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下3.1氧气的测定与制取专题练习卷科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44463

试卷类型:课时练习
试卷考试时间:2017/8/14

1.简答题(共6题)

1.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回答:

写出图1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装置C中的注射器其作用与装置B中长颈漏斗不同之处是    .装置D可用于向上排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 导气管口进入.
用E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水,读数时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最低处应于图2甲中    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掉不下来(如图2乙),其原因是    
2.
现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    ;②    ;③    ;④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导管不能伸入试管过长的原因是    ,当    时证明集气瓶中已收集满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    ,再    ,防止水槽中的水回流到热的试管.
3.
请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部分铁架台、铁夹省略),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    ;②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用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填图中代号,下同)    ,排水法的收集装置为    
(3)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用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    ,向上排空气法的收集装置为    
4.
某班同学在做测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变化情况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1)他们是用热玻璃管引燃的方法点燃白磷的,你还能想出其他的办法点燃白磷吗?请写出一种    
(2)实验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瓶内的什么现象?    
(3)在实验过程中有三位同学的气球出现了不同的情况:
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气球开始变大,然后慢慢瘪下去;
乙同学的气球被气浪冲出,他捡起气球后扎好继续做实验;
丙同学的气球却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由此你认为谁的实验会成功?    同学.
(4)若三位同学都把称量后的锥形瓶倒立在水中,则它们的锥形瓶中都有水进入吗?    的有;而且    的锥形瓶内水位最高.
5.
如图所示的是初中化学中的三个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倾倒CO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2)实验B中,测得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小于的原因可能是(只答一条)    
(3)实验C中,观察到铁丝剧烈燃烧,    ,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的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6.
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并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①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同时水进入广口瓶,约占广口瓶容积的    
②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因是    
③小军发现倒吸的水量未达到集气瓶内原剩余容积的.原因可能是(答一条)    
④实验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    
⑤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    

2.选择题(共7题)

7.
下列收集装置,可以用来收集氧气的是()
A.①③B.①②③⑥C.①⑤⑥D.①②③④
8.
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生成O2的质量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9.
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混有1/4体积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B.
C.D.
10.
下列图象表示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
A.B.
C.D.
11.
实验室制取氧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装置可用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
D.装置可用于收集氧气
12.
如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制备B.收集C.验满D.验证性质
13.
小张用足量的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并尝试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和收集一瓶O2.你认为小张( )
A.不可能收集到一瓶O2,因为O2可溶于水
B.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b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
C.选择B、C两种装置,导管c接导管d可收集到一瓶O2
D.选择A、B两种装置,导管a接导管b可收集到一瓶O2

3.填空题(共11题)

14.
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是_____
(2)如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加热制取甲烷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
(3)选用F装置收集气体时,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反应前,将集气瓶住满水,用玻璃瓶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②开始反应后,有气泡冒出就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收集满气体后,将集气瓶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15.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实验有共同点:集气瓶底部预先均装有少量水,它们作用分别是:

甲中:
乙中:
16.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环境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越来越关心.下表列举了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从上表看出室内污染物种类繁多,其中室内甲醛污染已被列入对公众健康影响最大的环境因素之一.室内空气中的甲醛主要来自于人造板材料制作的家具、地板以及胶黏剂等.这些材料用的越多,甲醛在室内空气中的浓度越高.甲醛的释放期非常长,人们打开人造板家具柜门时,闻到的刺激性气味主要是甲醛的气味.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方法有很多.通常情况下,开窗通风是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方法.运用功能性装饰材料也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研究表明硅藻泥也可以净化空气.硅藻泥的主要成分是硅藻土,是由水生浮游类生物沉积而成.电子显微镜显示,硅藻土粒子表面具有无数微小的孔穴,功能与活性炭相似.正是这种多孔的结构,使硅藻泥成为具有净化空气功能的内墙装饰材料.“光触媒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光触媒”是一种纳米级材料,具有强烈的催化分解功能.图一就是“光触媒”技术应用于分解甲醛、氨气、甲苯等有害物质的原理图.
空气净化器是净化室内空气的重要设备.图二是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果图,其中a、b、c是甲醛随开机时间浓度变化的三条曲线.为满足人们对健康住宅的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使生活由舒适型向健康型方向发展,人们正在不断优化新的技术.

依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醛(CH2O)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一氧化碳的污染源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甲醛易挥发
b.硅藻泥通过吸附污染物净化了空气
c.吸收、转化、降低室内污染物的浓度都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光触媒技术”可将污染物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依据图一写出该反应的条件:    
(5)依据图二提出一条使用空气净化器的建议:    
17.
(1)用如图收集氧气时气体应该从哪端进    (填字母)原因是    

(2)若将如图的装置倒立过来,这时收集氧气时气体应该从哪端进    (填字母)检验收集满的办法是    
(3)若给如图中集气瓶将水装满,此刻收集氧气时气体应该从哪端进    (填字母)原因是    
18.
化学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对此,老师让该同学往集气瓶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①用下列方案收集“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填字母).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_____?
19.
请回答下列与O2有关的问题.
(1)排空气法收集O2,检验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
(2)医疗上用纯度较高的O2进行急救,是因为O2能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_____.
20.
如图是一个多用途装置,可用来收集多种气体,如果用它来收集O2,O2    口进入;若将装置中充满水,用排水法来收集O2,则O2    口进入.
21.
以下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请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的集气瓶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水,其作用是    
(2)实验二为电解水的实验,其中A是与电源的    极相连,电源B产生的气体是    
(3)实验三是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假如集气瓶容积为100mL,实验前已经装水20mL,则流进集气瓶内的水约是    mL.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    (填序号).
①装置气密性好;
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
③红磷过量或足量;
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
⑥要将红磷慢慢伸入,将氧气消耗完全.
22.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1)写出用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式_____.
(2)请指出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a_____b_____c_____d_____.
(3)所用的装置图中有一些错误,请你指出来:
①_____②_____③_____.
23.
深冷分离法又称低温蒸馏法.该法能将空气中的氧气和氮气分离出来,深冷分离法原理:以空气为原料,经压缩等处理使空气成为液态空气(液空).再进入干燥净化器,除去其他成分,最后分离出氮气和氧气.
(1)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深冷分离法属于    变化.
(2)空气经压缩等处理成液空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24.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在世博会中应用了下列技术,其中能有效实现“节能环保”的是    
A.采用水循环为场馆降温
B.用竹、藤等天然材料建造场馆
C.构建生态绿化墙面
(2)由上汽集团自主研发的“叶子”概念车(如图1所示)在中国馆低碳区展出,该车顶部的“大叶子”是一部光电转化器,把    能转化为电能.
(3)南京云锦在世博会亮相,织造云锦的传统材料之一是蚕丝.蚕丝与羊毛、棉花一样,都属于    纤维(选填“天然”或“合成”).
(4)世博园区内有许多饮水台,可取水直接饮用.其中的饮用水处理步骤如图2所示;步骤①对应的作用是    (填字母).
A.杀菌消毒 B.吸附杂质 C.过滤杂质.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6道)

    选择题:(7道)

    填空题:(1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