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通过伪满洲国对东北进行了疯狂的资源掠夺,这是其侵华的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源丰富的东北地区,工业体系相对成熟,曾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唯一出超地区。日本关东军占领东北后,建立伪满洲国。1933年到1937年,在日本的操控下,伪满洲国对日贸易一改过去的出超,牢牢地处于入超状态,传统以大豆为主的农畜产品出口比率急剧下降。与之相反的是,日本1932—1945年制造枪炮的生铁,四成以上的进口均来自伪满洲国。
材料二 随着伪满洲国产业开发第一个五年计划(1937—1941年)的实施,日本对伪满经济的统治范围几乎扩大到所有生产资料与消费资料。1937年5月颁布《重要产业统制法》,1938年2月颁布《总动员法》,动员和控制战争所有需要的人力、物力,1938年4月制定了钢铁类统制法,统制范围延伸到煤炭、钢铁、制铜、水泥、化工等生产资料,1938—1939年将农产品的生产、分配、消费、价格也都统一控制起来。
材料三 在日本军国主义的授意下,1941年12月23日伪满洲国颁布《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本溪生产的低磷铁全部都要供给日本海军,抚顺生产的优质煤全部供给日本制铁。抚顺石油年产18万吨,汽车改用代用燃料,每年给日本13万吨,全部交给海军燃料厂提炼潜水艇用油。铅全部供给日本海军生产蓄电池。大连、丹东建造的船只全部供给日本。

——以上材料摘编自解洪兴《伪满战时殖民经济刍议》

(1)材料一中的东北对外贸易变化开始于什么事件?日本操控农畜产品进出口是出于怎样的国内因素考虑?日本在生铁的进出口上,为何与对大豆的政策不同?
(2)材料二中,伪满洲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东北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日本如此设计的背景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战时紧急经济方策要纲》的直接目的是什么?颁布这项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东北在日本战时承担着怎样的角色?你认为研究日本掠夺东北的数据有何意义?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划“正确”,错误的划“错误”。

(1)图一故事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为土地改革起到了宣传作用。(  )
(2)图一故事发生在国共十年内战时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前的情况。(  )
(3)图二小说讲述承包责任制使土地归农民所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
(4)图二中孙少安创办的砖厂属于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开辟了新路。(  )
(5)图三歌曲《东方之珠》指的是上海。(  )
(6)图三体现出华夏子孙历经变迁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情感。(  )
(7)以上图示说明,文学或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  )
当前题号:2 | 题型:判断题 | 难度:0.99
如图史实对中国产生的相同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台湾人民庆祝抗战胜利 图2:澳门人民欢庆回归祖国
A.洗刷了民族耻辱B.提高了国际地位
C.维护了国家统一D.实现了民族复兴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坚持了十四年,战争的起点是
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台儿庄战役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冯子超在《中国抗战史》中这样评价某战役的胜利:“顶多不过是使日本占领徐州作为征服中国的初步计划受到一个重大的打击,延缓一些时候罢了。”该战役是(  )
A.淞沪会战B.台儿庄战役C.平型关大捷D.第三次长沙会战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随着某会战的结束,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某”会战是
A.徐州会战B.武汉会战C.太原会战D.淞沪会战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1)观察下面《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1937-1945 年)》,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中共中央驻地:延安
B国民政府陪都:重庆
(2)据图指出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何特点?
当前题号:7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社论:“湘北战役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西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鼓舞,令国际舆论对中国战场刮目相看。”社论评论的战役是( )
A.武汉会战B.枣宜会战C.淞沪会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某次会战”是指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D.第三次长沙会战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