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博士。入对契旨,擢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涂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初,陈瓘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B.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C.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D.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搢绅,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搢,也写作“缙”。
C.内艰,古代称遭母丧,也可称之为“内忧”或“丁忧”。
D.教授,职官名,宋、元以后府、州、县学的学官,掌管学校的考核、测验等职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深谙时事,有先见之明。针对天下承平日久,军备松弛的现状,陈禾请求采取措施以备不测。虽然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但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
B.陈禾尽职尽责,能仗义执言。面对童贯、黄经臣、卢航狼狈为奸,权倾朝野的嚣张跋扈,陈禾能挺身而出,指责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将给国家带来严重灾难。
C.陈禾不惧皇威,能以理服人。皇帝最初对他的话很不耐烦,准备一走了之,陈禾冒着生命危险拉住皇帝,皇帝最终被他的正直感动,夸赞他是正直大臣的榜样。
D.陈禾为人清高,不随波逐流。虽然王黼执掌朝政大权,但陈禾就是看不上他,陈禾多次坚决要求辞官,不过王黼表现得倒很大度,依旧提携陈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
(2)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渌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文中是“史官”的意思。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庙号始于殷代,汉以后一般帝王都有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忧虑别人会受到损害,退钱领回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景宪,字正国,河南人。以父师德任淮南转运副使。山阳令郑昉赃累巨万,亲戚多要人,景宪首案治,流之岭外,贪吏望风引去。徙京西、东转运使。王逵居郓州,专持官吏短长,求请贿谢如其所欲,景宪上其恶,编置宿州。熙宁初,为户部副使。韩绛筑抚宁、罗兀两城,帝命景宪往视。始受诏,即言城不可守,固不待到而后知也。未几,抚宁陷。至延安,景宪言:“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今朝廷令边郡召羌族,与之金帛、官爵,恐黠羌多诈,危急时或为内应,宜亟止之。”陕西转运司议,欲限半岁令民悉纳钱于官,而易以交子。景宪言:“此法可行于蜀耳,若施之陕西,民将无以为命。”其后卒不行。加集贤殿修撰,为河东都转运使。议者欲分河东为两,景宪言:“本路地肥硗相杂,州县贫富亦异,正宜有无相通,分之不便。”议遂寝。改知瀛州,上书言:“比岁多不登,民债逋欠。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愿以宽假。”帝从之,仍下其事。元丰初年,知河阳。时方讨西南,景宪入辞,因言:“小丑跳梁,殆边吏扰之耳。且其巢穴险阻,若动兵远征,万一馈饷不继,则我师坐困矣。”帝曰:“卿言是也,然朝廷有不得已者。”明年,徙同州,以太中大夫卒,年七十七。景宪在仁宗朝为部使者,时吏治尚宽,而多举刺;及熙宁以来,吏治峻急,景宪反济以宽。方新法之行,不劾一人。居官不畏强御,非公事不及执政之门。自负所守,于人少许可,母卒,一夕须发尽白,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宋史·张景宪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B.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C.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D.罗兀邈然孤城凿井/无水/将何以守/臣在道/所见师劳民困之状非一/愿罢徒劳之役/废无用之城/严饬边将为守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户部”指隋唐到清末尚书省下辖的官署,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正长官为户部侍郎。
B.“路”是中国古代宋、元时的行政区域名称。在宋代时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
C.“蛮”是先秦非华夏民族的泛称之一﹐后泛指对我们古代南部民族的称呼,字面上有贬义。
D.“仁宗”为庙号。庙号源于商朝,古代帝王死后,据其生平事迹,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景宪为官正直,不畏权贵。郑昉贪赃数额巨大,虽然他亲戚多为显要之人,但张景宪依然揭发立案查办,把郑昉流放到岭外之地,震慑了其他贪官。
B.张景宪实事求是,关心百姓。陕西转运司建议限半年让百姓向官府交钱,而用纸币交子兑换。张景宪为百姓着想,认为此举可行于四川,不可行于陕西。
C.张景宪稳重周密,遇事谨慎。朝廷讨伐西南蛮,张景宪进言,如调动军队远征险阻之地,若粮饷不能接继,军队就要受困。张景宪就此事与皇帝有争执。
D.张景宪信念坚定,甚有孝道。不是公事,张景宪不到宰相门上,能对自己保持信念。母亲逝世,他一夜之间,须发尽白,人们以此称道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受诏,即言城不可守,固不待到而后知也。
(2)今方小稔,而官督使并偿,道路流言,其祸乃甚于凶岁。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边珝,字待价,华州郑人也。珝,晋天福六年,举进士,解褐秘书省校书郎、直洪文馆。汉乾祐初,为右拾遗,加朝散大夫。泽州饥,奉诏视民田。周广顺元年,迁右补阙。三年,转起居舍人。显德二年,改库部员外郎。丁外艰,服阕,授职方员外郎,知通州。珝课鬻盐于狼山,岁增万余石。宋初,诣卫州视秋稼及掌京仓。建隆二年,兄玕自河南令入为吏部员外郎,复以珝为洛阳令。兄弟迭尹赤邑,时人荣之。乾德初,召为仓部郎中。蜀平,命珝知三泉县。开宝初,迁职方郎中,监京兆曲务,又掌永安军榷货,奏徙务扬州。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诏珝案鞫,尽得其实。乃富民以私憾诬告尉,即反坐之。就命权知州事,仍兼榷货务。罢郡,又兼掌酒税盐矾务。未几,丁母忧,起复,知州事。会征江表,兼领淮南转运使。金陵平,知江北诸州转运事。太宗即位,迁吏部郎中。召还,赐金紫,充广南转运使。初至,桂州守张颂卒。颂,濰州人,藁葬城外。旧制不许以族行,仆人乃分匿其家财,珝召官吏悉追取之,部送其柩归濰州。又属郡守与护军有忿隙者,但奏令易地,不致之于罪衅。太平兴国五年,代归。拜右谏议大夫,领吏部选事。七年,移知开封府。明年夏,卒,年六十三。珝精力有吏材,帝方欲倚用,及闻其卒,叹息数四,赙其家绢四百匹,钱二十万。珝一子早卒,以其从子俊为尉氏主簿。兄玕至金部郎中,从子仿至殿中丞,倚为比部员外郎。

(节选自《宋史·边理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
B.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
C.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
D.有富民诉广陵尉谢图杀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推劾累三百日/狱未具/州以状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入仕为官,《世说新语》中“绍惧不自容,将解褐”的“解褐”就是此意。
B.右拾遗,“拾遗”字面意思是捡起他人遗漏,其谏言及监察职能与左、右补阙相近。
C.江表,指长江以北地区,相对于中原地区,它地处长江之外,南方六朝统称江表。
D.金紫,“金印紫绶”,借指高官显爵;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唐宋的官服和佩饰。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边珝才能卓越,历任多项职务。他在狼山征缴卖盐税,增收颇多。曾任校书邮、朝散大夫、职方员外郎等职。
B.边珝专心努力,颇有做官才干。后来皇帝想要任用他,却听到了他去世的消息,皇帝为此感到十分遗憾。
C.边珝防微杜渐,善于解决矛盾。他所管辖地区的吏属有嫌怨,于是上奏朝廷,让他们互换地方任职,而不至于获罪。
D.边珝身居要职,但仍关心同僚。充任广南转运使,后有官吏死去,边珝安排属下为其追回家财,并护送灵柩。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丁外艰,服阕,授职方员外郎,知通州。
(2)诏珝案鞫,尽得其实。乃富民以私憾诬告尉,即反坐之。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好问,字舜徒,侍讲希哲子也。以荫补官。崇宁初,治党事,好问以元佑子弟坐废。后两监东岳庙。时蔡卞为帅,欲扳附善类,待好问特异。好问以礼自持,卞不得亲。

靖康元年,以荐召为左司谏。钦宗谕之曰:“卿元佑子孙,朕特用卿,令天下知朕意所向。”先是徽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好问言:“陛下宵衣旰食,有求治之意;发号施令,有求治之言。逮今半载,治效途邈,良由左右前后,不能推广德意,而陛下过于容养。臣恐淳厚之德,变为颓靡,且今不尽革京、贯等所为,大平无由可致。”钦宗乡纳。好问疏蔡京过恶,乞役海外,黜朋附之尤者以厉其余。每奏对,帝虽当食,辄使毕其说。

时金人既退,大臣不复顾虑,武备益弛。好问言:“金人得志,益轻中国,秋冬必倾国复来,御敌之备,当速讲求。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及边警急,大臣不知所出,遣使讲解。金人佯许而攻略自如,诸将以和议故,皆闭壁不出。好问言:“彼名和而实攻,朝廷不谋进兵遣将,何也?请亟集沧、滑、邢、相之戍,以遏奔冲,而列勤王之师于畿邑,以卫京城。”疏上不省。

金人陷真定,上下震骇,廷臣狐疑相顾,犹以和议为辞。好问率台属劾大臣畏懦误国,出好问知袁州。既而金人薄都城,进兵部尚书。都城失守,金人立张邦昌,以好问为事务官。邦昌入居都省,好问曰:“相公真欲立邪,抑姑塞敌意而徐为之图尔?”邦昌曰:“是何言也?”好问曰:“女真既去,能保如今日乎?大元帅在外,元佑皇太后在内,此殆天意,盍亟还政,可转祸为福。”以好问摄门下省。好问既系衔,仍行旧职。时百司文移,必去年号,独好问所行文书,称“靖康二年”。

高宗即位,太后遣好问奉手书诣行在所,高宗劳之曰:“宗庙获全,卿之力也。”除尚书右丞。除资政殿学士、知宣州、提举洞霄宫,以恩封东莱郡侯。避地,卒于桂州。

(选自《宋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徽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
B.先是/徽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
C.先是/徽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
D.先是/徽宗将内禅/诏解党禁除/新法尽复祖宗之故/而蔡京党戚根据中外/害其事/莫肯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荫补,又可称为任子、门荫、恩荫、世赏,指因祖先功勋而补官的一种制度。
B.元佑,宋哲宗年号。元祐年间由反对新政之旧党当政,故以此来代指旧党及其成员。
C.内禅,禅让制的一种,其中传位给同姓继承人称“内禅”,禅位于外姓为“外禅”。
D.行在所,也称行在。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或地方长官巡行所到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好问不慕权贵。时蔡卞任主帅,想要攀附有德行的人士,但是吕好问以礼自持,蔡卞无法和他亲近
B.吕好问耿介刚直。他不畏强权,上疏弹劾蔡京、童贯等奸人朋党;都城失守,在金人权力下,他坚持使用宋朝年号。
C.吕好问忠毅勇敢。金兵撤退时、群臣放松警惕,他建议尽快严阵以待;边境告急时,大臣慌乱,他建议召集军队保卫京城。
D.吕好问德高望重。他奏对之时,即使是吃饭时间,皇帝也会让他说完意见;他替太后写信,被皇帝慰劳,并称赞他保全宗庙的贡献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边事经画旬月,不见施设,臣僚奏请皆不行下,此臣所深惧也。
(2)“此殆天意,盍亟还政,可转祸为福。”以好问摄门下省。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曲珍,字君玉,陇干人,世为著姓。宝元、康定间,夏人数入寇,珍诸父纠集族党御之,敌不敢犯。于是曲氏以材武长雄边关。

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秦凤都钤辖刘温润奇其材,一日,出宝剑令曰:“能射一钱于百步外者,与之。”诸少年百发不能中,珍后至,一失破之。从温润城古渭,与羌战,先登陷陈。为绥德城监押,提孤军拒寇,斩其大酋,加阁门祗候。有功洮西,迁内殿崇班。

郭逵、赵离南征,为第一将。进自右江,抚接广源三州十二县,降伪守已下百六十人,老稚三万六千口。是行也,功最诸将,迁西染院使。得疾,舆还京师,神宗遣使临问,少间,令入对。珍念二帅不和睦,上问必及之,言之必形曲直,将何以对,乃以余疾未平为解。帝复使奖劳,赐之弓剑、鞍勒,命有司蠲其乡徭赋,擢廊延钤辖,进副总管。

从种谔攻金汤、永平川,斩二千级。累迁客省使,拜怀州防御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徐禧城永乐,珍以兵从。版筑方兴,羌数十骑济无定河觇役,珍将追杀之,禧不许。言夏人聚兵甚急,珍请禧还米脂而自居守。明日果至,禧复来,珍白:“敌兵众甚,公宣退处内橱,檄诸将促战。”禧笑曰:“曲侯老将,何怯邪?”夏兵且济,珍欲乘其未集击之,又不许。及攻城急,又劝禧曰:“城中井深泉啬,士卒渴甚,恐不能支。宜乘兵气未衰,溃围而出,使人自求生。”禧曰:“此城据要地,奈何弃之?且为将而奔,众心摇矣。”珍曰:“非敢自爱,但敕使、谋臣同没于此,惧辱国耳。”数日城陷,珍缒而免,子弟死者六人。亦坐贬皇城使。帝察其无罪,谕使自安养,以图后效。

元祐初,为环庆副总管。夏人寇泾原,号四十万,珍捣虚驰三百里,破之曲律山,俘斩千八百人,解其围。进东上阁门使、忠州防御使。卒,年五十九。珍善抚士卒,得其死力。虽不知书,而忠朴好义,本于天性。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
B.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
C.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
D.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钤辖,宋代武官名称,执掌管辖军人、防卫警捕之职,官高资深者称都钤辖。
B.大酋,本是春秋时期的酒官之名,后遂用来指称少数民族或外族的部落首领。
C.版筑,我国古代修建墙体的技术。本文指徐禧、曲珍的士兵建构战时工事。
D.谍,通“牒”,指书信。文意为有人给曲珍的部队送来一封关于敌军情报的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珍勇武过人,屡屡建立战功。他临大敌而不惧,曾勇救叔父:他百步穿钱,深得刘温润的欣赏和厚爱;他孤军拒寇,斩杀敌军首领。
B.曲珍为人谨慎,巧妙回避是非。追随郭逵、赵离南征,曲珍心知二将不和,故虽因功高有面见皇上的机会,却不愿卷入是非委婉拒绝。
C.曲珍富有谋略,多献御敌良策。在无定河之战中,曲珍多次向徐禧敬献良策,徐禧不听以至城陷。幸亏曲珍勇猛无比,才得以逃脱。
D.曲珍天性真诚,深得土卒拥戴。他一生能够屡建赫赫战功的原因,一是广大的士兵愿意为他拼命征战,再是他忠厚朴实、秉持公义。
【小题4】把文中两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珍念二帅不和睦,上问必及之,言之必形曲直。
(2)非敢自爱,但敕使、谋臣同没于此,惧辱国耳。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孟珙,字璞玉,随州枣阳人。四世祖安,尝从岳飞军中有功。

(端平)二年,授主管侍卫马军司公事,时暂黄州驻扎,朝辞,上曰:“卿名将之子,忠勤体国,破蔡灭金,功绩昭著。”珙对曰:“此宗社威灵,陛下圣德,与三军将士之劳,臣何力之有?”帝问恢复,对曰:“愿陛下宽民力,蓄人材,以俟机会。”帝问和议,对曰:“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赐赍甚厚

大元大将忒没觯入汉阳境珙入城军民喜曰吾父来矣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御笔以战功赏将士,特赐珙金碗,珙益以白金五十两赐之诸将。将士弥月苦战,病伤者相属,珙遣医视疗,士皆感泣。

四川制置使陈隆之与副使彭大雅不协,交章于朝。珙曰:“国事如此,合智并谋,犹惧弗克,而两司方勇于私斗,岂不愧廉、蔺之风乎?”驰书责之,隆之、大雅得书大惭。

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是月,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薨之夕,大风发屋折木。讣至,帝震悼辍朝,赙银绢各千,特赠少师,三赠至太师,封吉国公,谥忠襄,庙曰威爱。

珙忠君体国之念,可贯金石。在军中与参佐部曲论事,言人人异,珙徐以片语折衷,众志皆惬。谒士游客,老校退卒,一以恩意抚接。名位虽重,惟建鼓旗、临将吏而色凛然,无敢涕唾者。退则焚香扫地,隐几危坐,若萧然事外。远货色,绝滋味。其学邃于《易》,六十四卦各系四句,名《警心易赞》。亦通佛学,自号“无庵居士”。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元大将忒没觯入汉阳境/珙入城/军民喜曰/吾父来矣/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
B.大元大将忒没觯入汉阳境/珙入城/军民喜曰/吾父来矣/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
C.大元大将忒没觯入汉阳境/珙入城/军民喜曰/吾父来矣/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
D.大元大将忒没觯入汉阳境/珙入城/军民喜曰/吾父来矣/驻帐城楼指画/战守/卒全其城/斩逗留者四十/有九人以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休致,官员年老退休去职,也泛指辞官。清朝时分自请休致、勒令休致、罚俸休致。
B.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与此相关的还有望(十五)、既望(十六)、晦(初一)等。
C.太师,为辅弼国君之官,周代开始设置,与太傅、太保并称“三公”。
D.居士,文中指在家修行的人;也用于文人雅士的自称,如“六一居士”。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珙虚怀若谷,不卑不亢。身为名将之后的他灭掉金国,功绩卓著却不居功自傲;面对皇帝议和的想法,能大胆表达自己的主张又不言辞过激。
B.孟珙威德兼具,深受爱戴。他对于临阵退缩者立斩不饶,对于经历长时间苦战的将士,该褒奖的褒奖,该医治的医治,体恤之心感动了众人。
C.孟珙善于统兵,备受恩遇。他率军灭金,拯救汉阳,显示出超凡的军事才能,且善于调解纠纷;去世后皇上恩赐封赏不断。
D.孟珙威而不怒,心性淡泊。身居高位的他谦和有礼,但在军中的威严令将士敬畏,临事不敢争论;平素淡泊宁静,好《易经》,通佛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介胄之士,当言战,不当言和。”赐赍甚厚。
(2)退则焚香扫地,隐几危坐,若萧然事外。远货色,绝滋味。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梁克家,字叔子,泉州晋江人。幼聪敏绝人,书过目成诵。绍兴三十年,廷试第一。授平江签判。时金主亮死,众皆言可乘机进取。克家移书陈俊卿,谓:“敌虽退,吾兵力未振,不量力而动,将有后悔。”俊卿归以白丞相陈康伯,叹其远虑,召为秘书省正字,迁著作佐郎。

郊祀有雷震之变,克家复条六事。迁给事中,凡三年,遇事不可,必执奏无隐。尝奏:“陛下欲用实才,不喜空言。空言固无益,然以空言为惩,则谏争之路遂塞,愿有以开导之。”上欣纳,因命条具风俗之弊。克家列四条,曰欺罔、苟且循默、奔竞。

八年,诏更定仆射为左、右丞相,拜克家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一日,上谓宰执曰:“近过德寿宫,太上颐养愈胜,天颜悦怿,朕退不胜喜。”克家奏:“尧未得舜以为己忧,既得舜,固宜甚乐。”允文奏:“尧独高五帝之寿以此。”上曰:“然。”允文既罢相,克家独秉政,虽近戚权幸不少假借而外济以和。张说入枢府,公议不与,寝命,俄复用。说怒士夫不附己,谋中伤之,克家悉力调护。

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陛辞,上以治效为问,克家劝上无求奇功。既而三省、密院卒移牒泗洲,敌不从,遣泛使来,举朝震骇。后二年,汤邦彦坐使事贬,天下益服克家谋国之忠。

淳熙八年,起知福州,在镇有治绩。赵雄奏,欲令再任,降旨仍知福州。召除醴泉观使。九年九月,拜右丞相,封仪国公。十三年,命以内祠兼侍读,赐第,在所存问不绝。十四年六月,薨,年六十。手书遗奏,上为之垂涕,赠少师,谥文靖。

(选自《宋史·梁克家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
B.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
C.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徵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宁府/
D.议金使朝见授书仪/时欲移文/对境以正其礼/克家议不合/遂求去/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试,也称殿试、御试,中国封建王朝科举制度中由皇帝亲发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
B.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是中国古代君王为百姓和***全国政务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克家深谋远虑,很有主见。他认为虽然金主完颜亮已死金兵败退,但宋军实力不足,冒进功金,终会后悔。
B.梁克家忠于圣上,敢于劝谏。任给事中时遇到不对的事坚持上奏没有隐瞒;还劝圣上不要以说空话为名惩戒大臣,否则堵塞言路。
C.梁克家维护同僚,稳定朝局。在张说恼怒士大夫不附和自己,阴谋诬陷他们时,他全力调开张说,保护士大夫。
D.梁克家政绩优异,宠命优渥。任福州知州时,获得连任;任宫观使兼侍读时被赐予府邸,慰问没有间断;逝世后皇上为他流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近过德寿宫,太上颐养愈胜,天颜悦怿,朕退不胜喜。
(2)张说入枢府,公议不与,寝命,俄复用。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药元福,并州晋阳人。幼有胆气,善骑射。开运初,契丹陷甘陵,围魏郡。少帝驻军澶渊,契丹阵于城北,元福以左千牛卫将军领兵居阵东偏。澶民有马破龙者告契丹曰:"先攻其东,即浮梁可夺。"契丹信之,尽锐来战。元福奋铁挝击契丹,左右驰突,无不披靡,契丹兵溃。少帝登城,见元福力战,召抚之曰:“汝奋不顾命,虽古之忠烈无以过之。”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明年,契丹复入。命元福与李守贞等御之于阳城。晋师列方阵,设拒马为行寨。契丹以奇兵出阵后,断粮道,晋人乏水,士马饥渴,凿井未及泉,土辄坏塞,契丹顺风扬尘。诸将皆曰:"彼势甚锐,俟风反与战,破之必矣。"守贞与元福谋曰:"军中饥渴已甚,若俟风反出战,吾属为虏矣。彼谓我不能逆风以战,宜出其不意以击之,此兵家之奇也。"元福乃率麾下骑开拒马出战,诸将继至,契丹大败。

会灵武节度王令温以汉法治蕃部,西人苦之,共谋为乱,三族酋长拓跋彦超、石存、乜厮褒率众攻灵州。令温遣人间道入奏,乃以河阳节度冯晖镇朔方,召关右兵进讨,以元福将行营骑兵。元福与晖出威州土桥西,遇彦超兵七千余,邀晖行李。元福转战五十里,杀千级,禽三十余人。朔方距威州七百里,无水草,师须赍粮以行,至耀德食尽。彦超等众数万,扼要路,据水泉,以待晖军,军中大惧。元福曰:"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晖惊曰:"奈何?"元福曰:"彼虽众而精兵绝少,元福请以麾下骑先击西山兵,公但严阵不动,俟敌少却,当举黄旗为号;旗举则合势进击,败之必矣。"晖然其策,遂率众进击,敌众果溃。

世宗高平之战,刘崇败走太原,遂纵兵围其城。以元福为同州节度。时攻具悉备,城中危急,以粮运不继,诏令班师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选自《宋史》卷二百五十四,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B.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C.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D.元福上言曰/进军甚易/退军甚难/世宗曰/一以委卿遂部/分卒伍为方阵而南/元福以麾下为后殿/崇果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运”是后晋少帝石重贵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皇帝纪年的一种名号。
B.文中的“节度”即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置的“州”一级的地方军政长官。
C.“行营”有多重含义,既指出征或狩猎时的营帐,也指行军,文中是后一种意思。
D.文中的“班师”指出征作战的军队胜利归来,古文中常有班师回朝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药元福作战勇猛,奋不顾身。他在檀渊同契丹军队作战时奋力打击契丹军队,得到后晋少帝的称赞。
B.药元福临危不惧,敢用奇兵。他同李守贞在阳城同契丹作战时,出敌不意迎风而战,敌军大败。
C.药元福处险不惊,善用谋略。敌军人数众多、占据地利,他毫不慌乱,自告奋勇独自出战,率部进军出击,击溃敌军。
D.药元福分析精准,预料准确。在后周世宗因为粮草接济不上而退兵时,他准确预判出敌人定要追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日将战,面授元福郑州刺史,为权臣所沮,止刺原州,俄改泰州。
(2)彼知我军饥渴,邀我于险,迁延至暮,则吾党成禽矣。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曰:“利己误人,非吾所欲。”乃归直取牛。

统和二十八年,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

时诏天下言治道之要,制问:“徭役不加于旧,征伐亦不常有,年谷既登,帑廪既实,而民重困,岂为吏者慢、为民者惰欤?今之徭役何者最重?何者尤苦?何所蠲省则为便益?补役之法何可以复?盗贼之害何可以止?”韩家奴对曰:“臣伏见比年以来,高丽未宾,阻卜犹强,战守之备,诚不容已。乃者,选富民防边,自备粮糗。道路修阻,动淹岁月;比至屯所,费已过半;只牛单毂,鲜有还者。其无丁之家,倍直佣僦,人惮其劳,半途亡窜,故戍卒之食多不能给。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其鸭绿江之东,戍役大率如此。臣闻唐太宗问群臣治盗之方,皆曰:‘严刑峻法。’太宗笑曰:‘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由此观之,寇盗多寡,皆由衣食丰俭,徭役重轻耳。愿陛下裁之。”

擢翰林都林牙,诏谕之曰:“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知无不言,虽谐谑不忘规讽。

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帝默然。

(选自《辽史·萧韩家奴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B.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C.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D.寇盗所以滋者/由赋敛无度/民不聊生/今朕内省嗜欲/外罢游/幸使海内安/静则寇盗自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人用“弱冠”称二十岁左右的男子。
B.帑廪,粮仓钱库的意思。在古代,“帑”指官府储藏粮食的仓库,“廪”指官府收藏钱财的库房。
C.史笔,既是历史记载的代称,也可以指史家记叙史实的笔法,还可以指执史笔的人,即史官。
D.穆宗,庙号。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以名号,如某祖、某宗,如武丁称高宗。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韩家奴品行高洁,为人着想。他的奴仆用高价卖了家中的牛,他担心别人会受损害,便退钱领回了牛;对皇上知无不言,虽谐谑却不忘规讽。
B.萧韩家奴学识渊博,善于进谏。他年少时好学,博览经史。他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要掌握火候,才能使事情尽善尽美。
C.萧韩家奴熟悉国情,洞察时势。在陈述治国之道时,他引用唐太宗和大臣的对话,巧妙地告诉皇上,治理盗贼的关键不是严刑峻法,而是减轻赋税。
D.萧韩家奴坚守职责,不卑不亢。秋山狩猎致死伤数十人,皇上命他删掉相关记录,他当即表示坚决不删;他直言穆宗英明的原因,让皇上默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求假于人,则十倍其息,至有鬻子割田,不能偿者。或逋役不归,在军物故,则复补以少壮。
(2)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