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自称,对平辈或长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
B.古代读书人的自谦辞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等,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
C.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中,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而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 |
D.在周代官制中,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之曰“上卿”。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行李之往来 |
B.秦王还柱而走倚柱而笑 |
C.君为我呼入窃为大王不取也 |
D.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焉用亡郑以陪邻 |
B.夫晋,何厌之有 使杞子、庞孙、杨孙戍之 |
C.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且贰于楚也 |
D.若舍郑而有益于君 夜缒而出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犹:尚且 |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加倍 |
C.愿足下更虑之 更:改变 |
D.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项是
如惠语以让单于:责备 而公子亲数存之:看问
A.期明年春再具舟载之:准备 陵降,不敢求武: 访求 单于召会武属官,前以降及物故:死亡 愿枉车骑过之; 路过、经过 |
B.臣等不肖:不才,无能 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两夜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续 请毕今日之题,效死于前: 献出 |
C.此五霸之伐也:功业 自分已死久矣:料想 侯生摄敝衣冠:整理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通赞宾客:赞叹 |
D.顾未有路耳:只是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议论、商讨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用法与“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中“病”相同的一项是( )
A.时因肩舆道远腹饿 | B.梁以此奇籍 | C.非有能早而藩之也 | D.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语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抑耗其实而已 | B.传其事以为官戒 |
C.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 D.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欤? / 及疲,乃布裘坐观 |
B.而江浙之梅皆病 /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
C.旦暮吏来而呼曰 / 早缫而绪 |
D.悉埋于地 / 此症何碍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