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同步检测卷(1.4-1.6)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526582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9/9/12

1.简答题(共3题)

1.
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__________(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时.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a为20g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___.
2.
如图装置中,试管①②③里已分别盛有相应药品,向该装置中缓缓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试管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请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____ 
3.
现有一定质量含有少量泥沙等不溶性杂质和少量Na2SO4,MgCl2,CaCl2等可溶性杂质的粗盐样品,某实验小组利用化学实验室常用仪器对粗盐样品进行提纯,提纯步骤如下:
请根据提纯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⑦的操作名称为______.
(2)请写出实验步骤②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步骤⑥中加入过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
(4)步骤②和步骤④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颠倒,理由是_____。
(5)检验步骤④中Na2CO3溶液已过量的方法是______。

2.选择题(共15题)

4.
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只用观察和组内物质的溶液相互混合的方法,就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①NaCl、BaCl2、CuSO4、NaOH、NH4NO3 ②Ba(NO3)2、NaCl、Na2SO4、H2SO4、HCl
③NaOH、FeCl3、MgSO4、BaCl2、KCl ④AgNO3、HCl、K2CO3、NaCl、BaCl2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5.
为了探究中和反应,甲、乙两名同学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甲同学向装有少量Ca(OH)2溶液的试管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然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发现酚酞不变色;
②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在滴加过程中,意外发现有气泡产生,原来NaOH已变质,混有了Na2CO3
实验结束,甲、乙两名同学将废液倒人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分析溶
液中溶质的所有成分可能为
A.Na2CO3、NaCl、CaCl2B.CaCl2、NaCl
C.HCl、NaClD.HCl、CaCl2
6.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c点所示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C.b点表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a、b、c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Cl-
7.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施用化肥的利与弊进行了小组辩论,甲方的观点是使用化肥有利,下列甲方观点不正确的是()
A.大量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B.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加产量
C.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养分的吸收
D.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
8.
为了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
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
9.
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王新兴同学设计的下列方案不可行的是()
A.B.
C.D.
10.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
11.
小明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研究中和反应时,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为了确认滴加的盐酸是否已经过量,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某种试剂进行检验。下表是小明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 
实验方案
使用的试剂
判断的方法
A
铁粉
如果有气泡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B
pH试纸
如果pH<7,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C
硝酸银溶液
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D
紫色石蕊试剂
如果溶液变成红色,表明盐酸已经过量
 
A.AB.BC.CD.D
12.
已知SO2与 CO2有许多化学性质是相似的,亚硫酸钙(CaSO3)是白色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的固体。某同学向一酸雨样品中滴加 CaCl2,溶液未观察到有浑浊现象,继续滴入NaOH溶液后即有白色沉淀产生。在以上实验过程中,下列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SO2+CaCl2+H2O== CaSO3↓十2HCI
B.SO2+2NaOH==Na2SO3+H2O
C.Na2SO3+CaCl2= CaSO3↓+2NaCI
D.H2SO3+2NaOH= Na2SO3+2H2O
13.
纯碱是最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被称为“化工之母”,其产量和消费量被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下列物质不能与纯碱反应的是()
A.稀硫酸 B.铁C.石灰水 D.氯化钙
14.
某同学欲检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用了以下的方法判断:①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NaOH溶液一定没有变质;②滴加BaCl2溶液,若无沉淀生成则说明NaOH溶液一定没有变质;③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说明NaOH溶液一定变质。上述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
15.
小白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B.C.D.
16.
利用厨房用品能完成的实验是(   )
A.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碳酸钙
B.检验自来水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C.测定蔬菜中农药的残留量
D.比较食用油与水的密度大小
17.
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CuSO4、CaCO3、BaCl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
②取实验①滤出的白色沉淀,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
③取实验①得到的滤液,向其中通人CO2,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判断白色粉末。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CuSO4、Na2SO4,B.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
C.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CaCO3、BaCl2、NaOHD.白色粉末中可能含有 NaOH
18.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后溶液呈蓝色,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盐酸
C.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有刺激性的氨味,证明该固体是铵盐
D.向某固体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证明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3.填空题(共8题)

19.
硝酸钠溶液中含有Cu(NO3)2、AgNO3、Ba(NO3)2三种杂质,为使三种物质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提供的试剂是Na2CO3溶液、NaCl溶液、NaOH溶液.若要求每次只加一种试剂,滤出一种沉淀,那么所加试剂顺序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0.
某学校在进行校园植物园建设,其中设置了一个无土栽培区。无土栽培是利用硝酸钙、碳酸钾、硝酸钾、氯化铵等盐类配置营养液栽培作物的一种方法。很多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并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1)氯化铵(NH4Cl)各组成元素中对植物生长最有效的元素是________;   
(2)小宇同学在氯化铵中加了熟石灰,结果闻到了一股刺激性气味,说:“怎么像厕所里的气味?”这是因为________;(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 3 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________(填“酸”或“碱”“盐”)。   
(2)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填化学符号)。
22.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溶液。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
23.
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氯化钠等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   
(1)二氧化碳用于制汽水,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________的性质。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又白又硬。这是因为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产生硫酸的工厂排放的废气含有污染环境的二氧化硫,治理方法之一是将含SO2的废气通过含有碱性物质的废液。请写出用含有氢氧化钠的废液吸收S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4.
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HCl═NaCl+NaHCO3.为验证该反应分两步进行.如图所示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Ⅰ:用注射器1向小药瓶中緩慢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边注入边振蕩,细玻璃管中液柱略微升高;換注射器2从瓶中缓慢抽取气体,澄清石灰水不浑浊.
步骤Ⅱ:…
(1)补充步骤Ⅱ的实验操作和预期现象.____________
(2)说明细玻璃管在实验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后,将小药瓶、注时器1、注射器2中的所有物质依次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只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溶液不变色.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存在的几种情况_________________ (酚酞省略不写).
25.
在下列物质中:a.食盐  b.纯碱  c.碳酸氢钠  d.碳酸钙   
(1)可用作调味剂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可用作洗涤剂的是________。   
(3)可用作补钙剂和牙膏填充剂的是________。   
(4)可用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症的是________。
26.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A滴有酚酞的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________(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________。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________b%(选填“>” “=”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选择题:(15道)

    填空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