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鹊踏枝 冯延巳(五代)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小题1】对上阕画线句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划线句运用了比拟手法为梅增添了灵动气息,画面给人美而不伤之感。
B.借大自然中的梅花飘零表现了多情生命之陨落,良辰易逝、生命无常。
C.为下文作铺垫,使人联想到“昨夜笙歌”的热闹和曲终人散后的冷清。
D.划线句描绘景物既有情思细腻的一面,又有意蕴深广格局开阔的一面。
【小题2】此词下阕运用了多种方式抒情,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①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②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B.“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C.“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D.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E. 冯延巳的词善于用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小题2】柳永的《雨霖铃》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写尽离别之意,历来被人称道,本词中“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与此句十分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比较两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异同,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临江仙冯延巳
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小题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阙。请比较本词“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柳词“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点。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清平乐·雨晴烟晚
冯延巳(五代)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注)春寒。
(注)特地:特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一个“晚”字点名时间;“绿水”二字交待气候。烟霭空濛,绿水盈盈,春意盎然。
B.“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双燕翻飞盘旋,触动情思,把阁中画帘高高卷起。既为更清楚地看双飞燕,也为使燕子进入画梁栖宿。
C.“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黄昏”对应上片的“晚”,“独倚”与上片“双飞”对举,点明她的孤单处境。
D.“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人依然未归,她又来到了阶砌再伫立等待。夜风卷起阶前的落花,虽有厚重的罗衣,她依然感到春寒袭人。
【小题2】请找出词中说明女子“等待之久,盼望之切,思念之深”的两句话,并简析理由。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喜迁莺•宿莺啼

唐•冯延巳

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残灯吹烬闭朱栊,人语隔屏风。

香已寒,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

(注)①朱栊:朱红色的窗棂。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宿莺啼叫,惊扰了游子的乡梦,用语平淡,直接表达了游子的恼莺情绪。
B.上片第三句写出了朦胧的树影和游子内心的迷离恍惚,情景交融,营造出朦胧迷离的意境。
C.上片中“闭朱栊”为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游子想隔绝莺语,为自己制造一个续梦的环境,聊慰思念之苦。
D.下片“香已寒,灯已绝”与上片“残灯吹烬”相呼应,写出时间的推移,天渐渐亮了,游子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E.本词语言婉约细腻,流露出浓浓的相思之情,“断”“忆”等词细致地表现出游子心理变化。
【小题2】本词下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各题

清平乐

(宋)冯延巳

雨晴烟晚,绿水新池满。双燕飞来垂柳院,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西南新月眉弯。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物地春寒。

【小题1】上阕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小题2】品赏“黄昏独倚朱阑”中“独倚”二字的妙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

冯延巳

几度凤楼同饮宴。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片写情侣的相逢和追忆,忽今忽昔,将眼前和往昔的时间之线交错在一起。
B.上片抒写的情感依次是再次相逢的欣喜——追忆往昔的欢乐——又将离别的痛苦。
C.过片“蜡烛泪流羌笛怨”画面感极强,既承上片末句喜中含悲又启下片离别之痛。
D.全词境华辞洁,语淡味浓,情至心苦,哀怨内敛,体现了冯延巳词作的基本特色。
【小题2】请赏析下片的表现手法。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

冯延巳(五代)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

楼上春山寒四面,过尽征鸿,暮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

【小题1】从诗歌题材来看,本词属于____________。
【小题2】对上阕画线句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划线句运用了比拟手法为梅增添了灵动气息,画面给人美而不伤之感。
B.借大自然中的梅花飘零表现了多情生命之陨落,良辰易逝、生命无常。
C.为下文作铺垫,使人联想到“昨夜笙歌”的热闹和曲终人散后的冷清。
D.划线句描绘景物既有情思细腻的一面,又有意蕴深广格局开阔的一面。
【小题3】此词下阕运用了多种方式抒情,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