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史
- 中国近代史
-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 近代化的探索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 经济、社会生活及科技与文化
- 中国现代史
- 世界古代史
- 世界近代史
- 世界现代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1)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从经济上开始的。材料一的方框中应填上哪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3)据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等人领导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材料一 见下图:

(1)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从经济上开始的。材料一的方框中应填上哪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材料二 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曾国藩诸人不能救国救民族的原因是什么?(3)据所学知识,概括曾国藩等人领导的历史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这所创办于1898年7月3日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学校(如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下列有关这所学校的叙述,能直接体现这一作用的是


A.奉“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为创办目的 |
B.百日维新失败,京师大学堂是“新政”保留下来的唯一成果 |
C.京师大学堂是当时最高学府,行使管理职能,统辖全国教育 |
D.创立于民族危机严重之时,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
“曾、李、左诸人都为剿灭太平天国而建立殊勋,他们在借助外国侵略者对太平天国的‘华洋会剿’中,亲眼看到了外国侵略者坚船利炮的巨大威力,从而感受到一种潜在的长远威胁。”这则材料描写的是
A.《南京条约》的影响 | 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
C.洋务运动的背景 | D.戊戌变法的背景 |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 B.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 |
C.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 | 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 |
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爱国救亡”也就成为近代中国人发出的时代最强音。下列选项中“危机”与“救亡”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走私——戊戌变法 | B.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
C.瓜分狂潮——洋务运动 | D.八国联军侵华——新文化运动 |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 | B.《每周评论》 | C.《资政新篇》 | D.《猛回头》 |
范文澜在评价某历史事件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道:“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该事件的必然崩潰。”这一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大国运动 | B.洋务运动 | C.戊戌变法 | D.义和运动 |
1851年1月11日开始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遇到了中国历史上任何农民起义不曾遇到的新的情况,这就是
A.清军同地主武装联合镇压 | B.内部变乱削弱了实力 |
C.敌人长期围困封锁 |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内在原因是
①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④无法抵抗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①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④无法抵抗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如图是2003年保利集团以3千多万港币的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故物——猴、虎、牛三铜首。致使它们流散国外的侵略者是


A.英国 | B.英法联军 | C.俄国 | D.八国联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