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
A.我把月来吞了/我把日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排比)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比喻)
C.不许阳光拨你的眼帘/不许清风刷上你的眉(拟人)
D.我把黄土轻轻盖着你/我叫纸钱儿缓缓的飞(对偶)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以下两份报道中“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这一谚语分别是什么意思?(4分)
(1)有人说,如果宝马早一点放下“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架子,早几年进入中国,在中国设厂生产宝马车,那么,宝马也许早已成为中国高档车市场的龙头老大。(《人民日报》2003/7/10)
(2)自经济适用房登上舞台之日起,价格优势就使其始终处在“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特殊地位。(《北京晨报》2003/12/26)
当前题号:2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 )
A.树木凶恶地、威胁地低声讲起话来。
B.那些摇摇晃晃的巨人一样的大树发出轧轧的响声。
C.那时班劳就用爱抚的目光注视着她(素芭),用嘴舔她的身子。
D.大炮仿佛瞥见了他,根本不屑把身子转过来,就用一种劈斧似的速度往后退。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都含有通感,对其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晨钟云外湿” ——这是触觉与听觉的相互沟通。
B.“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这是视觉与嗅觉的相互沟通。
C.“风来花底鸟语香”——这是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D.“鸟抛软语丸丸落”——这是将听觉的声音转化为视觉的形象。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面诗句中与“杨柳岸,晓风残月”使用的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D.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面词语或句子中都有一个人物的典故,选出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   )
①望帝啼鹃    ②六月飞霜   ③ 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④元嘉草草
A.苌弘邹衍桓温刘裕
B.苌弘东海孝妇许汜刘义隆
C.杜宇邹衍桓温刘义隆
D.杜宇苌弘张翰刘裕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另选一组意象,为下面的小诗续写一段文字,要求内容与诗题吻合,句式与第一节保持一致。(6分)
美的形式
美,是枫叶热情的红呀
美,是垂柳袅娜的柔枝
是松树的凌寒独立
是胡杨的永生不死
山岗上的小白杨绿了
美,就是那一串串清新的歌谣
当前题号:7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拟一个描述对象。写一组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使用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什么是最遥远的距离?是无从探测的广袤宇宙,是生与死的永远分别,是痛彻肺腑的咫尺天涯,还是心与心之间的隔膜?
当前题号:8 | 题型:语言表达 | 难度:0.99
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有别于其他三项的是(   )
A.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B.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射在左边峭壁上。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尤其是黄昏时分,水面散发出阵阵幽香,宛如船歌的一串琶音。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将离别之情寓于景中的一首是
A.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B.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