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喜迁莺•宿莺啼

唐•冯延巳

宿莺啼,乡梦断,春树晓朦胧。残灯吹烬闭朱栊,人语隔屏风。

香已寒,灯已绝,忽忆去年离别。石城花雨倚江楼,波上木兰舟。

(注)①朱栊:朱红色的窗棂。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前两句写宿莺啼叫,惊扰了游子的乡梦,用语平淡,直接表达了游子的恼莺情绪。
B.上片第三句写出了朦胧的树影和游子内心的迷离恍惚,情景交融,营造出朦胧迷离的意境。
C.上片中“闭朱栊”为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游子想隔绝莺语,为自己制造一个续梦的环境,聊慰思念之苦。
D.下片“香已寒,灯已绝”与上片“残灯吹烬”相呼应,写出时间的推移,天渐渐亮了,游子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
E.本词语言婉约细腻,流露出浓浓的相思之情,“断”“忆”等词细致地表现出游子心理变化。
【小题2】本词下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5-10 11:05: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①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②一晌:很短的时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马嘶不闻,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B.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巾”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画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E.“徘徊一晌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小题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柳永《风霖铃》的下阕。请比较“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异同。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临江仙
冯延巳
秣陵(1)江上多离别,雨晴芳草烟深。路遥人去马嘶沉。青帘斜挂,新柳万枝金。
隔江何处吹横笛?沙头惊起双禽。徘徊一晌(2)几般心。天长烟远,凝恨独沾襟。
(注)(1)秣陵:今南京,旧称金陵,后更名为秣陵。(2)一晌:很短的时间。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冯延巳的词继承花间词的传统,以富艳精雕的意象来表达缠绵的情致,如以对“雨晴芳草烟深”“天长烟远”等局部细景的雕琢来烘托离人的缱绻情怀。
B.“路遥人去马嘶沉”写出了离人去远,人影不见,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空间距离之远、凝望时间之长,表达了分手后眷恋徘徊的情意。
C.“沙头惊起双禽”中“惊”不仅指水边的禽鸟被笛声惊飞,还指主人公被惊吓,埋怨吹笛人不解自己心中愁怨,把自己从与意中人相会的美梦中惊醒。
D.“徘徊一响几般心”写出了主人公情感的复杂变化,他叹惋与意中人天各一方,哀怜自己孤独寂寞,更从“一晌”中悟到时光匆匆、生命无常的道理。
E. 全词最后定格于“凝恨独沾襟”的主人公形象,离索之情、惜别之恨郁凝于心,无以宣泄,唯终日泪湿衣襟,词人在篇末简笔像,留给读者无限遐思。
【小题2】将《临江仙》一词改写成一首内容与情感与原词符合的七言律诗,此诗具有首联写景,点明季节和时间,颔联对仗表明友人离去,颈联对比,尾联直抒胸臆的特点。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应词语。
雨晴芳草_______烟深。陌上新柳万枝金。
天长烟远帘斜挂,____________________。
秣陵桥头人独立,____________________。
徘徊一晌几般意,___________凝恨独沾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