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何武,字君公,蜀郡郫县人也。武兄弟五人,皆为郡吏,郡县敬惮之。武弟显家有市籍,租常不入,县数负其课。市啬夫求商①捕辱显家,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武曰:“以吾家租赋繇役不为众先,奉公吏不亦宜乎!”武卒白太守,召商为卒吏,州里闻之皆服焉。
②久之,拜为谏大夫,迁扬州刺史。九江太守戴圣,《礼经》号小戴者也,行治多不法,前刺史以其大儒,优容之。及武为刺史,行部录囚徒,有所举以属郡。圣曰:“后进生何知,乃欲乱人治!”皆无所决。武使从事廉②得其罪,圣惧,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廷。武闻之,终不扬其恶。而圣子宾客为群盗,得,系庐江。圣自以子必死。武平心决之,卒得不死。自是后,圣惭服。
③武为人仁厚,好进士,奖称人之善。为楚内史厚两龚,在沛郡厚两唐。及为公卿,荐之朝廷。此人显于世者,何侯③力也,世以此多焉。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注〕①啬夫求商:啬夫,官吏名,职掌收取赋税;求商,人名。②廉:考察,查访。③何侯:指何武。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显怒,欲以吏事中商 ____________。   
(2)世以此多焉 __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圣惧,自免
A.赦免。B.逃脱。C.解职。D.谢罪。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系庐江
A.扰乱。B.拘禁。C.归属。D.牵连。
【小题4】第③段画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B.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C.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D.然疾朋党/问文吏必于儒者/问儒者必于文吏/以相参检。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欲除吏,先为科例以防请托。其所居亦无赫赫名,去后常见思。
【小题6】根据第①段,州人敬服何武的直接原因是
A.何武让弟弟及时补交了欠税。B.何武禀告太守召求商为卒吏。
C.何武巧妙平息了弟弟的愤怒。D.何武公开称赞求商奉公执法。
【小题7】第②段表现了何武怎样的品格?请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
(节选自《苏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B.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C.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D.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阏氏,汉时匈奴单于配偶的称号。
B.货物,泛称各种可买卖的物品。
C.相坐,一人犯法,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D.蛮夷,古代泛指华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一、二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B.苏武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匈奴的所有人,连单于也对他佩服不已。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②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当前题号:2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兴有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此四人者,当秦之世,避而入商雒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自高祖闻而召之,不至。其后吕后用留侯计,迎而致之。四人既至,从太子见,高祖客而敬焉,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
其后谷口有郑子真,蜀有严君平,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成帝时,元舅大将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
君平卜筮于成都市,以为“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有邪恶非正之问,则依蓍龟为言利害,与人子言依于孝,与人弟言依于顺,与人臣言依于忠,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博览亡不通,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
扬雄少时从游学,以而仕京师显名,数为朝迁在位贤者称君平德。杜陵李强素善雄,久之为益州牧,喜谓雄曰:“吾真得严君平矣。”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人可见而不可得诎也。”强心以为不然。及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扬子云诚知人!”
君平年九十余,遂以其业终,蜀人爱敬,至今称焉。及雄著书言当世士,称此二人。其论曰:“或问: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盍势诸名卿可几?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楚、赵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其名!谷口郑子真不诎其志,耕于岩石之下,名辱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楚两龚之洁,其清矣乎!蜀严湛冥,不作苟见,不治苟得,久幽而不改其操,虽隋、和何以加诸?举兹以旃,不亦宝乎!”
自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郑子真、严君平皆未尝仕,然其风声足以激贪励俗,近古之逸民也。
《汉书·郑子真、严君平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太子得以为重,遂用自安。因此
B.卜筮者贱业,而可以惠众人使……得到好处
C.各因势导之,以善从吾言者已过半矣根据
D.君备礼以待之准备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就是汉代有名的隐士“商山四皓”,隐士就是古代那些居于乡野山林的人,有的向往入仕但却无机会无能力入仕,有的是没有文化的农夫樵子细民野老,有的是入仕后辞官归隐山林。
B.卜筮,古代人民卜筮是为了求吉利,卜一次得不到吉兆,可以再卜几次。但通常情况下卜三次还不是吉兆的话,要进行的事情就暂时中止,待择吉日再卜,这就叫“卜筮不过三”。
C.蓍龟,指的是蓍草和龟甲,古人以为蓍千岁生三百茎,难能可贵,能预知吉凶;而龟乃长寿之物,古人认为其能通神,所以把它们作为卜筮的理想工具。
D.益州牧,与《陈情表》中“二州牧伯”的“牧伯”一样是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伯者,主一州之长;牧者,言牧养下民。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裁日阅数人,得百钱足自养,则闭肆下帘而授《老子》。
(2)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盍势诸名卿可几?
【小题4】结合文本,概括郑子真和严君平性格品质方面的共同点。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灌将军夫者字仲孺,颍阴人也。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汉法,父子俱,有死事,得与丧归,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于是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两人及从奴十余骑驰入吴军,至戏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还走汉壁,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曲折,请复往。”将军壮而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召固止之。吴军破,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武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郊,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上恐太后诛夫,徒夫为燕相。数岁,坐法免,家居长安。
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势在己之右,欲必陵之;士在己左,愈贫贱,尤益礼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好文学,喜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波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颍川。颍川儿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选自《汉书·灌夫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B.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C.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D.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婴舍人,灌婴的左右亲信或门客。“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
B.至二千石,升官到郡守级别,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
C.窦太后昆弟,即窦太后的兄弟。古代“六亲”之一:“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
D.在己之右,指等级、地位比自己低的。汉代崇左,故以右为下,为贱,为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夫父亲灌孟本来姓张,在做颍阴侯灌婴的舍人时,受到灌婴的宠信被推荐,官至二千石,所以用灌氏家的姓。
B.父亲战死后,灌夫不肯按照当时军法的规定,护送灵柩回家。他慷慨激昂地表示,要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来替父亲报仇。
C.灌夫喝酒好发酒疯,又一次与长乐尉窦甫喝酒,灌夫喝醉了,因打了窦甫而犯法丢官,只好闲居在长安家中。
D.灌夫爱打抱不平,已经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办到。后来他家的池塘田园遍布颍川,宗族门客为了张权势和利益,横行颍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壮而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召固止之。
(2)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将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其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今茂陵徐福数上书言霍氏且有变,宜防绝之。向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臣亡逆乱诛灭之败。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贵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发灼烂之右。”上乃赐福帛十匹,后以为郎。
【小题1】对下面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逊必侮上    侮:轻慢
B.陛下即爱厚之  即:如果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路过
D.在人之右 右:上位,尊贵的地位
【小题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曲突徙薪亡恩泽 ②人为徐生上书
则国亡裂土出爵之费    焦头烂额为上客
A.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为”字也相同
B.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为”字也不同
C.两个“亡”字相同,两个“为”字不同
D.两个“亡”字不同,两个“为”字相同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霍氏奢侈B.宜以时抑制
C.往事既已D.后以为郎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人也。
初,充召见犬台宫。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既至前,问以当世政事,上说之。充因自请,愿使匈奴。诏问其状,充对曰:“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上以充为谒者使匈奴,还,拜为直指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奏可。充即移书光禄勋、中黄门,逮名近臣侍中诸当诣北军者,移劾门卫,禁止无令得出入宫殿。于是贵戚子弟惶恐,皆见上叩头求哀,愿得入钱赎罪。上许之,令各以秩次输钱北军,凡数千万。
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充出,逢馆陶长公主行驰道中。充呵问之,公主曰:“有太后诏。”充曰:“独公主得行,车骑皆不得。”尽劾没入宫。后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威震京师。
迁为水衡都尉,宗族、知友多得其力者。久之,坐法免。后上幸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
后武帝知充有诈,夷充三族。
(选自《汉书·江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B.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C.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D.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某地或某处为幸。“幸甘泉”指的是皇帝亲自来到甘泉宫。
B.晏驾,是古代帝王大臣死亡的讳称。《战国策》《史记》中都有此称法,如《史记》中有“宫车一日晏驾”的记载。
C.春秋,指春季与秋季,在本文中指岁月,年岁,与《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中的“春秋”相同。
D.三族指三种有亲缘关系的亲属。一说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也有以父、子、孙为三族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充熟知政事,主动出访。他当初被汉武帝召见的时候因为对政事的熟悉而受到赏识,并主动请求出使匈奴。
B.江充明确职责,执法有方。他在担任直指绣衣使者时采取举劾、车马充公、移书光禄勋等措施来保证职责的履行。
C.江充奉法不阿,深受信任。他在履职过程中,就连太子、公主犯事,也同样不讲情面,受到汉武帝的高度信任。
D.江充欺瞒武帝,终遭诛杀。他害怕汉武帝死后自己得不到太子的宽恕,借巫蛊之乱打击太子,终遭太子诛灭三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
(2)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属文称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未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以为能。文帝说之,超迁,岁中至太中大夫。

谊以为汉兴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仪法,奏之,文帝谦让未皇也。然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谊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毁谊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其终篇曰:“已矣!国亡人,莫我知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

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数问以得失。

居数年,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贾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杀,不受刑。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赞曰:刘向称“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凡所著述五十八篇,谊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B. 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C. 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D. 先是/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秀材”,即秀才,此处指优异的才能。到汉晋南北朝时期,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B. “博士”,在古代是对具有某种技艺的人的尊称,负责保管文献档案,编撰著述,掌通古今,传授学问,培养人才。
C. “宣室”,汉代指未央宫中的宣室殿,是皇帝召见大臣议事的地方,汉文帝在此召见贾谊,后代许多诗文里都引用了这个典故。
D. “伊、管”,指的是商朝的伊尹和春秋时期的管仲,伊尹助商汤建商,管仲相齐桓公称霸,二人均为贤相,此处借二人来赞美贾谊的才能。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谊在十八岁的时候,就已经在当地很有名气,后来他被郡守吴公招致门下,因为吴公颇有政绩,再加上贾谊曾经向李斯学习过,所以汉文帝征贾谊为廷尉。
B. 刚入朝做官时,贾谊是最年轻的官员,每次诏令一下,他都能对答如流,并且符合其他官员的心意,汉文帝也很喜欢他,越级提拔他,做到了太中大夫。
C. 汉文帝非常看重贾谊,想要让贾谊升官至公卿,这一举动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对,他们还诋毁贾谊,致使贾谊后来被贬,任长沙王太傅。
D. 在梁王坠马而死后,作为梁王太傅,贾谊十分愧疚,以至于一年多后也悒郁而终。他死后,在汉武帝时期,他的两位孙子被任命为郡太守。
【小题4】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所著述五十八篇,谊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当前题号:7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①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
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奔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至公车刺取②,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
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史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由是益贤吉。
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
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竞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署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②刺取:刺探。
【小题1】(填涂答题卡第6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   )
A.为人深厚,不伐善    伐: 征讨,讨伐
B.共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 陋: 认为……见识短浅
C.公府不案吏,自吉始  案:审问,调查
D.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 去: 使……离开
【小题2】(填涂答原卡第题)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B.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C.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D.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终无所案验/
【小题3】(填涂答题卡第8题) 下列对最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丙吉为人能周密情感不外露,处理政务宽松。三公之府不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处世宽容,小节显德。车夫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不能因醉酒将他赶走。
C.丙吉应对从容,受到褒奖。他的车夫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丙吉能详细答 皇帝召问。
D.丙吉抓大放小,有为有不为。他认为处理百姓斗殴、追赶捉拿杀伤人犯之类的事情是长安令和京兆尹的职权范围。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史记·项羽本纪》)
(2)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延寿字长公,燕人也。为颍川太守,俗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召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黄霸代之,因其迹而大治。延寿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诤,表孝悌有行,修治学宫。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悌,不得舍奸人。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吏无追捕之苦,民无棰楚之忧,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劾责:“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或自刺死。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延寿止车问之,卒曰:“今日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毋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归舍,召见门卒,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由是入为冯翊(官名)。行县至高陵,民有昆弟讼田。延寿大伤之曰:“幸得备位,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骨肉争讼,咎在冯翊。”是日,闭阁思过。一县莫知所为。于是讼者宗族传相责让,此两兄弟深自悔,自髡肉袒谢,愿以田相移,终死不敢复争。郡中歙然,传相敕厉,不敢犯。

(选自《汉书•韩延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B.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C.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D.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学宫,出现于西周时期,是周天子设立的大学,专门教授国子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B.孝悌,指孝敬父母,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做人、做学问的根本。
C.功曹,古代官职名,西汉始置,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
D.趋走,小步疾行,以示庄敬。古语中,用“行”表示走,用“走”表示跑,用“趋”表示小步快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C.韩延寿严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小题4】把下列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闾里阡陌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
(2)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当前题号:9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毋将隆字君房,东海兰陵人也。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内领尚书,外典兵马,踵故选置从事中郎与参谋议,奏请隆为从事中郎,迁谏大夫。成帝末,隆奏封事言:“古者选诸侯入为公卿,以褒功德,宜征定陶王,使在国邸①,以镇万方。”其后上竟立定陶王为太子,隆迁冀州牧、颍川太守。哀帝即位,以高第入为京兆尹,迁执金吾。
时侍中董贤方贵,上使中黄门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隆奏言:“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农钱。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共养,共养劳赐,一出少府②。盖不以本藏给末用,不以民力共浮费,别公私,示正路也。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今贤乃便僻弄臣,而以天下公用给其私门,挈国威器共其家备。武兵设于弄臣,非所以示四方也。臣请收还武库。”上不说。
顷之,傅太后使谒者买诸官婢,贱取之,复取执金吾官婢八人。隆奏言贾贱,请更平直。上于是制诏丞相、御史大夫:“交让之礼兴,则虞芮之讼息。隆位九卿,既无以匡朝廷之不逮,而反奏请与永信宫③争贵贱之贾,程奏显言,众莫不闻。举措不由谊理,争求之名自此始,无以示百僚,伤化失俗。”以隆前有安国之言,左迁为沛郡都尉,迁南郡太守。
王莽少时,慕与隆交,隆不甚附。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冯太后狱冤陷无辜。隆免官,徙合浦。
(选自《汉书》,有删改)
【注】①国邸:汉代诸侯王为朝觐而在京城设立的住所。②少府:官名。掌山海池泽收入和皇家手工业制造。③永信宫:代指傅太后。
【小题1】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
B.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
C.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
D.古者诸侯方伯得专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位,就位,古谓走入中庭左右两侧规定的位置,也指开始成为帝王、皇后或诸侯。
B.《春秋》,是儒家典籍“五经”之一,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的历史。
C.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
D.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毋将隆受他人赏识,步入仕途。王音想选拔从事中郎,认为毋将隆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奏请皇上任命毋将隆担任从事中郎。
B.毋将隆为人正直,敢于直谏。汉哀帝把武库中的兵器送给董贤,毋将隆认为武库兵器只能为国家公用,请求哀帝收回这些兵器。
C.毋将隆不畏权势,反对太后低价购买官婢。毋将隆认为傅太后低价收买婢女不对,上书皇上请求公平买卖,结果招来皇上指责。
D.毋将隆得罪权贵,导致官场不顺。毋将隆因不愿意和王莽交往而招嫉恨,先是被贬为沛郡都尉,后又被罢免官职,流放合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上竟立定陶王为太子,隆迁冀州牧、颍川太守。
(2)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冯太后狱冤陷无辜。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