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选项中,对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滚绣球》一曲中窦娥质问天地“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既表达了她对天地不公的不满,也表现了她坚强的性格、反抗的精神。
B.窦娥临刑前发出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飞霜六月”“亢旱三年”,说明她因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好屈服于腐败的黑暗统治,体现其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C.《雷雨》:“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这部分文字,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增强舞台气氛,暗示雷雨即将来临,有点题作用。
D.莎士比亚是世界公认的语言大师,擅长运用长篇内心独白来揭示人物复杂而隐秘的内心世界。哈姆莱特感情灼热、忧郁彷徨的独白,淋漓酣畅、气势磅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3 09:49:2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威字无畏,京兆武功人也。威少有至性,五岁丧父,哀毁有若成人。周太祖时,袭爵美阳县公,仕郡功曹。大冢宰宇文护见而礼之,以其女妻焉。见护专权,恐祸及己,逃入山中,为叔父所逼,卒不获免。然威每屏居山寺,以讯读为娱。未几,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有从父妹者,适河南元雄。雄先与突厥有隙,突厥入朝,请雄及其妻子,将甘心焉。周遂遣之。威曰:“夷人眛利,可以赂动。”遂标卖田宅,罄家所有以赎雄。论者义之。

高祖为丞相,高颖屡言其贤,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与语大悦。居月余,威闻禅代之议,遁归田里。高颍请追之,高祖曰:“此不欲预吾事,且置之。”及受禅,征拜太子少保。俄兼纳言、民部尚书。威上表陈让,诏曰: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威乃止。

初,威父在西魏,以国用不足,为征税之法,颇称为重。既而叹曰:“今所为者,正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典,上悉从之。渐见亲重,与高颖参掌朝政。威见宫中以银为幔钩,因盛陈节俭之美以谕上。上为之改容,雕饰旧物,悉命除毁。上尝怒将杀一人,威入閤进谏,不纳。上怒甚,将自出斩之,威当上前不去。上避之而出,威又遮止。上拂衣而入。良久,乃召威谢曰:“公能若是,吾无忧矣。”寻复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

治书侍御史梁毗以威领五职,安繁恋剧,无举贤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苏威朝夕孜孜,志存远大,举贤有阙,何遽迫之!”顾谓威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因谓朝臣曰:“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言: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杨素才辩无双.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见重如此。

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为能。开皇九年,拜尚书右仆射。以母忧去职,柴毁骨立。未几,起令视事,固辞,优诏不许。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B.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C.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D.时高颍与威同心/协赞政刑/大小无不筹之/故革运数年/天下称治/隋承战争之后/宪章踳驳/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持节”的意思是持有“旌节”,代表皇帝行使地方军政权力。权力次于它的还有持节、假节。
B.突厥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继匈奴、鲜卑、柔然之后活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
C.宋朝以前,京兆尹是掌管现在西安及附近地区的官职,西汉时相当于首都市长。隋唐时则是京兆郡的长官。
D.尚书仆射是尚书省的副职。在尚书令成为虚职之后,尚书仆射就是尚书省实际上的长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威为人至诚,孝顺父母。在父母先后去世的时候,他都悲痛欲绝,甚至在为母守孝时一度拒绝朝廷的起用。
B.苏威处世谨慎,善于自保。北周朝时,他几次退避隐居,不想卷入激烈的政治斗争。隋文帝也理解他的不合作。
C.苏威忠诚正直,敢于力谏。隋文帝在盛怒之下杀人,他坚决阻拦,两次挡住皇帝的路。他的做法最终得到皇帝的认可。
D.苏威才干超群,深受器重。他身兼多个官职,皇帝不但否决了梁毗的质疑,而且认为他的全能连杨素都远远比不上。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舟大者任重,马骏者远驰。以公有兼人之才,无辞多务也。
(2)苏威不值我,无以措其我不得苏威,何以行其道?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运,字承业,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运上疏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曰:“朕昨夜思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小题1】下列对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B.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C.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D.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在,亦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专指天子巡行所在之地。
B.崩,指死亡。古代对死亡有专门称呼,天子、诸侯或皇后死称“崩”,皇子、公主或者宠妃死称“薨”。
C.庶人,也叫“庶民”。西周以后对农业生产者的称谓,其身份比奴隶高。
D.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降级叫左迁、迁谪、迁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运顾念亲属,以孝闻名。他以做雇工的方式积累财物,救助陷入困境中的亲属;他尽心侍奉母亲和寡嫂,事迹如同《孝义传》中记载的人物。
B.乐运敢于打击权贵,深得皇帝信任。他在担任万年县丞时,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
C.乐运不顾个人安危,敢于犯颜直谏。他上疏反对皇帝不按先王礼仪服丧的做法;他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
D.乐运夙有大志,但仕途坎坷。他希望做一名从容的谏官,然而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未能如愿,最后只好发愤编纂《谏苑》。
【小题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以险衅,遭闵凶   夙:早时B.本图宦达,不名节   矜:同情、怜悯
C.容膝之易安 审:审察D.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适应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
(2)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樊子盖字华宗,庐江人也。子盖解褐武兴王行参军。高祖受禅,除枞阳太守,封上蔡县伯。

炀帝即位,征还京师,转凉州刺史。授银青光禄大夫,武威太守,以善政闻。大业三年入朝,帝引之内殿,特蒙褒美。乃下诏曰:“子盖自剖符西服,抚道有方,宽猛得所,处脂膏不润其质,酌贪泉岂其性,故能治绩克彰,课最之首。”五年,车驾西巡,及帝还下诏曰:“朕亲巡河右,观省人风,所历郡县,罕遵法度,多蹈刑纲。而樊子盖,执操清洁,处涅不渝,威惠兼举,宽猛相济,故能畏而爱之,不严斯治。实字人之盛绩,国之良臣。”子盖又自陈曰:“臣自南裔,即适西垂,常为外臣,未为内职,溘死边城,没有遗恨。惟陛下察之。”帝曰:“公侍朕则一人而已,委以西方则万人之敌。”

车驾至高阳,追谐行在所。既而引见,帝劳之曰:“昔高祖留萧何于关西,光武委寇恂以河内,公其人也。”子盖谢曰:“臣任重器小,宁可窃譬两贤!”进位光禄大夫,封建安候,尚书如故。赐缣三千匹,女乐五十人,子盖固让,优诏不许,帝顾谓子盖曰:“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无赖不轨者,便诛锄之。凡可施行,无劳形迹。今为公别造玉麟符,以代铜兽。”又指越、代二王曰:“今以二孙委公与卫文升耳。宜选贞良宿德有方幅者教习之。动静之节,宣思其可。”于是赐以良田、甲第。

从驾还东都,时绛郡贼檠槃陀、柴保昌等阻兵数万,汾、晋苦之。诏令子盖进讨。子盖善恶无所分别、汾水之北,村坞尽焚之。百姓大骇、相率为盗。其有归首者,无少长悉坑之。拥数万之众,经年不能破贼,有诏征还。又将兵击宜阳贼,以疾停,卒于京第,时年七十有二。

(节选自《隋书·樊子盖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B.朕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C.联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D.联谴越王留守东都/示以皇枝/磐石社稷/大事终以委公/特宜持重戈甲五百人/而后出此/亦勇夫重闭之义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指入仕为官。褐,指粗布或粗布衣服,褐衣代指贫贱的人。
B.受禅,也作“受嬗”,是上古推举部落首领的方式,后指王朝换代,新王朝的皇帝接受禅让的帝位。
C.剖符,古代分封诸侯或封赏功臣时,将符一分为二,一留帝之处,一授诸侯或功臣。
D.人风,唐避李世民的,用“人”字代替“民”字,避讳,是避免直接写出君主的名字。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子盖长期驻守边陲,没有怨言,他曾任 枞阳太守、凉州刺史,并在任武威太守期间,向隋炀帝表达了愿意戍守边陲,虽死无憾的想法。
B.樊子盖为政清廉,深受百姓爱戴,他在任武威太守期间以处理政务闻名。隋炀帝巡视西部各地后,夸赞他能恩威并举,养育人民功绩突出。
C.樊子盖长期任外职,深得皇帝重用。隋炀帝把他比作汉代的萧何和寇恂,将社稷大事委托给他,并且嘱托他教导自己的孙子越王和代王。
D.樊子盖虽然政绩卓著,但是也冷酷残忍,檠槃陀、柴保昌起兵造反时,他不顾百姓疾苦,不分善恶,将汾水北面的村庄船坞全部焚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脂膏不润其质,酌贪泉岂渝其性,故能治绩克彰,课最之首。
(2)百姓大骇,相率为盗,其有归首者,无少长悉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