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南宋)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的“湖边春色”为后面写“杨柳”“东风”“乘船游湖”作铺垫。
B.“又”字既有对时光流逝、对历经坎坷的感慨,又有对再次来此的欣喜。
C.三、四句写“东风”“杨柳”注情于物,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
D.五、六句表达了词人看贯世事,彻底解脱,置身湖光之中的悠然心境
【小题2】本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粱”,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1-01 04:53: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于夂,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①张孝祥(1132—1169):南宋著名词人。此词写于作者请祠侍亲获准后,乘舟沿江东归途中。②沉累:这里指屈原沉湘。③虞舜:虞是传说中远古部落名,就是有虞氏,舜为其领袖,故称虞舜。④杜若:一种芳草。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由自身遭际写起,继而描写登岳阳楼所见景象:日落君山,云气蒸腾,沅水、湘水两岸的草木郁郁葱葱,一弯残月,如帘钩高挂。
B.“雄三楚”五句,写岳阳楼雄于三楚、吞吐七泽、隔绝九州的地势并发出感叹,以夸张、反问手法,极写所见景象的壮阔,气势跌宕飞动。
C.“沉累”,指无罪而沉于湘水的屈原。作者欲吊屈原而不知其处所,目力所及,只有渔儿樵子,他们为此而哀伤地写下与屈原同调的“离忧”。
D.结尾“回首”两句,用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回首叫虞舜”句和《离骚》辞语,抒发深沉的情怀。“杜若满芳洲”,以景结情,意味深长。
【小题2】这首词借登楼远望吊古伤今,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致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乏天下,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些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①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还其故,则自前教授②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以乾道③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䞹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 ③乾道:宋孝宗年号。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本本 元:探索
B.后世言治者常不敢先王之时 望:察看
C.顾卒未有以上意者 当:符合
D.兵其也 细:小事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耕不耘,无所得食  位卑足羞
B.后世之学,盖盛先王之时矣    古人之观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C.士不为便,还其故    秦以城求璧赵不许,曲在赵
D.皆乾道乙酉至官下    不敢兴兵拒大王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B.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C.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D.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
【小题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
①学无异习,政无异术
②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
③我方为政,学于何有
④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
⑤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
⑥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
A.①②⑥B.①④⑥
C.②③⑤D.③④⑤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先王之时,学习是施政的基础,学政一体,紧密结合,君臣上下都重视学习,就像农民重视耕耘一样。
B.石鼓书院搬迁之初,新屋尚未建好,兵事又起,王彦洪、郑丙、张松三位官员克服困难,为重新修建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
C.作者主张为学者不能把科第成功作为读书的唯一目标,而应研习经世致用之学,为官后施行有益于国计民生之政。
D.文章以驳论为主,采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批评了后世学者获取科第做官后废忘所学、政学分裂的现象。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
(2)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
(3)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䞹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③乾道:宋孝宗年号。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
(2)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
(3)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