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书的爸爸
我爸爸最爱书,书简直就是他的命根子。他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多读书,知识就能丰富。”
  我和爸爸每次出门,见人挤的地方他总是赶快离开。而在书店门口,人再多他也要挤进去。有时买到一本好书,他会情不自禁地说:“挤得值,要是不挤一下就错过机会了。”
  爸爸的书放得整整齐齐,要用他的书,必须征求他的同意才好拿。爸爸平常总是不发脾气的,可谁要损坏他的书,那可不得了。有一次,我不小心把一包饼干放在他的书上,不一会儿,书上沾了油。爸爸瞪着眼睛大声说道:“你这个家伙,不是读书的,是吃书的!”看到爸爸发那么大的火,我害怕极了。
  我看到爸爸就想起了书,看到书就想起了爸爸。爸爸和书是一个不能分离的整体啊!
【小题1】选择多音字在文中的读音。
情不自禁(jīn  jìn)  饼干(gàn  gān)
【小题2】判断下列说法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第2自然段中的“见人挤的地方”和“挤进去”的意思相同。(  )
②第1自然段点明了中心。(  )
③“爸爸和书是一个不能分离的整体啊!”是比喻句。(  )
【小题3】短文是从哪两个方面介绍爸爸爱书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02 03:49: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拓展。

午睡

记得自己小时候,往往在玩得兴致勃勃的时候,母亲会叫我们去睡午觉。这时候,我和弟弟只好撅着嘴,紧闭双目,摊倒在各自的床上,做出不省人事的样子,仿佛已昏睡百年。母亲则端坐在自己的屋里,人闲马乏地打着哈欠,用不了多久,便瞌睡起来。

这时,我支起身子去看弟弟,他闭着眼,眼皮却还在动。去点一下他的鼻子,他捂着嘴竟吃吃地笑起来。于是,我们悄悄地发明了许多无声的游戏:有时把席子卷起来,做成地道,“敌我双方”从地道里钻进钻出;有时我披起毛巾,尽情地甩着衣袖,装扮成七仙女,弟弟呢,装成瘸子,偶尔也演独臂大盗;有时两个人干脆练起了倒立,一律头朝下,“挂”在墙上。这时假如母亲推门进来,一定会惊得当场晕倒。午睡简直变成了带有冒险成分的娱乐活动。到后来,午睡竟大受我们欢迎。弟弟一放下饭碗,便“没了精神”,会眯缝起眼,然后说:“午睡吧。”

二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轮到我做母亲了。女儿午睡的时间到了,我推开门走进她的房间。小家伙使劲闭着眼,枕边却放着一本她爱看的书,她也在假睡。我不想说什么,因为她已经在尽力让我满意。如果一味逼去,她不想出些高明的点子来反抗才怪呢。

小孩子们个个都有一手对付大人的办法,只是大人不知其中的奥妙罢了。你说对吗?

【小题1】从“不省人事”可以看出(   )
A.我和弟弟睡得晕晕沉沉B.我和弟弟失去知觉了C.我和弟弟假装睡着了
【小题2】二十多年前,“我”和弟弟悄悄地发明了许多无声的游戏,请选择出来哪一项不属于(   )
A.看书B.地道战C.各种表演D.倒立
【小题3】女儿为什么装睡?( )
A.看书B.进行午睡冒险活动C.做自己想做的事D.为了让妈妈满意
【小题4】看到女儿装睡,我为什么不想说什么?( )
A.只要她高兴就好
B.因为她已经尽量让我满意
C.我无能为力。
【小题5】读了短文,联系自身,你对午睡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3

阅读理解
铅笔的用途
纽约里士满区贝纳特学校的学生永远都会记得贝纳特牧师向他们讲述的有关铅笔用途的故事。
在此之前,他们都认为铅笔只有一种或两种用途:写字或是绘画。可贝纳特牧师的讲述让他们惊(呀 讶)万分:原来,一枝铅笔可以有无数种用途。
铅笔在直尺缺席时 可以用来画直线 可以用来赠(zèn  zèng)送给朋友 表示友爱铅笔芯可刮成粉 充当临时的润滑(剂 济) 可以用铅笔屑拼成装饰画 将铅笔按等份截取 可以做成象棋和玩具车的轮子 抽掉笔芯的铅笔可当作野外遇险时吸石缝中的水的吸管 削尖的铅笔可以作为小螺丝刀 甚至作为自卫的工具 
学生听后大受启发:既然一枝铅笔都可以有无数种(zhòng  zhǒng)用途,作为人来说,当然更应该有多种用途。他们毕业后,纷纷走上工作岗位,虽然很多人都调(tiáo  diào)换过工作,却从没有人失业,生活得非常乐观。
【小题1】选择括号里正确的字形或读音。
【小题2】在第三自然段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小题3】原来,学生们认为小小的铅笔只能________或________,可听了贝纳特牧师的讲述后,才发现它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课内欣赏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qīn zhàn( )我国东北三省之
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人民群众自愿组织起义勇军,奋起抗战。戏剧家田汉以此为题材,写了一个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电影的主题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是在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前,把这首gē cí( )写在香烟的包装纸上的。后来,这首歌词交到音乐家聂耳手中。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发起极大的创作热情,立即动手谱曲。他把自己关在简陋的住房里,一会儿tán qín( ),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都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yóu qí( )是结尾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写词语。
2.从文中找到表示下列意思的词语。
(1)(声音、情绪等)强烈、高昂。( )
(2)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
(3)不畏艰险,勇敢地一直往前进。( )
3.我们的国歌歌名《    》,词作者是    ,曲作者是    
4.(多选)对选文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
A.“魔爪”表达了作者的愤懑、痛恨之情
B.聂耳光有音乐才华,缺少热爱祖国的精神
C.结尾一句点题,用高昂激越、催人奋进的语气来读
D.这段话写了国歌在国内产生的巨大影响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饥饿难当,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请求 哀求 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微笑着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 )自己浑身是劲儿,( )还看到上帝正朝着他点头。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加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来病床上躺着的正是当年那位免费给他牛奶喝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 关爱 关怀)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 )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动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小题1】加上合适的题目。
【小题2】括号中的词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在下面划横线。
【小题3】在括号内加上关联词语。
【小题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写出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当那位特殊的病人看到那行小字时,她会怎么想呢?请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