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
B.教授,学官名。始于宋代,为讲解经义、掌管课试的一种文职官员。 |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 |
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也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 |
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谒庙,指古时帝后等外出或遇有大事,须谒告于祖庙。庙指供奉祖先的房屋,如太庙。 |
B.稽首,是古代汉族的一种跪拜礼,稽首与顿首、空首不同,一般来说,稽首是臣拜君之礼,顿首是国君回拜臣下之礼,空首是地位相等者互拜之礼。 |
C.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官职,一般是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
D.檄,是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是官府用于晓喻、征召、声讨等的文书。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即科举时代称殿试考取的人,举进士,指参加进士科考试。 |
B.谏议大夫,秦代置谏议大夫之官,专掌议论。隋唐仍置谏议大夫,分属门下省与中书省,另设补阙和拾遗。唐代的谏官有权力驳回明显不合理的诏书。 |
C.庙号是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唯一名号,如高祖、明宗、太宗。 |
D.字指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也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
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 B.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
C.问征夫以前路 | D.幼稚盈室,瓶无储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庄稼成熟) 策扶老以流憩(指拐杖) |
B.聊乘化以归尽(造化,自然) 宇文新州之懿范 (美好) |
C.寻程氏妹(不久) 青雀黄龙之舳(名词用作动词,装饰着青雀黄龙) |
D.彩(色彩)彻区明 十旬休假(十日休假的日子,当时官员十天休息一天,叫旬休) |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例句: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A.田园将芜胡不归 |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C.乐夫天命复奚疑 | D.复驾言兮焉求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
A.乃为装遣荆轲 (替) 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是) |
B.终已不顾 (顾及) 顾计不知所出耳 (只是) |
C.诚能得樊将军首 (如果真的)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诚实) |
D.自引而起,绝袖 (身子向上,牵引)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举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