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适得府君书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
B.悔相道之不察兮 嬉戏莫相忘 |
C.顾计不知所出耳 还顾望旧乡 |
D.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采之欲遗谁 |
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⑤偭规矩而改错 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①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 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⑤偭规矩而改错 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A.①⑤⑥ | B.②③④ | C.①④⑤ | D.②③⑥ |
从句式角度,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高余冠之岌岌兮 凌万顷之茫然 |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吾属今为之虏矣 |
C.大王来何操 不吾知其亦已兮 |
D.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下列选项中,对戏剧知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
B.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杂剧的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由正旦或正末独唱,其他配角一般只能道白不能唱。 |
C.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近真实;而中国戏剧却追求与真实隔开一层,达到教人放松、教人解脱的效果。中西方戏剧在世界整个文化体系中,各有各的特点与意义。 |
D.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是指元曲和明清传奇。元曲涵盖了散曲、杂剧,还有宋元时代的“南戏”。杂剧和传奇由曲词、宾白、宫调三部分组成。 |
下列选项中,请选出与所列典故的人物或出处完全对应的一项
东海孝妇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飞霜六月 亢旱三年
东海孝妇 苌弘化碧 望帝啼鹃 飞霜六月 亢旱三年
A.《说苑》 《庄子》 杜宇 《太平御览》 关汉卿 |
B.孝妇 庄周 《蜀王本纪》 邹衍 《窦娥冤》 |
C.孝妇 苌弘 杜宇 邹衍 窦娥 |
D.东海 苌弘 邹衍 杜宇 窦娥 |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提防遭刑宪(防备)/你错勘贤愚枉做天(错误地判断) |
B.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深,甚)/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同“糊涂”,混淆) |
C.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罪过)/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元明戏曲中常用的衬词,无义) |
D.我窦娥向哥哥行有句言(兄长)/上朝取应(参加科举考试) |
下列选项中,对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滚绣球》一曲中窦娥质问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既表达了她对天地不公的不满,也表现了她坚强的性格、反抗的精神。 |
B.窦娥临刑前发出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飞霜六月”“亢旱三年”,说明她因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好屈服于腐败的黑暗统治,体现其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
C.《雷雨》:“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部分文字,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增强舞台气氛,暗示雷雨即将来临,有点题作用。 |
D.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哈姆莱特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独白,淋漓酣畅、气势磅礴。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海水震荡,声侔鬼神 ②饰小说以干县令 ③野马也,尘埃也 ④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⑤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⑥形足以劳动 ⑦恐吾无其实 ⑧贤不肖毁誉、饥渴寒暑 ⑨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
①海水震荡,声侔鬼神 ②饰小说以干县令 ③野马也,尘埃也 ④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⑤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⑥形足以劳动 ⑦恐吾无其实 ⑧贤不肖毁誉、饥渴寒暑 ⑨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
A.①②④⑤ | B.③⑥⑦⑧ | C.④⑥⑧⑨ | D.①④⑥⑧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2)非无忠臣贤佐,暗于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
张纮字子纲,广陵人。游学京都,还本郡,举茂才,公府辟,皆不就,避难江东。孙策创业,遂委质焉。表为正议校尉,从讨丹杨。策身临行陈纮谏日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建安四年,策遣纮奉章至许宫,留为侍御史。曹公闻策薨,欲因丧伐吴。纮谏,以为乘人之丧,既非古义,若其不克,成仇弃好,不如因而厚之。曹公从其言,即表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日:“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权纳纮言而止。令还吴迎家,道病卒。临困,授于靖留笺曰:“自古有国有家者,成欲修德政以比隆盛世,至于其治,多不馨香。非无忠臣贤位,暗于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夫人情惮难而趋易,好同而恶异,与治道相反。明君求贤如饥渴,受谏而不厌,抑情损欲,以义割恩,上无偏谬之授,下无希冀之望。宜加三思,含垢藏疾,以成仁覆之大。”时年六十卒。权省书流涕。
(摘编自陈寿《三国志•吴志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
B.策身临行陈/纮谏日/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
C.策身临行/陈纮谏日/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
D.策身临行陈/纮谏曰/夫主将乃筹谟之所自出/三军之所系命也/不宜轻脱自敌/小寇愿麾下重天授之姿/副四海之望/无令国内上下危惧/ |
A.字,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最常见的是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如张纮字子纲,“纮”和“纲”意义相同,指提网的总绳。 |
B.茂才原指秀才,因避汉光武帝刘秀讳而称为“茂才”。文中指入府州县学的生员。 |
C.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因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 |
D.笺,是个多义词,故有“笺注”“笺记”“投笺”“笺书”等说,文中指“奏书”。 |
A.张纮善于洞悉时事,择善而侍。他勤学有才,但是面对可以入仕的机会,却多次拒绝,而后才委身投靠孙策。 |
B.张纮主张准确定位,各司其责。他劝谏孙策、孙权,希望他们珍惜圣体,不要逞战场之勇,而应重运筹帷幄。 |
C.张纮尊重传统道义,适时进谏。出使魏期间,恰逢孙策去世,曹操欲发兵攻打东吴,他以道义规劝就阻止了曹操出兵。 |
D.张纮对吴忠心可鉴,死而后已。他临终前进谏吴王,希望其能抑情损欲,求贤若渴,成就伟业,孙权感激涕零。 |
(1)曹公欲令纮辅权内附,出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2)非无忠臣贤佐,暗于治体也,由主不胜其情,弗能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