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2题)
3.
有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一样大,但玻璃管的内径不同。将它们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它们的水银柱上升高度和温度示数情况为( )
A.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温度示数大 |
B.内径细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 |
C.内径粗的升得高,但它们的温度示数一样大 |
D.上升高度相同,温度示数也相同 |
6.
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不同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普通温度计高 |
B.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 |
C.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都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进行读数 |
D.体温计玻璃管内有一弯曲处特别细,普通温度计则没有 |
9.
测量一块金属块的体积,量筒放平且面对刻度线,量水的体积时视线平视,量金属块和水的总体积时俯视,则所测得的金属块的体积将( )
A.大于实际体积 | B.等于实际体积 |
C.小于实际体积 | D.都有可能 |
12.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数据不准确,将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读数为3℃;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103℃,现在测得气温为30℃,那么室内实际气温为( )
A.27℃ | B.30℃ | C.33℃ | D.36℃ |
16.
对下列仪器使用正确的是( )
A.对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拿在手上,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
B.托盘天平使用前,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盘左侧,调平时应将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向外旋 |
C.取放砝码时应用手轻拿轻放 |
D.用体温计去测量沸水的温度 |
18.
某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 ).
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
B.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螺母向右调 |
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
D.取出最小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 |
20.
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液体质量时,操作如下:
①将待测液体倒入空瓶,再放入天平左盘,称出瓶与液体的总质量;
②把一只空瓶放在天平左盘,称出其质量;
③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④称量完毕,把砝码放人砝码盒内,整理好天平;
⑤算出两次称量的质量差就是液体质量。
上述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①将待测液体倒入空瓶,再放入天平左盘,称出瓶与液体的总质量;
②把一只空瓶放在天平左盘,称出其质量;
③调节天平,使横梁平衡;
④称量完毕,把砝码放人砝码盒内,整理好天平;
⑤算出两次称量的质量差就是液体质量。
上述操作步骤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 | B.③②①④⑤ |
C.③①②④⑤ | D.④⑤①②③ |
22.
下列事例中有关时间的说法,是指时间间隔的是()
A.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 |
B.北京时间2008年8月8日20时00分29届北京奥运会隆重开幕 |
C.神舟七号于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成功发射 |
D.神舟七号绕地球飞行2天20小时27分 |
2.填空题- (共10题)
23.
把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进行排序:①合作与交流 ②制订计划 ③建立猜测和假设 ④提出问题 ⑤检验与评价 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的步骤应该是: (用数字表示)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
27.
木塞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木塞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下图所示的方法,图中第__________(填字母)次实验测量是没有必要的,木塞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
这种方法对我们的启示是:测量___________物体体积可用这种方法测量。
这种方法对我们的启示是:测量___________物体体积可用这种方法测量。

28.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_________,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的原理制成的。仔细观察图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并读出它们的读数:甲温度计读数___________℃,乙温度计示数读作________

29.
下面是校运动会的一些成绩,由于老师疏忽,
忘了写单位,请加上
(1)甲同学跳高成绩为110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100米成绩为14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扔4__________重的铅球,成绩为8.50____________
忘了写单位,请加上
(1)甲同学跳高成绩为110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100米成绩为14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扔4__________重的铅球,成绩为8.50____________
31.
研究豌豆种子萌发时,将豌豆种子放在培养皿内的棉花上,设置如下四组实验,数天后记录发芽情况:
(1)选择________________两组做对比实验,可以研究豌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2)由这四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豌豆种子发芽时不需要_________。
实验 | 场所 | 棉花状态 | 温度(℃) | 数天后的发芽情况 |
甲 | 黑暗 | 干燥 | 23 | 没有发芽 |
乙 | 黑暗 | 潮湿 | 23 | 全部发芽 |
丙 | 光照 | 干燥 | 23 | 没有发芽 |
丁 | 光照 | 潮湿 | 23 | 全部发芽 |
(1)选择________________两组做对比实验,可以研究豌豆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分。(2)由这四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豌豆种子发芽时不需要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2道)
填空题:(10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