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瞿人也。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遂去之或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表为司空军祭酒。太祖征吕布,三战破之,布退固守。时士卒疲倦,太祖欲引军还,嘉说太祖急攻之,遂禽布。孙策转斗千里,尽有江东,闻太祖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将渡江北袭许。众闻皆惧,嘉料之曰:“策断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于匹夫之手。”策临江未济,果为许贡客所杀。从破袁绍,绍死,又从讨谭、尚于黎阳,连战数克。诸将欲乘胜遂攻之,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嫡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若征刘表者,以持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太祖曰:“善。”乃南征。军至西平、谭、尚果争冀州。谭为尚军所败,走保平原,遗辛毗乞降。太祖还救之,遂从定邺。又从攻谭于南皮,冀州平。封嘉浦阳亭候。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年三十八,自柳城还,疾笃,太祖问疾者交错。及薨,临其丧,哀甚,谓荀攸等曰:“诸君年皆孤辈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西中年天折,命也夫!”谥曰贞侯。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B.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C.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D.多端寡要处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于是遂去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公,名曰,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受孔子推崇,被儒家尊为圣人。
B.孤,先秦时同君王侯的自称。秦赢政统一天下后,作出规定:“天子自称曰朕。”
C.江东,古指长江下游江南地区,古人习惯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又称“江左”。
D.嫡立,古代国君的一种继承制度,即在国君的众位儿子中间,按年龄长幼来定继承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嘉希望明主赏识,成就功名。他北上拜见袁绍时,认为袁绍只想效仿周公礼贤下士,却不知用人关键,于是离袁绍而去。
B.郭嘉洞察天下时势,颇有谋略。他的认识得到太祖的赏识,他还上表献计帮助太祖打败吕布,并适时提出加快进攻的战略,活捉吕布。
C.郭嘉具有前瞻眼光,善于识人。官渡之战,他预测孙策轻率而无防备,虽兵多但势弱,必死于匹夫之手,后果然被许贡派出的刺客杀害。
D.郭嘉善于审时度势,冷静应对。在连胜的情况下没有主张乘胜攻击,而是建议等到袁氏二子互相争斗背离之时再行攻击,太祖采纳其计,果然奏效。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2)天下事竟,欲以后事属之,而中年夭折,命也夫!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嶷传

①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也。弱冠为县功曹。先主定蜀之际,山寇攻县,县长捐家逃亡,嶷冒白刃,携负夫人,夫人得免。由是显名,州为从事。时郡内士人龚录、姚铀位二千石,当世有声名,皆与嶷友善。

②建兴五年,丞相亮北住汉中,广汉绵竹山贼张慕等钞盗军资,劫掠吏民,嶷都尉将兵讨之。嶷度其鸟散,难以战禽,乃诈与和亲,克期置酒。酒酣,嶷身率左右,因斩慕等五十余级,渠帅悉殄。寻其余类,旬日清泰。后得疾病困笃,家素贫匮,广汉太守蜀郡何袛,名为通厚,嶷宿与疏阔,乃自舆诣袛,托以治疾。袛倾财医疗,数年除愈。其党道信义皆此类也。

③拜为牙门将,属马忠,北讨汶山叛羌,南平四郡蛮夷,辄有筹画战克之功。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

【小题1】解释加点字。
(1)州为从事    (2)嶷都尉将兵讨之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家逃亡(____________)
A.捐献 B.舍弃 C.除去 D.通“全”
(2)山贼张慕等盗军资,劫掠吏民。(____________)
A.一年的末尾,即冬季 B.同“抄”,抄录 C.纸币名 D.抢劫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乃自诣袛B.卷天下
C.来于秦D.史可法更敝衣草屦,背筐,长镵
【小题4】翻译划线句子。
嶷度其鸟散,难以战禽,乃诈与和亲,克期置酒。
【小题5】画波浪线部分写何祗“倾财医疗”,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文章展现了张嶷________和________的性格特征。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丞相逊族子也。黄武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好《太玄》,论演意,以筮辄验。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五凤二年,讨山贼陈毖于零陵。斩毖克捷,拜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转为武昌右部督。与诸将共赴寿春;还,累迁荡魏、绥远将军。孙休即位,拜征北将军,假节领豫州牧。孙皓立,迁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孙皓与晋平,使者丁忠自北还,皓弋阳可袭,凯谏止,语在《皓传》。宝鼎元年,迁左丞相。
皓性不好人视己,郡臣侍见,皆莫敢忤。凯说皓曰:“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率有不,不知所赴。”皓听凯自视。皓时徙都武昌,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元穷匮。
凯上疏曰:“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夫民者,国之根也,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自顷年以来,君威伤于桀、纣,君明暗于奸雄,君惠闭群孽。无灾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辜无罪,赏无功,使君有谬误之愆,天为作妖。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困民求饶,导君于不义,败政于淫俗,臣窃为痛心。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当务息役养士,实其廪库,以待天时。而更倾动天心,骚扰万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
“臣闻吉凶在天,犹影之在形,响之在声也,形动则影动,形止则影止。此分数乃有所系,非在口之所进退也。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赏轻而罚重,政刑错乱。民力尽于奢侈,目眩于美色,志浊于财宝。邪臣在位,贤哲隐藏,百姓业业,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忧。汉所以强者,躬行诚信,听谏纳贤,惠及负薪,躬请岩穴,广采博察,以成其谋。此往事之明证也。

(选自陈寿《三国志》)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皓弋阳可袭 说:劝说
B.若率有不   虞:忧虑
C.黎元穷匮   黎元:百姓
D.宜重其食 诚:确实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好《太玄》,论演意,以筮辄验。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B.①君惠闭群孽 ②月出东山之上
C.①无灾民命尽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D.①困民求饶 ②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凯关爱百姓。孙皓迁都武昌,扬州百姓贫穷匮乏,陆凯上疏,劝谏帝王应以百姓为根本,爱惜其生命,重视其衣食与喜乐。
B.陆凯善于劝谏。以秦朝和汉朝的强盛为例,劝谏帝王,不要迷恋财宝,迷于美色,要讲究诚信,听从劝谏,接纳贤才。
C.陆凯文武兼备。选文用短句极简省地写他在征伐方面的功绩,用含有比喻的奏疏详写他在治国方面的见地,详略得当。
D.选文体现了应以民为贵的治国理念。陆凯将有道国君与无道国君形成对比,阐释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之理,启人深思。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2)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赏轻而罚重,政刑错乱。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建安四年春,公遂济河,围射犬。众降,以魏种为河内太守,属以河北事。初,公举种孝廉。兖州叛,公曰:“唯魏种且不弃孤也。”及闻种走,公怒曰:“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既下射犬,生禽种,公曰:“唯其才也!”释其缚而用之。八年秋,令曰:“丧乱已来,十有五年,后生者不见仁义礼让之风,吾甚伤之。其令郡国各修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初,绍与公共起兵,绍问公曰:“若事不辑,则方面何所可据?”公曰:“足下意以为何如?”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十三年,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十四年秋,出肥水,军合肥。令曰:“自顷已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其令死者家无基业不能自存者,县官勿绝廪,长吏存恤抚循,以称吾意。”置扬州郡县长吏,开芍陂屯田。十五年,下令曰:“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冬,作铜雀台。二十五年春,崩于洛阳。遺令曰:“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谥曰武王。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B.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C.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D.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求贤若渴,唯才是举。魏种曾背叛曹操,后战败被捕,但曹操仍不计前嫌,释放了他,并任用为河内太守。
B.曹操推崇先贤,重视风化。曹操下令各地选拔杰出人才,用经书典籍来教化他们,弘扬先王之道,改良社会风气。
C.曹操体恤士兵,关注民生。战争瘟疫之后,曹操要求地方政府抚恤无产业的死亡将士家庭,并开垦荒地,实施屯田。
D.曹操不拘古制,改革丧礼。他留下遗令,死后丧礼不必遵循古制,治丧期间各地将士和官员不得擅离职守,不得私藏钱财。
【小题3】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种不南走越、北走胡,不置汝也!
(2)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候。赤乌九年,复征祖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遗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

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

(选自《三国志·吴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B.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C.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D.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天干纪日,每十日周而复始称一旬。一个月分三旬,即上旬、中旬和下旬。文中的“旬月”是指十个月。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自汉武帝即位开始使用。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
C.楼橹指的是守城或攻城时用的高台战具。楼橹顶端设望楼,以嘹望瞰制敌城,在攻城之时与土山配合使用。
D.作为一种文体,疏主要用于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件事的意见,也称“奏疏”或“奏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然有勇有谋,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粗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相中时,率领军队夜间突击。
B.朱然与孙权是旧相识,情谊深厚,孙权很赏识他并委以重任,他曾擒获关羽,两次征讨祖中屡立战功,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声名远播。
C.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
D.朱然胆识不凡,对事物的发展有预见。事先发觉马茂有负国恩、怀奸诈之心,并上表孙权对取得胜利稳操胜券,后来果传捷报。
【小题4】吕蒙说朱然“胆守有余”,请从文中找出朱然“胆守有余”的依据。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
(2)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袁绍本初,汝南汝阳人也。高祖父安,为汉司徒。自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由是势倾天下。灵帝,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与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董卓呼绍,议欲废帝,立陈留王。绍不应,横刀长揖而去。绍既出,遂亡冀州。卓拜绍勃海太守。绍遂以勃海起兵,将以诛卓。从事沮授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绍喜日:“此吾心也。”即表授为监军、奋威将军。初,天子之立非绍意,及在河东,绍遣颍川郭图使焉。图还说绍迎天子都邺,绍不从。 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绍悔。建安五年,太祖自东征备。田丰说绍袭太祖后,绍辞以子疾,不许,丰举杖击地曰:“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太祖至,击破备;备奔绍。绍进军黎阳,遣颜良攻刘延于白马。沮授又谏绍:“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绍不听。太祖救延,与良战,破斩良。绍渡河,壁延津南,使刘备、文丑挑战。太祖击破之,斩丑。再战,禽绍大将。绍军大震。太祖还官渡。沮授又曰:“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處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宜徐持久,旷以日月。”绍不从。 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会绍遣淳于琼等将兵万馀人北迎运车,沮授说绍:“可遣将蒋奇别为支军于表,以断曹公之钞。”绍复不从。琼宿乌巢,去绍军四十里。太祖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候夜潜往攻琼。绍遣骑救之,败走。破琼等,悉斩之。自军败后发病,七年,忧死。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
B.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
C.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
D.北兵数/从而果劲不及南/南谷虚/少而货财不及北/南利在于急战/北利在于缓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代男子20岁时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仅限于男子,女子无字。
B.“崩”,古代把天子的死比作山体塌下,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如“山陵崩”“驾崩”等。
C.“弱冠“,古时男子20岁时行冠礼,戴上表示成人的帽子,但还年少,体犹未壮,故称“弱”。
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后引申为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如“为宗庙万世计”。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绍有正义感、首倡义兵。面对董卓废帝的狂妄举动,他“横刀长揖而去”,不仅表示不满,而且起兵反抗。
B.袁绍善识人才、任人唯才。沮授对形势的分析及应对策略极具前瞻性,袁绍立即上表奏请他为监军、奋威将军。
C.袁绍刚愎自用、不纳人言。郭图谏迎天子、田丰谏袭太祖后、沮授谏颜良不可用等,他均不听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D.袁绍好大喜功,错失良机。沮授进谏持久战,拖垮曹操,又谏派兵外围护卫粮草,袁绍不听,致使官渡之战失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
②太祖与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也。举孝廉,除柏人令,袁绍以为参军事。绍逆公孙瓒于界桥,巨鹿太守李邵及郡冠盖,以瓒兵强,皆欲属瓒。绍闻之,使昭领巨鹿。问:“御以何术?”对曰:“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时郡右姓孙伉等数十人专为谋主,惊动吏民。昭至郡,伪作绍檄告郡云:“得贼罗候安平张吉辞,当攻巨鹿,贼故孝廉孙伉等为应,檄到收行军法,恶止其身,妻子勿坐。”昭案檄告令,皆即斩之。一郡惶恐,乃以次安慰,遂皆平集。事讫白绍,绍称善。会魏郡太守贾攀为兵所害,绍以昭领魏郡太守。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二日之中,羽檄三至。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因杨上还印绶,拜骑都尉。时太祖领兖州,遣使诣杨,欲令假涂西至长安,杨不听。昭说杨曰:“袁、曹虽为一家,势不久群。曹今虽弱,然实天下之英雄也,当故结之。况今有缘,宜通其上事,并表荐之;若事有成,永为深分。”杨于是通太祖上事,表荐太祖。昭为太祖作书与长安诸将李傕、郭汜等,各随轻重致殷勤。杨亦遣使诣太祖。太祖遗杨犬马金帛,遂与西方往来。天子在安邑,昭从河内往,诏拜议郎。建安元年,太祖定黄巾于许,遣使诣河东。会天子还洛阳,杨奉、董承及杨各违戾不和。昭以奉兵马最强而少党援,作太祖书与奉曰:“吾与将军闻名慕义,便推赤心。将军当为内主,吾为外援。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奉得书喜悦,遂表太祖为镇东将军,昭迁符节令。

(选自《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有删节)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B.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C.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D.一人之微/不能消众谋/欲诱致其心/唱与同议/及得其情/乃当权以制之耳/计在临时/未可得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盖,古代官吏的官帽服饰和住房的顶盖。后用以称达官贵人。
B.右姓,古代以右为上,故称贵族豪门为“右姓”。
C.羽檄,古代军中紧急的文书。古时征兵、征召的文书,上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D.天子,旧称统治天下的帝王。古代认为帝王乃受天命而有天下,所以帝王为上天的儿子,称为“天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昭有勇有谋。他伪造了一份袁绍的檄文,斩杀了为首的孙伉等人,很好地稳定了巨鹿郡的局势。
B.董昭有一定的军事才能。他担任魏郡太守时,在贼人中使用离间计,然后趁机发兵征讨,大败贼兵。
C.董昭很有远见。他认为曹操当时虽然弱些,但实在是天下的一位英雄,所以劝告张杨和曹操结交。
D.董昭善于审时度势。他认为杨奉兵马最强而缺乏外部援助,就亲自写信给杨奉,为曹操入朝打通道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因杨上还印绶,拜骑都尉。
(2)今吾有粮,将军有兵,有无相通,足以相济,死生契阔,相与共之。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瞿人也毗随兄评从袁绍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太祖谓毗曰:“谭可信?尚必可克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袁氏本兄弟相伐,加以早蝗,饥馑并臻,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乃天亡尚之时也。方今二袁不务远略而内相图,可谓乱矣。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太祖曰:“善。”乃许谭平。明年攻邺,克之。表贼为议郎。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之河南。时连煌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也?”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侧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送徙其半。黄初五年,文帝欲大兴军征吴,毗谏曰:“先帝屡起锐师,临江而旋。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帝曰:“如卿意,更当以虏遗子孙邪?”帝竟伐吴,至江而还。明帝即位,进封颖乡侯,邑三百户。帝方修殿舍,百姓劳役,毗上疏曰:“窃闻诸葛亮讲武治兵,而孙权市马辽东,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备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官室大兴。唯陛下为社稷计。”帝乃止。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渭南。大将军司马宣王数请与亮战,明帝恐不能禁,乃以毗为大将军军师,使持节。宣王数数欲进攻,毗禁不听。六军皆肃,莫敢犯违。亮卒,复还为卫尉。薨,谥曰肃侯。

(节选自《三国志·辛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瞿人也/毗随兄评从/袁绍及袁尚攻兄谭/于半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
B.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瞿人也/毗随兄评从/袁绍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次于两平/毗见太祖致谭意/
C.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瞿人也/毗随兄评从袁绍/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礼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半/毗见太祖致谭意/
D.辛毗字佐治/颖川阳人也/毗随兄评从衰绍/及袁尚攻兄谭/于平原谭使毗诣太祖/求和时太祖将征荆州/次于西平/毗见太祖致谭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饥馑,指灾荒,荒年。五谷不熟,收成不好叫饥;蔬菜、野菜吃不上:叫馑。
B.践阼,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践阼指登基。
C.邑三百户,指可以把封邑内百户人家的人口作为自己的奴隶役使。
D.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毗善于分析形势,力劝太祖北上。太祖本欲先南下取荆州,辛毗分析袁氏兄弟相残,正是平定北方的大好时机。太祖采纳了他的建议,第二年攻克袁氏老巢邺城。
B.辛毗主张休养生息,反对妄兴征伐。文帝想攻打吴国,辛毗认为先帝多次南征,都被长江天险所阻,如今天下初定,应该宽政养民。文帝没有听取最终挥师渡过长江攻打吴国。
C.辛毗能够恪尽职守,敢于抗颜直谏。文帝大规模移民政策遭到了朝臣反对,盛怒之下,没人再敢进言。只有辛毗不惧危险据理力争。最终促使文帝修改了原先的计划。
D.辛毗治军非常严格,严戒与蜀军交战。诸葛亮统军北伐与魏军对峙。司马宜王多次请求出战,都被辛毗严词拒绝。全军上下都听从调度,没人敢违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侧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
(2)今天下新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法正字孝直,建安初,天下饥荒,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郑度说璋曰: “左将军县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彼至,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耳。”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黜度,不用其计。十九年,进围成都,璋稽服。先主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或谓诸葛亮回:“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法孝直为之辅翼,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邰屯守,身遽北还,必将内有忧逼故耳。举众往讨,则必可克。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往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法正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B.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C.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D.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稽服,拜服,敬服。古有“稽首”之说,跪拜礼,行礼时先拱手胸前而拜,后叩头至地。文中指的是刘璋向法正投降。
B.都畿,京都及其周围地区。“都”指国都,“畿”原指天子直接管辖的王都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后泛指国都周围的地区。
C.尚书令,官名。秦始置,汉沿置,本为少府属官,掌章奏文书。到东汉,政务皆归尚书,尚书令成为总揽政令的长官。
D.尊号,尊崇皇帝、皇后或其先王及宗庙等的称号;自唐代起又在帝、后称号之上再加称号。文中指的是刘备登上帝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正久不得志,渴望投靠明主。他早年依附刘璋,一直未得到重用,遇到雄才大略的刘备后,就和好友张松商议一同拥戴刘备,并且暗地向其献策夺取益州。
B.法正恩怨分明,然而胸襟不广。他任蜀郡太守后,对以前别人一餐饭的恩德,又或是极小的怨恨,没有不偿还报复的,有人认为他过于骄纵蛮横,对其不满。
C.法正多谋善断,能够预见成败。他看到汉中空虚,就建言刘备机不可失,相机夺取;定军山一战,也是因为法正的计策,黄忠才得以大破曹军,斩杀了夏侯渊。
D.法正智术甚奇,无奈英年早逝。诸葛亮与法正所崇尚的理念不一,对他的谋略也不以为然;刘备自立为王之后,法正担任尚书令,可惜他四十五岁就去世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
(2)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年二月,绍遣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

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绍渡河追公军,至廷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将五六千骑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绍谋臣许攸来奔,说公击琼等。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彼攻琼等,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至是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选自《三国志·武帝纪》,有删节)

(注)①公:指曹操。②许:地名,许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
B.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
C.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
D.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采用荀攸攻其不备、各个击破的策略,纾解了刘延的白马之围。
B.曹操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大败袁军,斩杀袁绍帐下的名将。
C.曹操听取许攸建议,不顾后防空虚前往攻打淳于琼,最终取得了胜利。
D.曹操烧掉收缴到的手下与袁绍往来的密信,以示信任,从而安稳了人心。
【小题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
(2)彼攻琼等,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
【小题4】请从曹操战胜袁绍的过程推求袁绍失败的原因。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