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代史
- +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与新航路的开辟
-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美国的诞生
-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殖民扩张、殖民地人民的抗争和无产阶级的斗争
-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与近代科学思想文化
- 世界现代史
材料一:在当今社会,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我们有地球 1 小时活动,还规定每年的 6 月 5 日为世界环境日。
(1)工业革命使哪一自然资源成为重要的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能源是什么?材料二: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社会具备了提倡个人的自由发展和独立生存权利的经济基础,人口增长出现了明显变化。在工业革命时期后的 50 年人口更是加速增长,几乎增长了一倍。威廉姆斯用“人口爆炸”来形容 19 世纪英国人口的增长。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引起死亡的疾病、瘟疫、饥荒、地方性战争有所减少,人口增长至少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作用的结果。
——摘编自舒小昀著《欧洲的历史与文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三: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概括 19 世纪英国环境污染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材料四:……1848 年英国颁布了《公共卫生法》,1878 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条例》,至此英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完整的水资源污染防治的法律体系。工人阶级提出了改善自己生活条件的要求……也包括改善公共卫生条件,消除环境污染等内容……英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创立者查德威克用大量事实说明了环境污染造成的疾病流行,并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他们锲而不舍的努力,换来了环境的改善,使人们重新获得享有良好环境的权利。
——李宏图《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
(4)据材料四概括英国采取了哪些治理环境的措施?(5)近年来我国北京等华北地区雾霾严重,结合以上材料,为我国治理雾霾等环境问题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材料一 曼彻斯特以其独特的“城市景观”让源源不断前来参观的人惊叹不已,18世纪80年代初,绿树成荫的曼彻斯特城只有一根烟囱孤零零地矗立,到了19世纪40年代,这座城市的烟囱已经达到500多根,1898年增至1200根左右。烟雾被视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业副产品——“值得称道的制造行为必然的、无害的伴随品”。工厂主们完全没有因排放烟雾而抱有歉意,他们把冒烟的烟囱当作反映经济成功和社会进步与否的“晴雨表”,对烟囱抱有极大的好感。
材料二 19世纪曼彻斯特家庭生活热衷于煤烟不断,这能让路人看到家境的殷实。无烟焦炭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在壁炉里烧不出好火头,并不受欢迎,被看作是一种“穷人家用的燃料”。但是,中产阶级职业精英并未把烟尘等同于繁荣和进步,而是把含硫黑烟视为浪费和低效的表现。有煤烟意味着在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上的失败,他们对这种浪费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
材料三 根据阿瑟·兰瑟姆1882年的统计,在之前的10年里,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约有34000人死于肺病。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里,烟尘明显引发曼彻斯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担忧,终于扩散到了医学界以外,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记者安格斯·瑞阿奇却写道:“通过熄灭高炉净化曼彻斯特的空气,简直就是在砸市民的饭碗。不是可恨的机器必须继续运转,就是成千上万的市民必须忍饥挨饿。”烟雾的危害即便广为人知,但19世纪的曼彻斯特并没有发生过一次广受欢迎的反烟雾群众运动。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
A.梅勒尼·迪普伊《烟尘与镜子》(1)根据材料一指出,曼彻斯特存在大量烟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工厂主们为什么会对烟囱抱有好感? |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期公众对烟雾的认识有什么新变化?人们在健康和烟囱之间选择了哪一边?为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了早期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从历史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材料一工业革命提高了农业技术水平,使城市化有了物质保障。在工业革命的刺激下,19 世纪英国 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居欧洲首位,农业劳动力在农村人口中所占的比例由 1520 年的 80%下降到 1801 年的50%。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产业结构,有利于城市体系的形成。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是一个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工业革命后,第二、第三产业迅速崛起。据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的统计,1801 年,英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是 32%、23%和 45%,而到 1841 年则变为 22%、34%和 44%。
——刘康《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英国城市化进程》
材料二从 1813 年印度被迫接受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后,英国的棉纱、棉布等大量机器工业品涌入印度,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特别是棉纺织业。英国的工业革命不仅摧毁了印度的城市手工业,还打击了农村手工业,破坏了古老的农村公社制度以及社会经济结构,从而使印度自给自足的村庄变为生产鸦片、棉花、黄麻、蓝靛和其他原料用以换取英国货的农场。这样,由英国生产工业品、由印度生产原料的国际分工,在摧毁印度旧世界的基础上形成了。这种演变过程在其他落后国家也相继发生,如中国。
——高德步等主编《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 工业革命期间工人的集中式贫穷,恩格斯用“非人类”来形容,从首都伦敦到伯明翰、诺丁汉、格拉斯哥等工业城市,工人无家可归、露宿街头的情况是常见的。与经济上的拮据相配的,是政治上的不 公待遇。
——张莉、郭雨祺《从《北极星报》到《新莱茵报》:早期工人阶级报刊新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城市化的影响。工业革命为城市化提供了物质保障;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产业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2)根据材料二,概括印度、中国沦为生产原料以换取英国货的农场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恩格斯用“非人类”来形容的集中式贫穷的表现。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评价一个历史事件的认识。
(1)请列举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两例发明。这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什么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有哪些?(试写两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使用了哪两种新能源?
(3)科技是一把双刃剑。谈谈工业革命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有哪些?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有一首诗这样写道:“青春是多么美好啊,却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
——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
材料二伏尔泰认为,必须按理性行事,不能让人陷于无知中,挣扎于谬误中,生活在暴政下,过不幸的日子。他们相信,理性的阳光必将冲破迷信与专制的漫漫长夜,给人们带来光明与幸福。
材料三19世纪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进行了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后来还获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过的知识回答,文艺复兴起源于哪里?先驱者是谁?这首诗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核心思想是?
(3)材料三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指哪一年什么事?
(4)综合以上材料,谈一谈思想解放与社会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材料一)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攻占了巴士底狱。当晚,路易十六惊恐不安,他问左右,“这是一场叛乱吗?”利昂库尔公爵答道:“不,陛下,这是一场革命……”
(材料二)拿破仑曾屹立于法国和欧洲政治舞台20多年。他曾不无得意地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
(材料三)1871年5月21~28日,巴黎公社近200名战士在拉雪兹神甫公墓与5000名敌军展开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这就是悲壮的“五月流血周”。
(1)材料一所述历史事件有何重要意义?这场“革命”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2)材料二“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中的“它”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拿破仑的看法。
(3)材料三中“巴黎公社”的性质是什么?为纪念“巴黎公社”而创作的革命战歌是什么?创作者是谁?
A.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 B.以法律权力取代君主权力 |
C.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D.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
(1)举一具体史实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地理大发现的重大成果。
(2)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在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进行的贸易被称为什么?它对殖民者有何影响?
(3)拉丁美洲中南部是反抗哪国殖民者的主战场?下图人物所领导的起义有怎样重大的历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