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灌将军夫者字仲孺,颍阴人也。父张孟,尝为颍阴侯灌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汉法,父子俱,有死事,得与丧归,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仇!”于是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两人及从奴十余骑驰入吴军,至戏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还走汉壁,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曲折,请复往。”将军壮而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召固止之。吴军破,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武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郊,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卫尉窦甫饮,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上恐太后诛夫,徒夫为燕相。数岁,坐法免,家居长安。
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势在己之右,欲必陵之;士在己左,愈贫贱,尤益礼敬,与钧。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夫不好文学,喜任侠,已然诺。诸所与交通,无非豪桀大猾。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波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颍川。颍川儿歌之曰:“颍水清,灌氏宁;颍水浊,灌氏族。”
(选自《汉书·灌夫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B.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C.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D.颍阴侯言/夫夫为郎中/将数岁/坐法去家/居长安中诸公/莫不称由是/复为代相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婴舍人,灌婴的左右亲信或门客。“舍人”,战国及汉初王公贵人私门之官。
B.至二千石,升官到郡守级别,汉郡守俸禄为两千石。
C.窦太后昆弟,即窦太后的兄弟。古代“六亲”之一:“父有二子,二子为昆弟”。
D.在己之右,指等级、地位比自己低的。汉代崇左,故以右为下,为贱,为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灌夫父亲灌孟本来姓张,在做颍阴侯灌婴的舍人时,受到灌婴的宠信被推荐,官至二千石,所以用灌氏家的姓。
B.父亲战死后,灌夫不肯按照当时军法的规定,护送灵柩回家。他慷慨激昂地表示,要斩取吴王或者吴国将军的头,来替父亲报仇。
C.灌夫喝酒好发酒疯,又一次与长乐尉窦甫喝酒,灌夫喝醉了,因打了窦甫而犯法丢官,只好闲居在长安家中。
D.灌夫爱打抱不平,已经答应了别人的事,一定办到。后来他家的池塘田园遍布颍川,宗族门客为了张权势和利益,横行颍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壮而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召固止之。
(2)稠人广众,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8 09:02: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商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慼。繇是为诸曹侍中中郎将。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颛权,行多骄僭。商论议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明年,商代匡衡为丞相。为人多质有威重,长八尺余,身体鸿大,容貌甚过绝人。河平四年,单于来朝。商坐未央廷中,单于前,拜谒商。商起,离席与言,单于仰视商貌,大畏之,迁延却退。初,大将军凤连昏杨肜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肜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竟奏免肜,奏果寝不下,凤重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于是左将军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上素重商,制曰“弗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未闻忠言嘉谋,使者收丞相印绶。”商免相三日,发病欧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列传第五十二》,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B.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C.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D.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薨是死亡的用语之一,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士死叫“不禄”。
B.擢指古代官员的职务变动,情况比较复杂,既指选用提拔,也指平调乃至降职。
C.丞相是中央官职,位高权重,秦汉时代属于“三公”。历代时设时废,或改易其名。
D.单于是汉代匈奴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号,后世鲜卑等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也称单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商对父尽孝,不慕钱财。他在父亲去世后守丧时非常哀痛;父亲留下的遗产他没有继承,而是分给了他的异母弟弟。
B.王商头脑清醒,明辨真伪。京城传言洪水将至,人们惊慌逃跑,长安城中大乱,朝臣提议分头躲避,而王商认为是讹传。
C.王商身材高大,外表威严。他身高八尺,身材魁梧,容貌英俊,所以单于在朝廷上拜见他时十分惧怕,于是马上离开。
D.王商不畏权贵,不徇私情。琅邪太守杨肜治所发生灾害,权臣王凤为亲家求情,而王商不听,上奏请求罢免杨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
(2)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盂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工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也   行:长辈
B.私胜曰   候:拜访
C.恐前语   发:泄露
D.虞常果张胜 引:带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汉亦留之相当 作《师说》贻之
B.厚赂单于    相如持璧却立
C.常能汉伏拏射杀之    公我献之
D.于使卫律治事 则或咎欲出者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B.素与张胜相知C.数通使相窥望D.汉亦留之以相当
【小题4】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 )
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④引佩刀自刺
⑤武气绝,半日复息 ⑥单于壮其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
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小题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2)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良,字子房,其先韩人也。良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急甚。良乃更名姓,匿下邳。

项伯尝杀人,从良匿。后十年,陈涉等起,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行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地下邳,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

沛公入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为天下除残去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项羽至鸿门,欲击沛公,项伯夜驰至沛公军,私见良,欲与俱去。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乃具语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良曰:“沛公欲倍项王邪?”沛公曰:“鲰生说我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王也,故听之。”良曰:“沛公自度能却项王乎?”沛公默然,曰:“今为奈何?”良因要项伯见沛公。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王,所以距关者,备它盗也。

汉六年,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未尝有战斗功,乃言于高帝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良从上击代,出奇计下马邑,及立萧相国,所与从容言天下事甚众。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耳。”乃学道,欲轻举。高帝崩,吕后德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良不得已,强听食。后六岁薨,谥曰文成侯。及良死,子不疑嗣侯。

(选自《汉书·张良传》)

(注)①厩(jiù)将:主管马匹的军官。②缟素:白色的衣服。这里是朴素之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匿下邳 亡:逃跑
B.地下邳 略:侵略
C.沛公欲背项王邪 诚:果真
D.欲从赤松子耳   游:出游
【小题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良尝学礼淮阳
B.大索天下
C.欲与俱去
D.此天以臣授陛下
【小题3】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项词语活用类型不同的一项是(   )
A.封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若不
D.项伯杀人,臣
【小题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B.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C.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D.秦皇帝/东游至博浪沙/中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五世相韩故。
(2)沛公与伯饮,为寿,结婚,令伯具言沛公不敢倍项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孝景皇帝,文帝太子也。母曰窦皇后。后七年六月,文帝丁未,太子即皇帝位,尊皇太后薄氏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

元年冬十月,诏曰:“盖闻古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制礼乐各有由。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高庙酎,奏《武德》《文始》五行》之舞。孝惠庙酎,奏《文始》五行》之舞。孝文皇帝临天下,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赏赐长老,收恤孤独,以遂群生;减耆欲,不受献,罪人不帑,不诛亡罪,不私其利也;除宫刑,出美人,重绝人之世也。既不敏,弗能胜识此皆上世之所不及,而孝文皇帝亲行之。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靡不获福。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为孝文皇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

吴王濞、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举兵反。遣太尉亚夫、大将军窦婴将兵击之。斩御史大夫晁错以谢七国。诸将破七国,斩首十余万级。追斩吴王濞于丹徒。胶西王卬、楚王戊、赵王遂、济南王辟光、菑川王贤、胶东王雄渠皆自杀。夏六月,诏曰:“乃者吴王濞等为逆,起兵相胁,诖误吏民,吏民不得已。今濞等已灭,吏民当坐濞等及逋逃亡军者,皆赦之。楚元王子艺等与濞等为逆,朕不忍加法,除其籍,毋令污宗室。”

九月,诏曰:“法令度量,所以禁暴止邪也。狱,人之大命,死者不可复生。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令亡罪者失职,朕甚怜之。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三年春正月,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

甲子,帝崩于未央宫。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二驷,吏二千石黃金二斤,吏民户百钱。出宫人归其家,复终身。二月癸酉,葬阳陵。

(节选自《汉书·景帝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B.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C.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者/辄谳之
D.有罪者不伏/罪奸法为暴/甚亡谓也/诸狱疑/若虽文致于法/而于人心/不厌 者辄谳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称谓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死曰死。
B.丁未,在此表示干支纪年,十二天干、十地支依照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C.在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自称“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D.太尉,始于秦朝时期,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秦时和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景帝崇敬先帝。他曾下诏表示高祖皇帝圣明如日月经天,而祭祀的乐舞却不相称,应为他做《昭德》之舞,以彰明其美德。
B.景帝善于用人。吴王刘濞等诸侯王举兵造反,即七国之乱,景帝遣周亚夫、窦婴领兵征讨,平定了叛乱。
C.景帝心怀仁慈。七王之乱后对受牵连的吏民及逃亡的士卒不以连坐之律追究,一律赦免,并且留下遗诏在他死后遣散宫人各归其家,免除终身徭役。
D.景帝勤勉治国。文中多次颁发诏书,涉及礼乐教化、安顿吏民、减轻刑罚、劝勉农桑,对当时国家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歌者,所以发德也;舞者,所以明功也。
(2)吏或不奉法令,以货赂为市,朋党比周,以苛为察,以刻为明。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①,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鹏飞入谊舍,止于坐隅。鹏似鸮,不祥鸟也。谊既以谪居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入见,上方受釐②,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侯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节。
孝武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贾嘉最好学,世其家。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国:封地。 ②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亡事 死亡
B.自以为过之   超过
C.乃短贾生曰   说人坏话
D.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连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怀王骑,堕马而死, 蟹六跪而二螯
C.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    自以为关中之固
D.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填然鼓之
②吞二周而亡诸侯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天下云集响应
⑤商人重利轻别离
⑥使人听此凋朱颜
⑦假舆马者,非能水也
⑧包举宇内
A.①⑦/②⑥/③④/⑤⑧B.①④/②⑥/③⑦/⑤⑧
C.①/②/③⑥/⑤⑦/④⑧D.①⑦/②⑥/③⑤/④⑧
【小题4】下列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謇朝谇而夕替
④为天下笑者,何也 ⑤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⑥秦人不暇自哀 ⑦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⑧转徙于江湖间
A.①⑦/②③/④⑥/⑤⑧B.①⑧/②⑦/③④/⑤⑥
C.①⑧/②⑦/③⑤/④⑥D.①⑦/②④/③⑧/⑤⑥
【小题5】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汉孝文帝刚即位时,天子提议任命贾生为公卿职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由于谗言,皇帝渐渐疏远了他,也不采纳他的建议。
B.贾谊年轻时能诗善文,富有才华,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C.贾生做长沙王太傅很失意。一年以后,孝文帝召见他,不但向他问及济世安邦的大事,还问他鬼神的根本是什么。
D.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国家的制度比较宽松。贾谊多次上疏皇帝,陈述他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设。
【小题6】把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