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来没有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 ),    一座座拔地而起 , 各不相连 ,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 ), (   ) ; 桂林的山真秀啊( ) , 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 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 ; 桂林的山真险哪, ( ),( ),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1)按原文填空。
(2)这一段文字节选自《 》主要写了     
(3)这段话把桂林的山与(   )(    )进行对比,写出了桂林的山(   )、(  )、(   )的特点。
(4)这一段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
A、对比、比喻、夸张
B、对比,排比,夸张
C、排比、比喻 夸张
(5)区别形近字组词
栽(    )拔(    )赏(   )
载(    )拨(    )常(   )
峰(    )骆(   )驼(    )
锋(    )络(   )驮(    )
(6)给画“——”的字注音
(7)一锤定音(选择正确读音)
栽(zāi  zhāi)障 (zàng zhàng)
拔(bá  bō)   笋(sǔn  shǔn)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6-10-17 03:06:2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拓展阅读。
黄帝战蚩尤
数千年前,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黄帝是黄河流域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在长江流域有一个九黎族,他们的首领名叫蚩尤,十分(强盛 强悍)。
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他们个个兽身人面,铜头铁臂猛无比。他们(擅长 喜欢)制造刀、弓弩等各种各样的兵器。蚩尤常常带领他强大的部落,侵略骚扰别的部落。有一次,蚩尤(侵占 侵袭)了炎帝的地方,炎帝起兵抵抗,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炎帝没办法,逃到黄帝所在的地方涿鹿请求帮助。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部落的祸害,于是联合各部落首领,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这就是著名的“涿鹿大战”。
战争之初,蚩尤凭借着良好的武器和勇猛的士兵,连连取胜。后来,黄帝请来龙和其他奇怪的猛兽助战。蚩尤的士兵(    )凶猛,(    )遇到黄帝的军队,加上这一群猛兽,也抵挡不住,纷纷败逃。
黄帝带领士兵乘胜追杀,忽然天昏地暗,浓雾迷漫,风雨交加,黄帝的士兵无法继续追赶。原来蚩尤请来了“风神”和“雨神”来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来天上的“旱神”帮忙,(驱赶 驱散)了风雨。一刹那间,风止雨停,晴空万里。蚩尤又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了方向。黄帝利用天上北斗星永远指向北方的现象,造了一辆“指南车”,指引士兵冲出迷雾。
经过许多次(惨败 惨烈)的战斗,黄帝先后杀死了蚩尤的八十一个兄弟,并最终活捉并处死了蚩尤。后来,黄帝受到了许多部落的支持,渐渐成为所有部落的首领。
【小题1】在括号里正确的词语后面打“√”。
【小题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一败涂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甘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在第三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小题4】通过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理解。

  

名叫莫拉的这位老妇人嗜书如命。她认真地对我说:

“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在书里。”

“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我说。

她笑了,点点头表示同意,又说:

“我收藏了四千多本书,每天晚上必须用眼扫一遍,才肯关灯睡觉。”

她真有趣。我说:

“书,有时候不需要读,摸一摸就很美、很满足了。”

她大叫:“我也这样,常摸书——她愉快地虚拟着摸书的动作。烁烁目光真诚地表示她是我的知音。

谈话是个相互寻找与自我寻找的过程。这谈话使我高兴,因为既遇到知己,又发现自己一个美妙的习惯,就是摸书。

闲时,从书架抽下几本新新旧旧的书来,或许是某位哲人文字的大脑,或许是某位幻想者迷人的呓语,或许是人类某种思维兴衰全过程的记录——这全凭一时兴趣,心血来潮。有的书早已读过,或再三读过,有的书买来就立在架上,此时也并非想读,不过翻翻、看看、摸摸而已。未读的书是一片密封着的诱惑人的世界,里边肯定有趣味更有智慧;打开来读是种享受,放在手中不轻易去打开也是一种享受;而那些读过的书,都早已成为有生命的了,就像一个个朋友,我熟悉它们的情感与情感方式,它们每个珍贵的细节,包括曾把我熄灭的思想重新燃亮的某一句话……翻翻、看看、摸摸,回味、重温、再体验,这就够了,何必再去读呢!

当一本旧书拿在手里,它给我的感受便是另一般滋味。不仅它的内容,一切一切,都与今天相去遥远。那封面的风格,内页的版式,印刷的字体,都带着那时代独有的气息与永难回复的风韵,并从磨损变黄的纸页中生动地散发出来。也许这书没有多少耐读的内涵,也没有多少经久不衰的思想价值,它在手中更像一件古旧器物。它的文化价值反成为第一位的了。这文化的意味无法读出来,只要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

莫拉说,她过世的丈夫是个书虫子。她藏书及其嗜好,一半来自她的丈夫。她丈夫终日在书房里,读书之外,便是把那些书搬来搬去,翻一翻、看一看、摸一摸。“他像醉汉泡在酒缸里,这才叫真醉了呢!”她说这话的神气像似沉浸在一幅迷人的画里。

我忽然想到一句话:“人与书的最佳境界是超越读。”但我没说,因为她早已懂得了。

【小题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
______)书如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久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括号内。
【小题3】为什么说“世界上没有的一切也在书里;把宇宙放在书里还有富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中多次提到“翻翻、看看、摸摸”就能感受到书的韵味。这三个词语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件小事的震动
8月的一天下午,天气很热,我住处的前面有一群孩子正起劲儿地捉那些五彩缤纷的蝴蝶,这使我想起了小时候的一件事。
那时候我12岁,常常把一些野生的活物捉来关到笼子里玩,乐此不疲。我家住在树林边上每到黄昏,很多画眉鸟回到林中休息和唱歌,那歌声悦耳动听,没有一件人间的乐器能奏出那么优美的乐曲。我决心捉一只小画眉放到我的笼子里,让它为我一个人唱歌我成功了。那鸟先是不安地拍打着翅膀,在笼中飞来扑去十分恐惧。后来它安静下来,承认了这个新家。站在笼子前,我听着小音乐家美妙的歌声,兴高采烈,真是喜不自胜。我把鸟放到母亲,在她的呵护下,小画眉吃了很多类似梅子的东西。我高兴极了,因为由母亲来照料,肯定我家后院。第二天我发现有一只成年的画眉在专心致志地喂小画眉,不用说这一定是小画眉的比我这个外人要好多了。真不错,我竟找到了一个免费的保姆。第二天,我又去看我的小俘虏在千什么,令我大惊失色的是,小鸟已经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小鸟不是得到最精心的照料了吗?我迷惑不解。
后来,著名的鸟类学家阿瑟·威利来看望我父亲,在我家小住。我找到一个机会,把事情说给他听。他说,当一只美洲画眉发现她的孩子被关在笼子里之后,就一定要喂小画眉足以致死的毒梅,她似乎坚信,孩子即使死了总比活着做囚徒好些。
这话犹如雷鸣般给我巨大的震动,我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原来这小小的生物对自由的理解竟是这样的深刻。从此,我再也不把任何活物关在笼子里,一直到现在,我的孩子也是这样。
【小题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形容十分慌张,被吓得脸色都变了。________
②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________
③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________
④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________
【小题2】本文采用的是________的写作顺序(   )
A.顺叙B.插叙C.补叙D.倒叙
【小题3】写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
①“音乐家”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
②“免费的保姆”指的是________。
③“类似梅子的东西”指的是________。
【小题4】“我”为什么感到迷惑不解?   
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小画眉死了的原因是________。
【小题6】“我”为什么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此时“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