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寡人过也行李往来
B.秦王还柱走倚柱
C.君我呼入窃大王不取也
D.击沛公于坐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3-02 07:44: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于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注:韩愈当时为洛阳县令。
【小题1】下面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市:卖,此指做官
B.东都虽信多才士信:相信
C.奚所咨而处焉咨:询问
D.夫南面而听天下听:治理
【小题2】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夫冀北马多于天下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
B.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若属且皆为所虏
C.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木欣欣以向荣
D.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多于南亩之农夫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伯乐能识马,一遇到好马就把它挑走了,马群中没有良马了。
B.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
辞去官职而闲居在家的士大夫们,又跟谁去交游呢?
C.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
现在,二位都被有更大权力的人要走了,他们怎么能在心里没有怨恨呢?
D.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把我后面所说的,替我表示对选尽人才这件事的抱怨。
【小题4】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韩愈担任河南县令时为送处士温生赴任而写的,联系写作背景和内容,体裁应视之为古代特有的赠序。
B.伯乐的典故曾几次被韩愈引用,可见由于韩愈本人命运的坎坷,对伯乐能识别千里马的故事是很有感情的。
C.文中运用了比喻,把大夫乌公比作伯乐,把温生比作千里马,极力称颂乌公的知人善用和温生的品德才学。
D.本文表达了作者为朝廷得到人才而十分喜悦和为私人失去了很好的朋友而痛感惋惜的心情。
【小题5】文中说:“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表达了韩愈怎样的情感?试结合文本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后面小题。
林大中字和叔,婺州永康人。入太学,登绍兴三十年进士第,知抚州金谿县。郡督输赋急,大中请宽其期,不听,纳告敕投劾而归。已而主太常寺簿。光宗受禅,除监察御史。大中谓:“国之大事在祀,沿袭不正,非所以严典礼、妥神明。”上疏详述。迁殿中侍御史。奏言:“进退人才,当观其趣向之大体,不当责其行事之小节。趣向果正,虽小节可责,不失为君子;趣向不正,虽小节可喜,不失为小人。”陈贾以静江守臣入奏,大中极论其“庸回亡识,阴废正人,傥许入奏,必再留中,善类闻之,纷然引去,非所以靖国”。命遂寝。江、浙四路民苦折帛①和买②重输,大中曰:“有产则有税,于税绢而科折帛,犹可言也,如和买折帛则重为民害。今令纳折帛钱,大失立法初意。”朝廷以其言为减所输者三岁。马大同为户部,大中劾其用法峻。上欲易置他部,大中曰:“是尝为刑部,固以深刻称。”章三上不报。又论大理少卿宋之瑞,章四上,又不报。大中以言不行,求去,改吏部侍郎,辞不拜,乃除大中直宝谟阁,而大同、之瑞俱与郡。城南民田,潮溢不可种,大中捐公帑治石筑之,民不知役而蒙其利。郡讹言夜有妖,大中谓此必黠贼所为,立捕黥之,人情遂安。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及侂胄诛,即召见,落致仕,试吏部尚书。嘉定改元,兼太子宾客。是年六月卒,年七十有八,赠资政殿学士、正奉大夫,谥正惠。大中清修寡欲,退然如不胜衣,及其遇事而发,凛乎不可犯。自少力学,趣向不凡。所著有奏议、外制、文集三十卷。
(节选自《宋史·林大中传》)
【注】①折帛:指折纳绢帛的一项重赋。
②和买:指政府于春季贷款给农民,至夏秋时令农民以绢偿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中请其期 宽:宽延。
B.非所以靖国靖国:使国家安定。
C.命遂寝:罢免。
D.固以深刻称 深刻:严峻苛刻。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
B.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
C.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
D.大中罢归/屏居十二年/未尝以得丧关其心/作园龟潭之上/客至/撷杞菊/取溪鱼/觞酒赋诗/时事一不以挂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大中正直敢言,他认为应提拔志趣志向端正的君子、退抑不正派的小人,他曾多次上奏章检举大理少卿宋之瑞,但朝廷最终不予回应,未作处理。
B.林大中关心百姓,他看到江、浙四路的百姓苦于折帛、和买的重赋,就向朝廷进言减免,看到城南百姓的田地因潮水漫进无法耕种,就用公款为百姓修筑田地。
C.林大中颇有见地,听到郡中夜间有妖怪的谣言,他认为这一定是狡黠的盗贼干的,立刻捕获并对之施以墨刑,使人心得以安定。
D.林大中从小学习努力,志趣志向不同一般。他清心修行不嗜欲,平时表现出来的样子很柔弱,等到遇事发作起来时,却凛然不可侵犯。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国之大事在祀,沿袭不正,非所以严典礼、妥神明。
(2)马大同为户部,大中劾其用法峻。上欲易置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