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五年二月,绍遣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绍引兵至黎阳,将渡河。

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闻兵渡,即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绍渡河追公军,至廷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将五六千骑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良、丑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绍谋臣许攸来奔,说公击琼等。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往。琼等望见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彼攻琼等,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至是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选自《三国志·武帝纪》,有删节)

(注)①公:指曹操。②许:地名,许县。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
B.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
C.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
D.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大破琼等/皆斩之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采用荀攸攻其不备、各个击破的策略,纾解了刘延的白马之围。
B.曹操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少胜多,大败袁军,斩杀袁绍帐下的名将。
C.曹操听取许攸建议,不顾后防空虚前往攻打淳于琼,最终取得了胜利。
D.曹操烧掉收缴到的手下与袁绍往来的密信,以示信任,从而安稳了人心。
【小题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
(2)彼攻琼等,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
【小题4】请从曹操战胜袁绍的过程推求袁绍失败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2-22 04:48: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许靖字文休,汝南平舆人。少与从弟劭俱知名,并有人伦臧否之称,而私情不协。

劭为郡功曹,排摈靖不得齿叙,以马磨自给。颍川刘翊为汝南太守,乃举靖计吏,察孝廉,除尚书郎,典选举。灵帝崩,董卓秉政,以汉阳周毖为吏部尚书,与靖共谋议,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拜尚书韩馥为冀州牧,陈留孔伷为豫州刺史,而迁靖巴郡太守,不就,补御史中丞。馥等到官,各举兵还向京都,欲以诛卓。卓怒毖曰:“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相负!”叱毖令出,于外斩之。靖惧诛,奔伷。伷卒,依扬州刺史陈袆。袆死,会稽太守王朗素与靖有旧,故往保焉。靖收恤亲里,经纪振赡,出于仁厚。

孙策东渡江,皆走交州以避其难,靖身坐岸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当时见者莫不叹息。既至交阯,交阯太守士燮厚加敬待。陈国袁徽以寄寓交州,徽与尚书令荀或书曰:“许文休英才伟士,智略足以计事。自流宕已来,与群士相随,每有患急,常先人后己,与九族中外同其饥寒。其纪纲同类,仁恕恻隐,皆有效事,不能复一二陈之耳。”

后刘璋遂使使招靖,靖来入蜀。璋以靖为巴郡、广汉太守。南阳宋仲子于荆州与蜀郡太守王商书曰:“文休倜傥瑰玮,有当世之具,足下当以为指南。”建安十六年,转在蜀郡。十九年,先主克蜀,以靖为左将军长史,先主为汉中王,靖为太傅。及即尊号,策靖曰:“朕获奉洪业,君临万国,夙宵惶惶,惧不能绥。百姓不亲,五品不逊,汝作司徒,其敬敷五教,在宽。君其勖哉!秉德无怠,称朕意焉。”

靖虽年逾七十,爱乐人物,诱纳后进,清谈不倦。章武二年卒。

(选自《三国志•许麋孙简伊秦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B.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C.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D.诸君言当拔用善士/卓从诸君计/不欲违天下人心/而诸君所用/人至官之日还来/相图卓/何用查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弟,旧时以姑母、姨母或舅父儿子中比自己年轻者为从弟。
B.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指孝悌之人;廉,指廉洁之士。
C.足下,古代常用于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D.五品,即“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靖年少成名,却遭排斥。他善于评判人物,受人称赞,但与从弟不协,受到排挤,生活艰辛。
B.许靖仁义宽厚,慷慨善施。他以仁厚之心对待他人,收养抚恤亲族乡邻,经常照料并接济他们。
C.许靖临危不乱,先人后己。避难交州时,他让随从及亲属先走,自己最后离开,在场的人莫不赞叹。
D.许靖奇伟不凡,才干盖世。刘备攻克蜀地后,接受南阳人宋仲子的举荐,任命许靖为左将军长史。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进退天下之士,沙汰秽浊,显拔幽滞。
(2)靖身坐岸边,先载附从,疏亲悉发,乃从后去
【小题5】董卓专权后,让周毖和许靖掌管官吏的升降一事,后来周毖被斩首,而许靖却得以保全性命,为什么?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毓字子家,涿郡涿人也。父植,有名于世。毓十岁而孤,遇本州乱,二兄死难,养寡嫂孤兄子,以学行见称。时天下草创,多逋逃,故重士亡法,罪及妻子。亡士妻白氏,始适夫家数日,未与夫相见,大理奏弃市。毓驳之曰:“夫女子之情,以接见而恩生,成妇而义重。今白氏生有未见之悲,死有非妇之痛,而吏议欲肆之大辟,则若同牢合卺之后,罪何所加?《》云‘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恐过重也。苟以白氏皆受礼聘,已入门庭,刑之为可,杀之为重。”太祖曰:“毓执之是也。又引经典有意,使孤叹息。”由是为丞相法曹议令史,转西曹议令史。文帝践阼,徙黄门侍郎,出为济阴相,梁、谯二郡太守。帝以谯旧乡,故大徙民充之,以为屯田。而谯土地墝瘠,百姓穷困,毓愍之,上表徙民于梁国就沃衍,失帝意。虽听毓所表,心犹恨之,遂左迁毓。毓心在利民,躬自临视,择居美田,百姓赖之。明帝青龙二年,入为侍中。在职三年,多所驳争。诏曰:“侍中毓禀性贞固,心平体正,不懈于位者也。其以毓为吏部尚书。”毓于人及选举,先举性行,而后言才。黄门李丰尝以问毓,毓曰:“才所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今称之有才而不能为善,是才不中器也。”丰等服其言。齐王即位,赐爵关内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爽等见收,太傅司马宣王使毓行司隶校尉,治其狱。高贵乡公即位,进封大梁乡侯,封一子高亭侯。正元三年,疾病,逊位。甘露三年薨,谥曰成侯。孙藩嗣。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二十二·桓二卢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
B.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
C.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
D.时曹爽秉权/将树其党/徙毓仆射/顷之/出毓为廷尉司隶/毕轨又枉奏免官/众论多讼之/乃以毓为光禄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指《尚书》,是儒家核心经典之一,与《诗经》《礼记》《乐经》和《周易》合称五经。
B.践阼,指登上帝位。践,履踏。阼,阼阶、主阶。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
C.青龙,指魏明帝年号。年号由汉武帝首创,明清时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故明清时可将之作为对皇帝的称呼。
D.侯,周代位列五等爵的第二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毓品德高尚,学问深厚。卢毓在两位兄长死后照料寡嫂孤侄;为还未与丈夫见过面的白氏求情时能够引用经典阐述意见,让太祖感叹不已。
B.卢毓爱护百姓,敢于谏诤。文帝大举移民充实谯郡,卢毓怜悯百姓,为此上表而惹怒文帝;任侍中时因敢于辩驳和争论获得文帝称赞,官位得以升迁。
C.卢毓选贤荐能,见解独特。卢毓对人的评价和举荐首先看重的是性情品德,其次才是才能,他认为有才而不能办成善事是因为才能没有对准方向和目标。
D.卢毓历侍多君,仕途跌宕。卢毓先后侍奉五位君主,因爱护百姓、敢于谏诤导致官位多有变迁;曹爽掌权时遭贬谪,高贵乡公即位后被进封并惠及子孙。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听毓所表,心犹恨之,遂左迁毓。
(2)爽等见收,太傅司马宣王使毓行司隶校尉,治其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丞相逊族子也。黄武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好《太玄》,论演意,以筮辄验。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朱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五凤二年,讨山贼陈毖于零陵。斩毖克捷,拜巴丘督、偏将军,封都乡侯,转为武昌右部督。与诸将共赴寿春;还,累迁荡魏、绥远将军。孙休即位,拜征北将军,假节领豫州牧。孙皓立,迁镇西大将军,都督巴丘,领荆州牧,进封嘉兴侯。孙皓与晋平,使者丁忠自北还,皓弋阳可袭,凯谏止,语在《皓传》。宝鼎元年,迁左丞相。
皓性不好人视己,郡臣侍见,皆莫敢忤。凯说皓曰:“夫君臣无不相识之道,若率有不,不知所赴。”皓听凯自视。皓时徙都武昌,扬土百姓溯流供给,以为患苦,又政事多谬,黎元穷匮。
凯上疏曰:“臣闻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夫民者,国之根也,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自顷年以来,君威伤于桀、纣,君明暗于奸雄,君惠闭群孽。无灾民命尽,无为而国财空,辜无罪,赏无功,使君有谬误之愆,天为作妖。而诸公卿媚上以求爱,困民求饶,导君于不义,败政于淫俗,臣窃为痛心。今邻国交好,四边无事,当务息役养士,实其廪库,以待天时。而更倾动天心,骚扰万姓,使民不安,大小呼嗟,此非保国养民之术也。”
“臣闻吉凶在天,犹影之在形,响之在声也,形动则影动,形止则影止。此分数乃有所系,非在口之所进退也。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赏轻而罚重,政刑错乱。民力尽于奢侈,目眩于美色,志浊于财宝。邪臣在位,贤哲隐藏,百姓业业,天下苦之。是以遂有覆巢破卵之忧。汉所以强者,躬行诚信,听谏纳贤,惠及负薪,躬请岩穴,广采博察,以成其谋。此往事之明证也。

(选自陈寿《三国志》)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皓弋阳可袭 说:劝说
B.若率有不   虞:忧虑
C.黎元穷匮   黎元:百姓
D.宜重其食 诚:确实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①好《太玄》,论演意,以筮辄验。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B.①君惠闭群孽 ②月出东山之上
C.①无灾民命尽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D.①困民求饶 ②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凯关爱百姓。孙皓迁都武昌,扬州百姓贫穷匮乏,陆凯上疏,劝谏帝王应以百姓为根本,爱惜其生命,重视其衣食与喜乐。
B.陆凯善于劝谏。以秦朝和汉朝的强盛为例,劝谏帝王,不要迷恋财宝,迷于美色,要讲究诚信,听从劝谏,接纳贤才。
C.陆凯文武兼备。选文用短句极简省地写他在征伐方面的功绩,用含有比喻的奏疏详写他在治国方面的见地,详略得当。
D.选文体现了应以民为贵的治国理念。陆凯将有道国君与无道国君形成对比,阐释民安则君安,民乐则君乐之理,启人深思。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2)昔秦所以亡天下者,但坐赏轻而罚重,政刑错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