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

题干

大国崛起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英国凭借机器的力量,成为“世界工厂”,逐步形成以英 国为代表的欧洲主导世界的局面;后来居上的美国在 20 世纪大半时间主导全球;随着中国、俄罗斯、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目前世界 正处于“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二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被逼到生 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能看到出 路,……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材料三 读下图,然后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主要原因 是什么? 美国在 20 世纪初“主导全球”的国际关系格局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19 世纪中期的日本“救亡、变革”的事件是什么?这一事件 对该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图一 1933 年后美国失业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图 2 中 A 段农业 方面实施的措施是什么?B 段经济发展与哪一政策有关?C 段苏联经济发展的 重点产业是什么?苏联采用什么经济体制保障 C 段经济的发展?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大国崛起的看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9-12-24 09:46: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曼彻斯特是座充满争议的城市,它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英国工业史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曼彻斯特以其独特的“城市景观”让源源不断前来参观的人惊叹不已,18世纪80年代初,绿树成荫的曼彻斯特城只有一根烟囱孤零零地矗立,到了19世纪40年代,这座城市的烟囱已经达到500多根,1898年增至1200根左右。烟雾被视为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业副产品——“值得称道的制造行为必然的、无害的伴随品”。工厂主们完全没有因排放烟雾而抱有歉意,他们把冒烟的烟囱当作反映经济成功和社会进步与否的“晴雨表”,对烟囱抱有极大的好感。
材料二  19世纪曼彻斯特家庭生活热衷于煤烟不断,这能让路人看到家境的殷实。无烟焦炭虽然价格比较便宜,但在壁炉里烧不出好火头,并不受欢迎,被看作是一种“穷人家用的燃料”。但是,中产阶级职业精英并未把烟尘等同于繁荣和进步,而是把含硫黑烟视为浪费和低效的表现。有煤烟意味着在高效利用自然资源上的失败,他们对这种浪费行为进行了强烈谴责。
材料三 根据阿瑟·兰瑟姆1882年的统计,在之前的10年里,曼彻斯特和索尔福德约有34000人死于肺病。在19世纪的最后25年里,烟尘明显引发曼彻斯特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担忧,终于扩散到了医学界以外,引起了公众的关注。记者安格斯·瑞阿奇却写道:“通过熄灭高炉净化曼彻斯特的空气,简直就是在砸市民的饭碗。不是可恨的机器必须继续运转,就是成千上万的市民必须忍饥挨饿。”烟雾的危害即便广为人知,但19世纪的曼彻斯特并没有发生过一次广受欢迎的反烟雾群众运动。

——以上材料摘编自(美)

A.梅勒尼·迪普伊《烟尘与镜子》

(1)根据材料一指出,曼彻斯特存在大量烟囱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工厂主们为什么会对烟囱抱有好感?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曼彻斯特的普通民众、中产阶级职业精英对煤烟的认识一致吗?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三指出,19世纪末期公众对烟雾的认识有什么新变化?人们在健康和烟囱之间选择了哪一边?为什么?
(4)以上材料反映了早期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结合材料,从历史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