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一描绘的是张骞辞别西汉哪位皇帝时的情景?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尽千难万险, 我们能从张骞身上继承哪些精神?
(2)请给图二起一个名字。在这条商路上,中原的哪些物品传到了西域,西域的哪些物品传到了中原?(各举两例即可)
(3)图一和图二之间有着怎样内在的联系?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凿空”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的是古代世界一条中西交往的重要商路,人们通常称之为什么?为开辟这一商路做出了最杰出贡献的冒险家是谁?
(3)想一想,我们今天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品质?
(4)请参照地图将这条商路的起点A与终点B的地名填在方框内。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A.核桃
B.水稻
C.石榴
D.葡萄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大一统的汉帝国扩展了汉民族文化圈,而汉武帝所具有的超越历史的雄才大略,使其成为一位战略和外交设计的奇才。”体现汉武帝是“外交设计的奇才”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对“文景之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政治比较清明
B.人民生活相对安定
C.经济得到发展
D.西汉王朝步入鼎盛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西汉初年,在文帝和景帝的治理下,汉朝出现了一个社会稳定、国家繁荣的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文景之治”。你认为形成“文景之治”局面的原因有哪些?( )。
①皇帝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②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③重视发展农业 ④以德化民 ⑤焚书坑儒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愿望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气”。此建议
①主张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②使太学在全国各地普遍设立
③有利于思想上的大一统
④使士人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
A.政治、经济和思想统一于中央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
C.消除了诸侯王国的分裂割据势力
D.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推恩令” “五铢钱”“盐铁官营”等举措共同体现了下列哪一主题( )
A.推行儒家文化B.加强思想控制C.加强对外交往D.巩固大一统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