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2题)
1.
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已知溶液甲呈蓝色。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1)向固体乙上滴加盐酸时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质?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
一扇矩形窗户,重为60N(设重力作用在几何中心),高0.9米,宽0.4米,靠铰链A和B固定在窗户框架上,并可以绕AB形成的竖直轴线转动,其中AB=0.6米。在图中画出A处窗户所受铰链的作用力F的示意图
(______)

上述F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上述F力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___
2.选择题- (共20题)
4.
如图是比较花生仁、大米、牛肉干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的实验示意图。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所取的三种食物的质量要相等 |
B.此实验中三种食物的化学反应都是属于化和反应 |
C.实验是通过水温变化对三种食物所含能量多少作出比较 |
D.实验中如果不注意挡风,会使每次测量结果偏小 |
5.
等质量的下列固体物质分别与一定量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相同)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铝和镁比较,镁反应速度快,但生成氢气的质量少 |
B.镁与氧化镁比较,镁消耗的盐酸质量少,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 |
C.碳酸钙粉末与石灰石比较,碳酸钙粉末反应速度快,消耗的盐酸质量少 |
D.氧化铜与氢氧化铜比较,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相等,溶液质量也相等 |
6.
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及其类别中,完全对应的是( )
A.A B.B C.C D.D
| 物质的名称 | 俗名 | 化学式 | 类别 |
A. | 碳酸钠 | 烧碱 | Na2CO3 | 盐 |
B. | 碳酸氢钠 | 小苏打 | NaHCO3 | 酸 |
C. | 氢氧化钙 | 熟石灰 | CaO | 金属氧化物 |
D. | 氢氧化钠 | 苛性碱 | NaOH | 碱 |
A.A B.B C.C D.D
8.
小乐完成了图示甲、乙实验后,依次将反应后的溶液缓慢倒入同一洁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废液缸中先有气泡产生,然后又出现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含稀盐酸和CaCl2 |
B.乙实验结束后,试管中的废液只含NaCl溶质 |
C.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CaCl2两种溶质 |
D.最终,废液缸中一定含NaCl、Na2CO3两种溶质 |
9.
已知①中盛有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 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②中溶液为红色 |
B.③中溶液的溶质一定含有的是氢氧化钠 |
C.④中溶液中存在大量的Cl- Na+ Ca2+ H+ |
D.加入过量稀盐酸后,③中观察到沉淀消失,溶液的颜色没有变化、同时产生大量气泡 |
10.
碱石灰是NaOH与CaO的混合物,取一定量露置于空气中部分变质的碱石灰,加水充分搅拌后过滤,所得物质成分可能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滤液中的溶质 | NaOH、Ca(OH)2 | NaOH | NaOH、Na2CO3 | Na2CO3 |
滤渣 | CaCO3、Ca(OH)2 | Ca(OH)2 | CaCO3、Ca(OH)2 | CaCO3 |
A.A | B.B | C.C | D.D |
11.
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的关系,能用如图曲线表示的是( )


序号 | 甲溶液 | 乙 |
A | HCl溶液 | NaOH溶液 |
B | BaCl2溶液 | Na2CO3溶液 |
C | H2SO4溶液 | 锌粒 |
D | CuSO4溶液 | 铁粉 |
A.A | B.B | C.C | D.D |
12.
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对于该图象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表示锌和稀盐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稀盐酸都没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①A表示锌和稀盐酸的反应曲线
②反应结束后两种金属一定都有剩余
③反应结束后稀盐酸都没有剩余
④反应结束后消耗两种金属的质量相等
⑤反应结束后所得溶液质量相等。

A.①② | B.①③⑤ | C.①③ | D.②③ |
14.
如图为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段时间后 , 铁丝会由下至上出现锈蚀现象
②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
③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膨胀,因为铁生锈要放热
④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因为铁生锈要消耗氧气。

①一段时间后 , 铁丝会由下至上出现锈蚀现象
②一段时间后,水面处铁丝锈蚀严重
③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膨胀,因为铁生锈要放热
④一段时间后,塑料瓶会变瘪,因为铁生锈要消耗氧气。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15.
有一圆柱铁块,想用甲乙两种方法使它倒下成丙图状。比较两种方法力和做功大小正确的是( )


A.F1>F2 W1>W2 | B.F1<F2 W1<W2 |
C.F1=F2 W1=W2 | D.F1<F2 W1=W2 |
16.
如图所示滑轮组,不计绳重和滑轮摩擦。用力F水平向右拉动绳端,使重物A以0.1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的功率为10W,物体A重150N,则( )


A.拉力F的大小为40N | B.拉力F做功的大小为75J |
C.物体A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为100N | D.绳端的移动速度为0.3m/s |
17.
如图所示是一个左右对称的凹型槽,将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若小球出点A点到B点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用W表示,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B.小球能够从A点运动到D点 |
C.小球运动到B点时受力平衡 |
D.小球运动到B点时的动能大于C点时的重力势能 |
18.
“玉兔”号月球车,依靠接受太阳光给蓄电池充电,然后利用电动机带动月球车在月面上运动。该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换是( )
A.光能→机械能→内能 | B.光能→机械能→化学能 |
C.光能→化学能→机械能 | D.光能→内能→机械能 |
22.
如图所示,一根轻质杠杆可绕O点转动,B处挂着一重物G,如果在A点施加一个动力F使杠杆在水平方向上平衡,则该杠杆为( )


A.费力杠杆 | B.省力杠杆 |
C.等臂杠杆 |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
3.填空题- (共12题)
23.
山东济宁──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文化灿烂,食誉神州;据研究乾隆帝七次下江南,每次在济宁用膳时,对文家水饺(如图)都情有独钟.

(1)你认为该盘羊肉胡萝卜水饺能为其提供_____种营养物质.
(2)乾隆帝饭毕后在“龙行路”上散步,若能量由这盘水饺提供,你认为主要供能的是_____.

(1)你认为该盘羊肉胡萝卜水饺能为其提供_____种营养物质.
(2)乾隆帝饭毕后在“龙行路”上散步,若能量由这盘水饺提供,你认为主要供能的是_____.
A.水饺皮 | B.瘦羊肉 | C.胡萝卜 | D.肥羊肉 |
24.
“探险队员”——盐酸,不小心走进了科学迷宫,不知怎样走出来,因为迷宫有许多“吃人的野兽”(即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或水溶液),盐酸必须避开它们,否则就无法通过.

(1)请你帮助他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依次连接起来表示他所走的路线)入口→_____→出口.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写出一个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请你帮助他走出迷宫(请用图中物质前的序号依次连接起来表示他所走的路线)入口→_____→出口.
(2)在能“吃掉”盐酸的化学反应中,属于酸和碱中和反应的有_____个,其中能“吃掉”盐酸的盐是_____.
(3)在不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写出一个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5.
如图1所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的实验研究.

(1)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溶质是(不包含酚酞)_____;
(3)请用文字解释整个过程温度变化的原因______;
(4)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_____(填选项).

(1)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随着盐酸不断滴入,烧杯中溶液温度变化如坐标图2所示.某时刻测得溶液的温度是32℃,请判断b点时溶液的溶质是(不包含酚酞)_____;
(3)请用文字解释整个过程温度变化的原因______;
(4)当溶液的温度为38℃时,可证明溶液不含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是_____(填选项).
A.品尝烧杯中溶液的味道 |
B.用手沾取烧杯中溶液并体验是否有滑腻感 |
C.往烧杯中再滴加氯化镁溶液并观察现象. |
D.往烧杯中再滴加硝酸银溶液并观察现象. |
26.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完善这个知识网络.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是_____;B:_____.C:_____;
(2)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是_____;B:_____.C:_____;
(2)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
27.
为了验证Cu、Zn、H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林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将锌粒放人CuSO4溶液中,锌粒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②将锌片插入Hg(NO3)2溶液中一会儿取出,锌片表面出现银白色金属;
③将铜丝插入Zn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1)小林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要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小林还应该做的实验是_____.
①将锌粒放人CuSO4溶液中,锌粒表面出现红色固体;
②将锌片插入Hg(NO3)2溶液中一会儿取出,锌片表面出现银白色金属;
③将铜丝插入Zn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1)小林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
(2)要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小林还应该做的实验是_____.
28.
某班同学为验证酸的化学通性,做了五组实验。分析并回答问题。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若要制得较纯的H2,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_____;
(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_____;
(3)写出C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_____(填序号)。

(1)A组试管中都产生H2,若要制得较纯的H2,选稀硫酸而不选盐酸的原因是_____;
(2)B组试管中实验现象相同,该现象是_____;
(3)写出C组任一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上述五组实验中没有体现酸的通性的是_____(填序号)。
29.
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当地矿山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来了一些矿石样品,并取稀盐酸200 g,平均分成4份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1)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
(2)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是第______次实验;
(3)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实验 | 一 | 二 | 三 | 四 |
加入样品的质量/g | 5 | 10 | 15 | 20 |
生成的CO2质量/g | 1.76 | 3.52 | 4.4 | M |
(1)上表中m的数值是______;
(2)反应中矿石有剩余是第______次实验;
(3)这种石灰石矿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
(4)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
30.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路程/时间,即v=
。初中物理中还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密度、压强、功率、热值等,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做比值定义法。高中物理中也有很多这样定义的物理量,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国际单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知:

(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5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t=8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v=_____。
(2)若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
(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0到vt,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s的表达式,s=_____。


(1)若一个物体开始运动的速度v0=5m/s,经过5s后它的速度变为vt=8m/s,则这个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v=_____。
(2)若问题(1)中的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
(3)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乙)所示,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速度由v0到vt,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v0、t、a写出s的表达式,s=_____。
31.
如图所示,在河中间固定一个细长圆管,管内有一轻质活塞,活塞下端位于水面,面积为1cm2,质量不计,摩擦不计,大气压强恒为1.0×105帕。现将活塞匀速缓慢提高15米,则活塞在15米高处静止不动时,拉力F的大小为_____牛;在提升的过程中克服水的重力做功_____焦;拉力F对活塞至少做功为_____焦.(g=10 N/kg)

32.
小乐在网上发现了一种神奇的取火方法,将包口香糖的“锡纸”剪成中间窄、两端宽的条状,并将其两端搭在电池的正负极上(有一定危险,请不要模仿),过了一会儿,“锡纸”中间部分燃烧起来.
(1)“锡纸”燃烧揭秘:“锡纸”的中间狭窄的地方温度最先升高,其能量转化方式为_____;电池在工作时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2)“锡纸”成分揭秘:
查阅资料:“锡纸”是锡箔或者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实验探究:取包口香糖的“锡纸”,将有金属的一面打磨后,朝上放在点滴板上;并向其表面滴加氯化锌溶液,观察到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实验分析:
①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判断“锡纸”是_____(“锡”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②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____;
③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探究实验的是_____(选填字母).
(1)“锡纸”燃烧揭秘:“锡纸”的中间狭窄的地方温度最先升高,其能量转化方式为_____;电池在工作时将______能转化为电能.
(2)“锡纸”成分揭秘:
查阅资料:“锡纸”是锡箔或者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实验探究:取包口香糖的“锡纸”,将有金属的一面打磨后,朝上放在点滴板上;并向其表面滴加氯化锌溶液,观察到有深灰色固体析出.
实验分析:
①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判断“锡纸”是_____(“锡”或“铝”)箔和纸粘合而成;
②实验中打磨“锡纸”的目的是_____;
③下列物质的溶液可以替代氯化锌溶液完成上述探究实验的是_____(选填字母).
A.硝酸银 | B.稀盐酸 | C.硫酸亚铁 | D.氯化镁 |
33.
一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物重为200牛的物体,此时人对绳的拉力为120牛,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有多大?
(2)若定滑轮重力是动滑轮重力的两倍,则此时天花板受到定滑轮的拉力多大?
(3)如果人的体重为600牛,那么他用此滑轮组所提升物体的物重不能超过多少牛?

(1)动滑轮受到的重力有多大?
(2)若定滑轮重力是动滑轮重力的两倍,则此时天花板受到定滑轮的拉力多大?
(3)如果人的体重为600牛,那么他用此滑轮组所提升物体的物重不能超过多少牛?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选择题:(20道)
填空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0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