⑸凌万顷之茫然
⑹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⑺客有吹洞箫者 ⑻托遗响于悲风
⑼而又何羡乎 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⑾渺渺兮予怀
⑿三人行,则必有吾师
A.⑶⑹⑻ | B.⑴⑸⑺ | C.⑵⑼⑾ | D.⑷⑽⑿ |
选出句式相同的一项( )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⑧不拘于时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②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④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⑤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⑥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⑦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⑧不拘于时
A.①②⑤ | B.③④⑥ | C.②⑥⑧ | D.⑤⑦⑧ |
下列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③洎牧以谗诛 ④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 ⑥ 安在其不辱 ⑦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⑧律知武终不可胁 ⑨文王拘而演周易 ⑩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②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③洎牧以谗诛 ④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⑤子卿尚复谁为乎 ⑥ 安在其不辱 ⑦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⑧律知武终不可胁 ⑨文王拘而演周易 ⑩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A.①②③/⑦⑧⑨/④⑥/⑤⑩ | B.①⑩/②⑦⑧/④⑥⑨/③⑤ |
C.①⑩/②③⑧⑨/④⑦/⑤⑥ | D.②⑩/①⑥⑨/④⑤⑦/③⑧ |
下列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籍何以至此? ②而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③何为其然也?
④玉斗一双,白璧一双 ⑤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毋从俱死也 ⑧凌万顷之茫然
⑨謇朝谇而夕替 ⑩有碑仆道 (1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12)客有吹洞箫者 (13)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4)而今安在哉?(15)高余冠之岌岌兮 (1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①籍何以至此? ②而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③何为其然也?
④玉斗一双,白璧一双 ⑤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毋从俱死也 ⑧凌万顷之茫然
⑨謇朝谇而夕替 ⑩有碑仆道 (11)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12)客有吹洞箫者 (13)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14)而今安在哉?(15)高余冠之岌岌兮 (16)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A.①③⑥(16)/②⑤(13)(14)/⑦⑨⑩(11)/④⑧(15)(12) |
B.①③⑥(16)/②⑨⑩(14)/④⑧(12)(15)/⑤⑦(11)(13) |
C.①③⑥(14)/②⑨(16)/⑧(12)(13)(15)/④⑤⑦⑩(11) |
D.①③⑥(14)/②⑨(13)(16)/④⑧(12)(15)/⑤⑦⑩(11) |
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王来何操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缪也④郑伯克段于鄢⑤沛公安在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⑦石之铿然有声者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①大王来何操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缪也④郑伯克段于鄢⑤沛公安在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⑦石之铿然有声者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A.①⑤/②⑧/③⑥/④/⑦ |
B.①⑤/②⑧/③⑥⑦/④ |
C.①⑥/②⑧/③⑤⑦/④ |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分析正确的一项( )
(1)吾得兄事之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群臣怪之 (4)项伯杀人,臣活之
(1)吾得兄事之 (2)朝济而夕设版焉
(3)群臣怪之 (4)项伯杀人,臣活之
A.(1)(2)相同(3)(4)相同 | B.(1)(2)相同(3)(4)不同 |
C.(1)(2)不同(3)(4)不同 | D.(1)(2)不同(3)(4)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