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是否正确,正确的划“正确”,错误的划“错误”。

(1)图一故事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为土地改革起到了宣传作用。( )
(2)图一故事发生在国共十年内战时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前的情况。( )
(3)图二小说讲述承包责任制使土地归农民所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
(4)图二中孙少安创办的砖厂属于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开辟了新路。( )
(5)图三歌曲《东方之珠》指的是上海。( )
(6)图三体现出华夏子孙历经变迁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情感。( )
(7)以上图示说明,文学或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 )

(1)图一故事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为土地改革起到了宣传作用。( )
(2)图一故事发生在国共十年内战时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打土豪、分田地前的情况。( )
(3)图二小说讲述承包责任制使土地归农民所有,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 )
(4)图二中孙少安创办的砖厂属于乡镇企业,为农民致富开辟了新路。( )
(5)图三歌曲《东方之珠》指的是上海。( )
(6)图三体现出华夏子孙历经变迁渴望回到母亲怀抱的情感。( )
(7)以上图示说明,文学或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当时的时代背景。( )
1947年夏,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反攻序幕的事件是()
A.辽沈战役 |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
蒋介石曾在一封电报中说:“***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此次“陪都”之行的结果是
A.签署了“双十协定” | B.避免了内战的爆发 |
C.商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 | D.通过了“共同纲领” |
阅读下表内容判断: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正确”;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错误”;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未涉及”。
(1)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首先发动了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3)淮海战役是由林彪、罗荣桓领导的。
(4)辽沈战役的胜利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名称 | 时间 | 领导人 | 胜利的意义 |
辽沈战役 | 1948年9月 | 林彪、罗荣桓 | 使解放战争有了巩固的战略后方,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
淮海战役 | 1948年11月 | 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 | 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
平津战役 | 1948年11月 |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 华北地区基本获得解放 |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正确”;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错误”;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机读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中涂“未涉及”。
(1)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首先发动了辽沈战役。
(2)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3)淮海战役是由林彪、罗荣桓领导的。
(4)辽沈战役的胜利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2)李芳同学学完《内战爆发》这一课后认为,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才会三次电邀***来谈判。李芳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材料:经过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协定”。
(1)材料中“双十协定“是国共双方哪一次谈判的成果?(2)李芳同学学完《内战爆发》这一课后认为,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才会三次电邀***来谈判。李芳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
***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 B.淮海战役 | C.平津战役 | D.渡江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