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 张孝祥(1132-1169)
- 《于湖居士文集》
- 《于湖词》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任中书舍人,后为汪澈所劾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五句承上片由描述转入议论,表明了词人对世间黑暗、不平的鄙弃。
【小题2】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梁,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注)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任中书舍人,后为汪澈所劾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起首二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奠定了全词悲苦惆怅的基调。 |
B.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东风”“过湖船”“杨柳”作铺垫。 |
C.“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再来此地的欣喜。 |
D.三、四句运用拟人手法,创造了一个物我合一、通体和谐的艺术境界。 |
【小题2】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梁,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小题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小题1】下列对本词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
C.“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
D.“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收结,尤耐人寻味,运用了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想,气象可见。 |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对仗工整,“红蓼”“白鱼”颜色对比鲜明,给人一种强烈的色彩感。 |
C.“白鱼双尾玉刀明”将白鱼比作“玉刀”,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
D.“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以景语作结,实写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令人回味。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小题2】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粱”,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
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
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E. 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小题2】请指出结尾两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句“问讯”写作者探听湖上的景色,是为了烘托后文“重来”的惊喜。 |
B.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
C.“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
D.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
【小题2】请指出结尾两句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并分析其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结合全词,说说“此心到处悠然”中“悠然”二字所蕴含的情感。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
张孝祥①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词中的“湖”即江苏溧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问讯湖边春色”写作者重游三塔湖如遇故人,故而问候湖边的春色。 |
B.“重来又是三年”写出两次游湖相距的时间,表达了故地重游的感慨。 |
C.“东风吹我过湖船”,写东风浩荡,吹着我的小船,表现了东风的强劲。 |
D.“杨柳丝丝拂面”写湖边的柳条被风吹动,拂过脸庞,给人轻柔之感。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浣溪沙•洞庭①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②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由知潭州调知荆南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作《念奴娇•过洞庭》词 。②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小题1】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恰当的两项是( )
E. “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夜晚的冷气浸润了天上疏疏落落的星斗,表达了词人被贬官后内心的凄凉之感。
【小题2】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浣溪沙•洞庭①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②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由知潭州调知荆南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洞湘江入沿庭湖所作,他前年为谏官所劾,罢任北归,也曾作《念奴娇•过洞庭》词 。②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小题1】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恰当的两项是( )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
【小题2】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小题2】本词的结尾两句写得精妙,请结合词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
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
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洞庭(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小题1】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小题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浣溪沙·洞庭(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红蓼,指生长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小题1】请选出下列对诗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A.“旗梢不动晚波平”,和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是写俯视洞庭湖之景。 |
B.”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诗人岸上遥望洞庭湖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
C.“白鱼双尾玉刀明”指的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 |
D.“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呈现出大自然凄清的静态美。旗梢,即旗旓。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①
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今四川简阳市人。这首词大概是在他回芜湖闲赋时所作。姚主管是他的友人。横州,今广西东南横州县。
【小题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蝶恋花·送姚主管横州
张孝祥①
君泛仙槎银海去。后日相思,地角天涯路。草草杯盘深夜语。冥冥四月黄梅雨。
莫拾明珠并翠羽。但使邦人,爱我如慈母。待得政成民按堵。朝天衣袂翩翩举。
(注)①张孝祥(1132-1170),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今四川简阳市人。这首词大概是在他回芜湖闲赋时所作。姚主管是他的友人。横州,今广西东南横州县。
【小题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仙槎”就是船,“泛”写出了友人赴任路上的悠然之情,“地角天涯路”则点出路途遥远,天南地北,二人相隔之远。 |
B.“草草杯盘深夜语”写在朋友要离开之时,与朋友深夜饮酒话别,因时间紧急,只能草草准备点酒菜。 |
C.“明珠”指光泽晶莹的珍珠,“翠羽”指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明珠翠羽”泛指珍贵的珠宝和饰物,也代指女子。 |
D.“朝天衣袂翩翩举”一句运用了想象手法,“朝天”朝拜天子,“衣袂翩翩举”,衣袂飘飘的样子,想象友人回朝向皇帝复命时志得意满,踌躇满志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