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曲珍,字君玉,陇干人,世为著姓。宝元、康定间,夏人数入寇,珍诸父纠集族党御之,敌不敢犯。于是曲氏以材武长雄边关。

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秦凤都钤辖刘温润奇其材,一日,出宝剑令曰:“能射一钱于百步外者,与之。”诸少年百发不能中,珍后至,一失破之。从温润城古渭,与羌战,先登陷陈。为绥德城监押,提孤军拒寇,斩其大酋,加阁门祗候。有功洮西,迁内殿崇班。

郭逵、赵离南征,为第一将。进自右江,抚接广源三州十二县,降伪守已下百六十人,老稚三万六千口。是行也,功最诸将,迁西染院使。得疾,舆还京师,神宗遣使临问,少间,令入对。珍念二帅不和睦,上问必及之,言之必形曲直,将何以对,乃以余疾未平为解。帝复使奖劳,赐之弓剑、鞍勒,命有司蠲其乡徭赋,擢廊延钤辖,进副总管。

从种谔攻金汤、永平川,斩二千级。累迁客省使,拜怀州防御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徐禧城永乐,珍以兵从。版筑方兴,羌数十骑济无定河觇役,珍将追杀之,禧不许。言夏人聚兵甚急,珍请禧还米脂而自居守。明日果至,禧复来,珍白:“敌兵众甚,公宣退处内橱,檄诸将促战。”禧笑曰:“曲侯老将,何怯邪?”夏兵且济,珍欲乘其未集击之,又不许。及攻城急,又劝禧曰:“城中井深泉啬,士卒渴甚,恐不能支。宜乘兵气未衰,溃围而出,使人自求生。”禧曰:“此城据要地,奈何弃之?且为将而奔,众心摇矣。”珍曰:“非敢自爱,但敕使、谋臣同没于此,惧辱国耳。”数日城陷,珍缒而免,子弟死者六人。亦坐贬皇城使。帝察其无罪,谕使自安养,以图后效。

元祐初,为环庆副总管。夏人寇泾原,号四十万,珍捣虚驰三百里,破之曲律山,俘斩千八百人,解其围。进东上阁门使、忠州防御使。卒,年五十九。珍善抚士卒,得其死力。虽不知书,而忠朴好义,本于天性。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列传第一百九》)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
B.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
C.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
D.珍好驰马试剑/尝与叔父出塞/游猎猝遇夏人/陷其围中/驰击大呼/众披靡/得出/顾叔不至/复持短兵还决斗/遂俱脱/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钤辖,宋代武官名称,执掌管辖军人、防卫警捕之职,官高资深者称都钤辖。
B.大酋,本是春秋时期的酒官之名,后遂用来指称少数民族或外族的部落首领。
C.版筑,我国古代修建墙体的技术。本文指徐禧、曲珍的士兵建构战时工事。
D.谍,通“牒”,指书信。文意为有人给曲珍的部队送来一封关于敌军情报的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珍勇武过人,屡屡建立战功。他临大敌而不惧,曾勇救叔父:他百步穿钱,深得刘温润的欣赏和厚爱;他孤军拒寇,斩杀敌军首领。
B.曲珍为人谨慎,巧妙回避是非。追随郭逵、赵离南征,曲珍心知二将不和,故虽因功高有面见皇上的机会,却不愿卷入是非委婉拒绝。
C.曲珍富有谋略,多献御敌良策。在无定河之战中,曲珍多次向徐禧敬献良策,徐禧不听以至城陷。幸亏曲珍勇猛无比,才得以逃脱。
D.曲珍天性真诚,深得土卒拥戴。他一生能够屡建赫赫战功的原因,一是广大的士兵愿意为他拼命征战,再是他忠厚朴实、秉持公义。
【小题4】把文中两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珍念二帅不和睦,上问必及之,言之必形曲直。
(2)非敢自爱,但敕使、谋臣同没于此,惧辱国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4-11 07:48: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邵伯温,字子文,洛阳人,康节处士雍之子也。雍名重一时,如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皆交其门。伯温入闻父教,出则事司马光等,而光等亦屈名位辈行,与伯温为再世交,故所闻日博,而尤熟当世之务。光入相,尝欲荐伯温,未果而。后以河南尹与部使者荐,特授大名府助教,调潞州长子县尉。

及司马光子康诣阙,邢恕召康诣河阳,伯温谓康曰:“公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康曰:“已诺之。”竟往。康卒,子植幼。吕大防谓康素以伯温可托,请以伯温为西京教授以教植。伯温既至官,则诲植曰:“温公之孙,大谏之子,贤愚在天下,可畏也。”植闻之,力学不懈,卒有立。

绍圣初,章惇为相。惇尝事康节,欲用伯温,伯温不往。会法当赴吏部铨,程颐为伯温曰:“吾危子之行也。”伯温曰:“岂不欲见先公于地下耶?”至则先就部拟官,而后见宰相。惇荐之于朝,而伯温愿补郡县吏,惇不悦,遂得监永兴军铸钱监。时元祐诸贤方南迁,士鲜访之者,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伯温义不至京师,从外台辟环庆路帅幕,实避惇也。

丁母忧,服除,主管永兴军耀州三白渠公事。童贯为宣抚使,士大夫争出其门,伯温闻其来,出他州避之。擢提点成都路刑狱,贼史斌破武休,入汉、利,窥剑门,伯温与成都帅臣卢法原合谋守剑门,贼竟不能入,蜀人德之。绍兴四年,卒,年七十八。

赵鼎少从伯温游,及当相,乞行追录,始赠秘阁修撰。尝表伯温之墓曰:“以学行起元祐,以名节居绍圣,以言废于崇宁。”世以此三语尽伯温出处云。

(节选自《宋史·邵伯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
B.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
C.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
D.会西边用兵/复夏人故地/从军者得累/数阶伯温当行/辄推/同列秩满/惇犹在相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的皇子公主等。
B.西京,指现在的西安,它是中国历史上十三个王朝的首都、京师,被称作西京。
C.吏部,是古代官制六部之一,主管所有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D.丁母忧,遭逢母亲的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伯温受过良好教育。他在家聆听父亲的教诲,在外又结交了司马光、韩维、吕公著、程颐兄弟等,增长了见闻,熟悉了时务。
B.邵伯温懂礼知恩。他劝说司马康做事要有分寸,守礼节;司马康去世后,他承担起了教育司马植的责任。这些体现了对司马光的感恩。
C.邵伯温守义正直。章惇因为曾经侍奉邵康节,想要重用邵伯温,邵伯温却百计避免;众人皆巴结童贯时,他却躲避,因此被童贯忌恨。
D.邵伯温深受百姓爱戴。在反贼史斌势力正盛之时,他与卢法原共同谋划,坚守剑门关,最终阻止了史斌入川,蜀人因此十分感激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温谓康曰:“公除丧未见君,不宜枉道先见朋友。”康曰:“已诺之。”
(2)伯温见范祖禹于咸平,见范纯仁于颍昌。或为之恐,不顾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羽者,字垂天,歙州婺源人。少能属文,上书李煜,署弘文馆校书郎。时建当涂县为雄远军,以羽为判官。宋师渡江出其境,羽以城降,太祖擢为太子中舍,仍旧职。太平兴国六年,受诏诣瀛州覆军市租,得隐漏数万计。因上言: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崔能前任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上赐诏褒谕。丁外艰,起复莅事,入判大理寺。历度支、户部二判官,召拜本曹郎中。因上疏言三司职官颇众,愿省其半。诏下有司详议,皆以为便。时北边多警,朝议耕战之术,以羽为河北东路营田副使,改两浙转运使,迁兵部郎中。淳化初,拜度支使。四年,并三部为一司,以羽判三司。先是,三司簿领堆积,吏掾为奸,虽尝更立新制,未为适中。是冬,羽上言:“依唐制天下郡县为十道,两京为左右计,各署判官领之。”制三司使二员,以羽为左计使,董俨为右计使,中分诸道以隶焉。未久,以非便罢,守本官,出知滑州。丁内艰,起复,加给事中,徙潭州。真宗即位,召权知开封府。车驾北巡,判留司三司,再为户部度支使。咸平四年,以疾解职,拜礼部侍郎。谢日,召升便殿,从容问谕,勉以医药。月余卒,年五十八。羽涉猎史传,好言事。淳化中,许王暴薨,或有以宫府旧事上闻者。太宗怒,追捕僚吏,将穷究之。羽乘间上言曰:“汉戾太子窃弄父兵,当时言者以其罪当笞耳。今许王之过,未甚于是。”太宗嘉纳之,由是被劾者皆获轻典。尝建议有唐以来,凡制诏皆经门下省审,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迄今不废。羽强力有吏干,尤小心谨事。羽出入计司凡十八年,习知金谷之事,然颇伤烦急,不达大体。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 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B.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C.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D.本州录事参军郭震十年未代/河间令即墨未满岁迁秩/有司调选失平/疏远何由闻达/请罪典司/以肃欺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秩,古代官员晋级。秩,官吏的俸禄,也可代指官员职务级别。
B.外艰,是指父丧或承重祖父之丧。承重,承受丧祭与宗庙的重任。
C.封驳,将皇帝诏敕缄封退还并且对诏敕中的不当处加以批驳纠正。
D.计司,古代掌管财政、赋税、贸易、科举考试等事务官署的统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羽颇有文才。少时他便能写文章,后来上书李煜而得到赏识,获弘文馆校书郎的职务,做了雄远军的判官。
B.魏羽受到器重。为官的过程中,曾先后遭父丧、母丧,但朝廷每次都在他守丧期未满时便下诏令他赴任做官。
C.淳化四年,朝廷将三部并为一司,虽采纳了魏羽的建议,但最终没能解决过去三司公务堆积、官员为奸之病。
D.魏羽为人坚忍有毅力,做事谨慎。皇上认为他有智谋,也熟悉当官的方法,只是缺少操守,变化无常的影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依唐制天下郡县为十道,两京为左右计,各署判官领之。
(2)有非便者许其封驳,请遵故事,择名臣专领其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溱字济叔,扬州人。进士第一。通判亳州,直集贤院,同修起居注。坐预进奏院宴饮,出知蕲、楚、舒三州。复修起居注。侬智高寇岭南,诏奏邸毋得辄报。溱言:“一方有警,使诸道闻之,共得为备。今欲人不知,此何意也。”进知制诰,又出知杭州,入为翰林学士。疏论宰相陈执中奸邪,仁宗还其疏。溱曰:“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徙成德军,时方开六塔河,宰相主其议。会地震,溱请罢之以答天戒。溱豪侈自放,简忽于事,与都转运使李参不相能,还,判流内铨①。参劾其借官曲作酒,以私货往河东贸易,及违式受馈赆,事下大理议。溱乃未尝受,而外廷纷然谓溱有死罪。帝知其过轻,但贬秩,知和州。御史以为未抵罪,分司南京。起知池州、江宁府,复集贤院学士,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时为京尹者比不称职,溱精识过人,辨讼立断,豪恶敛迹。尝以职事对,神宗察其有疾色,勉以近医药,已而果病。改枢密直学士、提举醴泉观,遂卒,年五十五。赠礼部侍郎。帝悼念之,诏中书曰:“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方擢领要剧,而奄忽沦亡,家贫子幼,遭此大祸,必至狼狈。宜优给赙礼,官庀其葬,以厉臣节。”敕其妇兄护丧归。溱开敏,善议论,一时名辈皆推许。然自贵重,在杭州接宾客,不过数语,时目为“七字舍人”云。

(节选自《宋史·吕溱传》)

注①流内铨:宋代官署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B.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C.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D.未几/执中去/溱亦以侍读学士知徐州/赐宴资善堂遣使/谕曰/此特为卿设/宜尽醉也/诏自今由经筵出者视为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第一,指科举殿试一甲第一名,又称状元;第二、三名惯称榜眼、探花。
B.经筵,为帝王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讲官由翰林学士等官员充任或兼任。
C.加,文中指加衔,即在原任官职上增加职衔,多为虚衔,借此享受超越官阶的优待以示荣宠。
D.舍人,可指古代随侍在权贵身边的亲近属官,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中的“舍人”;文中指显贵子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溱忠直敢谏,不畏权贵。侬智高进犯岭南,皇帝下诏令发往各地的邸报不得擅自通报这一消息,他直言诘问;他曾上书直斥宰相陈执中,称其为奸邪之人。
B.吕溱放纵轻忽,受劾降职。他放纵不羁,怠慢事务;因和都转运使李参不和睦,被诬陷擅借官曲酿酒、违规接受馈赆,交由大理寺审议,被贬为和州知州。
C.吕溱仕途波折,政绩卓著。他历任要职,又屡遭贬谪;知开封府时,他一改前任失职无为的积弊,明察决断诉讼之事,震慑豪强奸恶之辈,颇有政绩。
D.吕溱明敏善议,持重自守。他为人通达明敏,擅长品评议论,很受当时名流推崇;然而他能自我持重,在杭州时,接待宾客往往只有寥寥数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口舌论人,是阴中大臣也。愿出以示执中,使得自辨。
(2)溱立朝最孤,知事君之节,绝迹权贵,故中废十余年,人无言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贺铸,方回,卫州人,孝惠皇后之族孙。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尤长于度曲,掇拾人所弃遗,少加隐括,皆为新奇。尝言:“吾笔端驱使李商隐、温庭筠常奔命不暇。”诸公贵人多客致之,铸或从或不从,其所不欲见,终不贬也。

初,娶宗女,隶籍右选,监太原工作,有贵人子同事,骄倨不相下,铸廉得盗工作物,屏侍吏,闭之密室,以杖数曰:“来,若某时盗某物为某用,某时盗某物入于家,然乎?”贵人子惶骇谢“有之”。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贵人子叩头祈哀,即大笑释去。自是诸挟气力颉颃者,皆侧目不敢仰视。是时,江、淮间有米芾以魁岸奇谲知名,铸以气侠雄爽适相先后,二人每相遇,瞋目扺掌,论辩锋起,终日各不能屈,谈者争传为口实。

元祐中,李清臣执政,奏换通直郎,通判泗,又倅太平州。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食宫祠禄,退居吴下,稍务引远世故,亦无复轩轾如平日。家藏书万余卷,手自校雠,无一字误,以是杜门将遂其老。家贫,贷子钱自给,有负者,辄折券与之,秋毫不以丐人。

铸所为词章,往往传播在人口。建中靖国时,黄庭坚自黔中还,得其“江南梅子”之句,以为似谢玄晖。其所与交,终始厚者,惟信安程俱。铸自裒歌词,名《东山乐府》,俱为序之。尝自言唐谏议大夫知章之后,且推本其初以庆为姓居越之湖泽所谓镜湖者本庆湖也避汉安帝父清河王讳改为贺氏庆湖亦转为镜。当时不知何所据。故铸自号庆湖遗老,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四十三列传第二百二 文苑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且推本其初/ 以庆为姓/ 居越之湖泽所谓镜湖者/ 本庆湖也/ 避汉安帝父/ 清河王讳/ 改为贺氏/ 庆湖亦转为镜。
B.且推本其初/ 以庆为姓/ 居越之湖泽/ 所谓镜湖者本庆湖也/ 避汉安帝父清河王讳/ 改为贺氏/ 庆湖亦转为镜。
C.且推本其初/ 以庆为姓/ 居越之湖泽所谓镜湖者/ 本庆湖也/ 避汉安帝父清河王讳/ 改为贺氏/ 庆湖亦转为镜。
D.且推本其初/ 以庆为姓/ 居越之湖泽/ 所谓镜湖者本庆湖也/ 避汉安帝/ 父清河王讳/ 改为贺氏/ 庆湖亦转为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是男子20岁举行加冠仪式,女子16岁举行笄礼以后取的,《礼记·冠义》上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B.州,是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级。辖境大小各个时代不相同。两汉三国时,州在郡之上,隋唐时州相当于以前的郡。
C.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只是借名食俸。
D.子钱,贷给他人取息之钱。子息,即利息。古人将利息和本钱亦称为子母。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贺铸诗、词、文皆善,尤其擅长作词谱曲。他把别人丢弃的曲子搜集起来,稍加修改润色,便能化腐朽为神奇,点石成金。
B.贺铸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性格本近于侠,以雄爽刚烈见称于世。
C.贺铸因为喜欢喝酒,又意气用事,一直得不到理想的官职,后来他退隐吴下,远离纷扰的世事,打算居家闭门读书来度过自己的晚年。
D.信安的程俱是贺铸交往的朋友,两人交情一直深厚,贺铸自己集聚歌词,取名为《东山乐府》,两人一起合作完成了序文。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铸曰:“能从吾治,免白发。”即起自袒其肤,杖之数下。
(2)二人每相遇,瞋目扺掌,论辩锋起,终日各不能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焦继勋字成绩,许州长社人。少读书有大志,尝谓人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取万户侯。岂能孜孜事笔砚哉?”遂弃其业,游三晋间为轻侠,以饮博为务。晋祖镇太原,继勋以儒服谒见,晋祖与语,悦之,留帐下。天福初,授皇城兼宫苑使,迁武德使。安重荣反镇州,安从进自襄阳举兵为应。晋祖命继勋督诸将进讨。至唐州南,遇从进军万余,设伏击败之,禽其牙将安洪义、鲍洪等五十余人,得山南东道印,从进单骑奔还。从进弟从贵率兵千余人,援均州刺史蔡行遇,继勋杀其众七百,生禽百,获从贵,断腕放入城中,从进自此不能复镇。继勋以功就拜齐州防御使。少帝即位,从进平,藉继勋威名镇之,徙襄阳防御使。
西人寇边,朝议发师致讨,继勋抗疏请行,拜秦州观察使兼诸蕃水陆转运使。既至推恩信设方略招诱诸郡酋长相率奉玉帛牛酒乞盟边境以安俄徙知陕州就迁保义军兵马留后隐帝末命继勋领兵北征。及周祖举兵向阙,继勋奉隐帝逆战于留子陂,战不利,遂归周祖。世宗征淮南,为左厢排阵使,又改右羽林统军、左屯卫上将军,以战功拜彰武军节度。
宋初,召为右金吾卫上将军,改右武卫上将军。乾德三年,权知延州。四年,判右街仗杜审琼卒,命继勋代之。时向拱为西京留守,多饮燕,不省府事,群盗白日入都市劫财,拱被酒不出捕逐。太祖选继勋代之,月余,京城肃然。太祖将幸洛,遣庄宅使王仁珪、内供奉官李仁祚部修洛阳宫,命继勋董其役。车驾还,嘉其干力,召见褒赏,以为彰德军节度,仍知留府事。仁珪领义州刺史,仁祚为八作副使。继勋以太平兴国三年卒,年七十八,赠太尉。继勋猎涉史传,颇达治道,所至有善政。然性吝啬,多省公府用度,时论少之
(节选自《宋史•焦继勋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至/推恩信设方略/招诱诸郡酋长相率奉玉帛牛酒/乞盟/边境以安/俄徙知陕州/就迁保义军兵马留后/隐帝末/命继勋领兵北征
B.既至/推恩信/设方略招诱诸郡酋长/相率奉玉帛牛酒乞盟/边境以安/俄徙知陕州/就迁保义军兵马留后/隐帝末/命继勋领兵北征
C.既至/推恩信/设方略招诱/诸郡酋长相率奉玉帛牛酒乞盟/边境以安/俄徙知陕州/就迁保义军兵马留后/隐帝末/命继勋领兵北征
D.既至/推恩信设方略/招诱诸郡酋长相率奉玉帛/牛酒乞盟/边境以安/俄徙知陕州/就迁保义军兵马留后/隐帝末/命继勋领兵北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疏”在文中的意思是上书皇帝,因为“疏”在古代指大臣呈递给皇帝的奏章。
B.“迁”指官职变动,“授”“拜”“知”“改”“领”在古代均指升任官职。
C.“阙”在古代指帝王所居住的宫殿,亦称“宫阙”“天阙”,还可以借指京城。
D.“幸”在文中指帝王驾临某地,在《鸿门宴》“妇女无所幸”中也指君王行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焦继勋少有大志。他小时候读书就有高远志向,后来果断投笔从戎而成长为将领。
B.焦继勋征战立功。他先后跟随晋祖、世宗和太祖等人,多次因立下战功而被提拔。
C.焦继勋治理有方。他被太祖任命为西京留守后,在很短时间内就整顿了社会治安。
D.焦继勋深受器重。他受到宋太祖器重,管理宫殿修筑的差事,因其才干而受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继勋奉隐帝逆战于留子陂,战不利,遂归周祖
(2)然性吝啬,多省公府用度,时论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