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江充,字次倩,赵国邯郸人也。
初,充召见犬台宫。充为人魁岸,容貌甚壮。帝望见而异之,谓左右曰:“燕、赵固多奇士。”既至前,问以当世政事,上说之。充因自请,愿使匈奴。诏问其状,充对曰:“因变制宜,以敌为师,事不可豫图。”上以充为谒者使匈奴,还,拜为直指绣衣使者,督三辅盗贼,禁察逾侈。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奏可。充即移书光禄勋、中黄门,逮名近臣侍中诸当诣北军者,移劾门卫,禁止无令得出入宫殿。于是贵戚子弟惶恐,皆见上叩头求哀,愿得入钱赎罪。上许之,令各以秩次输钱北军,凡数千万。
上以充忠直,奉法不阿,所言中意。充出,逢馆陶长公主行驰道中。充呵问之,公主曰:“有太后诏。”充曰:“独公主得行,车骑皆不得。”尽劾没入宫。后充从上甘泉,逢太子家使乘车马行驰道中,充以属吏。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充不听,遂白奏。上曰:“人臣当如是矣。”大见信用,威震京师。
迁为水衡都尉,宗族、知友多得其力者。久之,坐法免。后上幸甘泉,疾病,充见上年老,恐晏驾后为太子所诛,因是为奸,奏言上疾祟在巫蛊。于是上以充为使者治巫蛊。充将胡巫掘地求偶人,捕蛊及夜祠,视鬼,染污令有处,辄收捕验治,烧铁钳灼,强服之。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是时,上春秋高,疑左右皆为蛊祝诅,有与亡,莫敢讼其冤者。充既知上意,因言宫中有蛊气,遂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惧,不能自明,收充,自临斩之。
后武帝知充有诈,夷充三族。
(选自《汉书·江充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B.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C.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D.太子闻之/使人谢充/曰非爱车马/诚不欲令/上闻之/以教敕亡素者/唯江君宽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某地或某处为幸。“幸甘泉”指的是皇帝亲自来到甘泉宫。
B.晏驾,是古代帝王大臣死亡的讳称。《战国策》《史记》中都有此称法,如《史记》中有“宫车一日晏驾”的记载。
C.春秋,指春季与秋季,在本文中指岁月,年岁,与《苏武传》中“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中的“春秋”相同。
D.三族指三种有亲缘关系的亲属。一说父母、兄弟、妻子,一说父族、母族、妻族,也有以父、子、孙为三族的说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充熟知政事,主动出访。他当初被汉武帝召见的时候因为对政事的熟悉而受到赏识,并主动请求出使匈奴。
B.江充明确职责,执法有方。他在担任直指绣衣使者时采取举劾、车马充公、移书光禄勋等措施来保证职责的履行。
C.江充奉法不阿,深受信任。他在履职过程中,就连太子、公主犯事,也同样不讲情面,受到汉武帝的高度信任。
D.江充欺瞒武帝,终遭诛杀。他害怕汉武帝死后自己得不到太子的宽恕,借巫蛊之乱打击太子,终遭太子诛灭三族。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贵戚近臣多奢僭,充皆举劾,奏请没入车马,令身待北军击匈奴。
(2)民转相诬以巫蛊,吏辄劾以大逆亡道,坐而死者前后数万人。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04 04:04: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田叔,赵陉城人也。其先,齐田氏也。叔好剑,学黄老术于乐巨公。为人廉直,喜任侠。游诸公,赵人举之赵相赵午,言之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数岁,赵王贤之,未及迁。

会赵午、贯高等谋弑上,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赵有敢随王,罪三族。唯田叔、孟舒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随王至长安。赵王敖事白,得出,废王为宣平侯,乃进言叔等十人。上召见,与语,汉廷臣无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宜知之。”叔顿道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大入云中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常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天子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

梁孝王使人杀汉议臣爰盎,景帝召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上曰:“梁有之乎?”对曰:“有之。”“事安在?”叔曰:“上无以梁事为问也。今梁王不伏诛,是废汉法也;如其伏诛,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于是上大贤之,以为鲁相。

相初至官,民以王取其财物自言者百余人。叔取其渠率二十人笞,怒之曰:“王非汝主邪?何敢自言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鲁王好猎,相常从入苑中,王辄休相就馆。相常暴坐苑外,终不休,曰:“吾王暴露,独何为舍?”王以故不大出游。

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摘自《汉书·卷三十七季布栾布田叔传第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B.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C.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D.数年/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义不伤先人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老术,指道家清净无为的治世之术,适合于医治长期战争的创伤,恢复生产、稳定封建秩序,因而在汉初居于支配地位。
B.诸侯相,古代官名,西汉初年叫诸侯丞相,和长安朝廷的丞相名称一样。汉景帝收回诸侯王的权力后,改诸侯王丞相为相。
C.三族,有多种说法,一谓父、子、孙,二谓父族、母族、妻族,三谓父母、兄弟、妻子。说法二的“罪三族”最为残酷。
D.髡钳,髡指以铁圈束住脖子,钳指剃光头发,是古代一种耻辱性惩治罪犯的方式,汉文帝废除肉刑时,以此代替黥刑。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田叔清廉正直,仗义敢为。做官前与有名望的人交游,颇得推崇;死后其子不受“百金祠”,亦可见其清直家风。
B.田叔辅佐赵王,忠诚有胆识。不顾皇帝的禁令,装扮成囚徒,追随赵王逃亡,直到赵王被证清白才随赵王出来。
C.田叔品评人物,不因处境而迂曲。当皇帝不赞同田叔对孟舒的评价时,他仍旧坚持客观分析,纠正皇帝的看法。
D.田叔做事有尺度,能为上级分忧。依法审理梁孝王案,皇帝过问时,他设身处地劝告皇帝不要过问,以免为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自使人偿之,不尔,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
(2)相常暴坐苑外,终不休,曰:“吾王暴露,独何为舍?”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天汉元年,武帝造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单于壮其节,朝夕造人候问武。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欲因此时降武。武终不可胁,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施尽落。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降武,武曰:“自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昭帝即位,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得归。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候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式著节老臣甚优宠之武年老,子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前语发,以语武 状:情况。B.虞常果张胜   引:牵攀,招供。
C.单于使使晓武,会虞常   论:商讨。D.自已死久矣   分:料想,断定。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吏,指临时充任使臣属吏。这里的“假”与“署”“权”都有“临时代理”“暂时代理”的意思。
B.昭帝,西汉第八位皇帝刘弗陵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等地位很高的人褒扬性的称号。
C.太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条前需先养于牢,故称牺牲为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
D.秩,“秩”字从禾,从失。本义是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义是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候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甚优宠之
B.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候/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甚优宠之
C.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甚优宠之
D.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候食邑/三百户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甚优宠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武义不受辱,个性坚强。苏武听到张胜的报告后,不愿意等到被匈奴侮辱后才死,而更加对不起国家,想自杀;面对卫律的审讯,他认为自己屈节辱命,而引刀自刺。
B.苏武忠贞不二,气节崇高。单于钦佩苏武的气节,早晚都派人问候并招降他,苏武始终没有同意;面对李陵的劝降,他以结束欢聚,死在李陵面前表明自己的心迹。
C.苏武坚韧不拔,意志顽强。苏武在匈奴十九年,艰苦备尝:被幽闭大容期间,他啮雪吞旗;迁至北海无人处,被断绝粮食供应,他掘野鼠采草籽而食,但始终杖汉节牧羊。
D.苏武历任三朝,备受恩宠。苏武在始元六年的春天回到京城,武帝接见他并给了他很多赏赐;昭帝任命他担任典属国一职,并赐予他钱、公田和宅子;宣帝也很优待宠爱他。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
(2)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同类题3

   晁错传

班固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后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请侯事,及法今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爱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入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日:“刘氐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身”。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晃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日:“何哉?”邓公日:“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日:“公言善。吾亦之!”

(节选自《汉书》)

(简注)
①让:责备。②适:通“谪”,贬谪。③绐(dài):欺骗。
(阅读指要)
这篇传记主要记述晁错削减诸侯封地之事,此举措维护了朝廷利益,却使自己道到杀身之祸。作者善于运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晁错父亲反对儿子侵削诸侯,劝说无效而自尽,反衬了晁错实施改革的坚定;邓公为晁错的辩护,更突显了晁错竭诚为君的忠心。
(阅读训练)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上之(__________)    (2)吾不忍见祸身(__________)
(3)计划始行,受大戮(__________) (4)吾亦之(____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上发兵御之   ②杀之应陈涉
B.①请诸侯罪过,削其支郡 ②欲勿予,即患秦兵
C.①意不在错也   ②齐国庶几乎
D.①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    ②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小题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句中代词“之”、“其”在文中的具体所指。
(1)错父闻,从颍川来
“之”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使赦吴、楚七国,复故地
“其”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晁错死因的一组是(   )。
①错为人峭直刻深②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③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④刘氏安矣,而晁氏危⑤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⑥独有斩错……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
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⑤⑥D.④⑤⑥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
(2)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陈平,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治黄帝老子之术。及平长,可取妇,富人莫与者,贫者平亦愧之。户牖富人张负有女孙,五嫁夫辄死,人莫敢取,平欲得之。张负独视伟平,以女孙予陈平。平既取张氏女,资用益饶,游道日广。项羽略地至河上平往归之从入破秦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居无何汉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平惧诛,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平身间行杖剑亡。度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要下当有宝器金玉,目之,欲杀平。平心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船人知其无有,乃止。平遂至修武降汉,汉王召入。与语而说之,是日拜平为都尉。其后,汉王谓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于行功赏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嫚而少礼,士之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顿耆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两短,集两长,天下指麾即定矣。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必内相诛。汉囚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恣所为,不问出入。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项王果疑之,亚父怒曰:“愿乞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明年,淮阴侯信破齐,自立为假齐王,使使言之汉王。汉王怒而骂,平蹑汉王。汉王寤,乃厚遇齐使,使张良往立信为齐王。于是封平以户牖乡。用其计策,卒灭楚。汉七年,平从击韩王信于代。至平城,为匈奴围,七日不得食。高帝用平奇计,使单于阏氏解,围以得开。高帝既出,其计秘,世莫得闻。更封平为曲逆侯。孝文二年,平薨,谥曰献侯。

(节选自《汉书·陈平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略地至河上/平往归之/从入破秦/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居无何/汉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
B.项羽略地至河上/平往归之/从入破秦/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居无何/汉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
C.项羽略地/至河上平往归之/从入破秦/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居无何/汉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
D.项羽略地/至河上平往归之/从入破秦/项王使项悍/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居无何/汉攻下殷/项王怒/将诛定殷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帝老子之术,指先秦道家学派的分支,尊崇黄帝、老子思想,亦称“黄老之术”。
B.乞骸骨,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家安度晚年,为古代官吏自请退职之说。
C.单于,专指汉代匈奴人对他们的部落联盟首领的称呼,意为广大之貌,也称“可汗”。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级嫔妃或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家境贫穷,气质不凡。陈平家里贫穷,富人们多不愿将家里的女孩子嫁给他,但唯独户牖富人张负觉得陈平不平凡,把孙女嫁给了陈平。
B.陈平遇事果断,机智避险。担心项羽杀他,他派人还回钱印,自身从小路带剑逃跑;揣测船夫心态,他解下衣服裸身并帮助划船,示意无钱财。
C.陈平善用计谋,提议离间。陈平出主意,说项王有优、缺点,说汉王也有优、缺点,谁能够先舍得拿出几万斤金,给对方的大臣,就能离间对手君臣。
D.陈平献策有功,屡受封赏。在处理韩信自立假齐王事件时,陈平提醒有功,被封以户牖乡;后因献秘计助刘邦解匈奴人包围,被封为曲逆侯。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度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要下当有宝器金玉,目之,欲杀平。
(2)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支郡。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盎曰:“今吴楚反,于公意何如?”对曰:“不足忧也,今破矣。”上问曰:“计安出?”盎对曰:“吴楚相遗书,言高皇帝王子弟各有分地,今贼臣晁错擅适诸侯,削夺之地,以故反名为西共诛错,复故地而罢。方今计,独有斩错,发使赦吴楚七国,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

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拑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选自《汉书》,有删改)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B.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C.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D.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公/何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常:官职名。掌管礼乐郊庙社稷事宜。秦时置奉常,后官名多变更,但其职权历代相沿。
B.孝文:汉文帝刘恒的年号。汉文帝与其子汉景帝统治时期被合称为文景之治。
C.内史:原本为周代官名,秦时沿用,并掌管治理京师地区。后因其逐渐掌握地方行政,所以成为地方行政区划名。
D.宗庙: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后成为王室国家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多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能。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最终目的。但吴、楚七国以诛讨晁错为由,发动叛乱,致使晁错被杀。
D.景帝听信爰盎的话杀了晁错,邓公认为这不仅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景帝后来也认识到自己错杀了晁错。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吾去公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
(2)后乃使中尉召错,绐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