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或改革往往是某种旧制度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时而发生的,因此懂得改变,是一种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10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

材料二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第三版)下

材料三  1831年的一天,在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有了机会,我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1860年他当上了美国总统,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1)从材料一归纳出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得照抄原文)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相应措施?
(3)材料三中“北方来的年轻水手”是谁?他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清除了什么障碍?
(4)土地是人类社会最早、最基本的生产资料,19世纪60年代,美国、日本、俄国三国发生的革命或改革,都废除了阻碍其发展的旧的土地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三国解决土地问题采取的措施分别是什么?
(5)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三次革命或改革对这三国的共同作用。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面是1862年8月林肯给友人的信件:“在这场战争中,我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保全或者摧毁奴隶制。如果为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为拯救联邦而需要解放全部奴隶,我也愿意这样做。”材料表明“我的最高目标”是
A.保护白人的利益B.放弃废奴的主张
C.维护国家的统一D.解放黑人奴隶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19世纪中期,世界历史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相关知识回答:
(1)在这一时期影响俄、日、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各自问题是什么?
(2)它们各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的?
(3)这些问题的解决对这些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当前题号:3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因创新而不断变迁;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
材料一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末
20世纪中期(二战以后)
20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日本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制造中心
分散化
 

——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材料二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

——周斌、李水凤《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

材料三 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

——摘自陶金珏《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世界工厂”的产生起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并概括能成为“世界工厂”国家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说明了什么?如何才能改变“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现状?
(4)综上所述,从“世界工厂”的变迁中,我们可借鉴的主要经验是什么?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表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的部分研究报告。该报告研究的主题是
A.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B.欧美资产阶级革命
C.资本主义的巩固与发展
D.科技革命的开展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比较学习法是历史学习和历史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小历在对比学习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中,二者的相同点是
A.维护了国家统一
B.解决了劳动力问题
C.改变了社会性质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