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秦王必说见臣 ②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⑥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⑦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⑧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A.①④⑤⑥⑦B.①②③⑥⑦C.②③⑤⑥⑧D.②③④⑥⑧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从下列每组中分别找出两个词义相同的加点词。
(1)A.进兵北
B. 无慕艳意
C. 今操芟荑大难,已平矣
D. 攻城
E. 燕赵之君,始有远
(2)A.三臣于草庐之中
B. 莫我肯
C. 但欲求死,不复利害
D. 计不知所出耳
E. 不如蜀鄙之僧哉
当前题号:2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文段,翻译划线的句子。

江乙对荆宣王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群臣莫对。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选自《战国策》)

(注)昭奚恤:人名,楚国当时著名的将领。
(1)吾闻北方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2)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当前题号:3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文言短文《炳烛而学》,完成后面练习。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注:①师旷,盲乐师,名旷。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臣之(___________)     ②少而好学,日出之阳(____________)
③盲臣敢戏其君(____________) ④哉(___________)
【小题2】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吾剑之所从坠B.故时有物外之趣
C.项为之强D.何不试之以足
【小题3】文中师旷用了三个比喻句,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当前题号:4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晋平公为驰逐之车,龙旌象色,挂之以犀象,错之以羽芝。车成,题金千镒,立之于殿下,令群臣得观焉。田差三过而不一顾,平公作色大怒,问田差:“尔三过而不一顾,何为也?”田差对曰:“臣闻说天子者以天下,说诸侯者以国,说大夫者以官,说士者以事,说农夫者以食,说妇姑者以织。桀以奢亡,纣以淫败,是以不敢顾也。”平公曰:“善。”乃命左右曰:“去车!”
(选自刘向《说苑》,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车成,题金千镒,立之于殿下,令群臣得观焉。
(2)尔三过而不一顾,何为也?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有一老父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注) 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有一老父粗衣 衣:________________
(2)身已贵而骄人者民之 去:________________
(3)孙叔敖拜曰 再:________________
(4)官益大而心益 小: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为贺。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
(3)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小题3】文中那位“老父”对孙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内容是什么?(用文中语句回答)楚国令尹孙叔敖位高权重,可面对一普通“老父”却是先“正衣冠”后“再拜”,由此可见他是怎样一个人?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使工以药淬之B.卒起不意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往而不反者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尊贤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箱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三逐,是不容于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于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小题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跽:长跪,跪姿的一种。跪时除两膝着地外,还要挺直上身。
B.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如士大夫。旧时也指读书人,如学士。
C.乡:地方行政区域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周制,—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春秋齐制,十连为乡。
D.国:大夫的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家”,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国”。
【小题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建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像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范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
(2)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当前题号:8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特殊句式:根据画线处指出句式的特殊之处,并翻译句子。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燕王拜送于庭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毕使于前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见燕使者咸阳宫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群臣侍殿上者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9 | 题型:其他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刭而死。

柯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而不弃其弧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涨,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节选自《战国策》)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B.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C.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D.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而诸侯王或藩王的正式继承人只能称”世子”。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仅次于皇帝。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太傅,中国古代职官。为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财政大权。
C.避席,是古代交往礼节,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自己的谦逊,都要离开座席(古人席地而坐)而伏于地。
D.顿首,跪而头叩地为顿首。”顿”是稍停的意思。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鞠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鞠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造樊将军人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可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小题5】试结合选文与课文,概括荆轲是个什么样的人。(要求:不超过70个字。)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