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历史

题干

这所创办于1898年7月3日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学校(如图),极大地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下列有关这所学校的叙述,能直接体现这一作用的是
A.奉“乃欲培植非常之才,以备他日特达之用”为创办目的
B.百日维新失败,京师大学堂是“新政”保留下来的唯一成果
C.京师大学堂是当时最高学府,行使管理职能,统辖全国教育
D.创立于民族危机严重之时,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28 03:45:0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城市是有记忆的,城市中每一处文化遗产都是一部史书,每一卷档案,都记录着一个城市的沧桑岁月。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风云变幻的北京)
材料一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见证了历史风云。近代史上的北京曾饱受列强欺凌,三次沦陷;北京人民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图一中联军所犯的滔天罪行是什么?图二所示事件后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图三中事件发生后不久,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合作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如图

(2)图一事件为哪一运动拉开了序幕?图二事件最能体现运动性质的是哪一口号?与图三相关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哪一战役的胜利?
(百年沧桑的上海)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一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3)材料三中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材料四 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的召开地点都是在上海。作为中共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开的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
(4)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中共一大是在哪年召开的?中共二大召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材料五 大上海镜头回放:①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了第一部电话;②上海创办了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A ;③上海创办了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申报》;④上海最早创办了文化出版机构新文化运动的刊物《青年杂志》;
(5)将上面材料中A处补充完整:A:

同类题3

面对近代百年的磨难与沧桑,先进的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立自强,追求国家光明未来进行了不懈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晚清政府签下了哪一不平等条约?“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近代中国步入了怎样的社会?
材料二 经过了中法、中日两次的战役,中国人既受了这样一番教训,自然会转变态度,着眼在政治方面,另谋一个改造的方案,于是有打着“变法自强”的旗子来改革政治的“维新党”出现。

——顾颉刚、王钟麟《中国史读本》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戊戌变法的原因。据所学知识回答,发动这场变法的“维新党”是什么阶级?

材料三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3)“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是指哪一事件?

材料四 ***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是一件轰动国内外的大事,使许多人进一步认清***谋求和平的真诚愿望,受到舆论的热烈赞誉。诗人柳亚子赋诗,称颂***的这一行动是“弥天大勇”。张治中也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

  ——《***的九十年》

(4)材料四涉及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件大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愿望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请谈谈你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