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相与步于中庭   (2)无与为乐者
(3)午、未、申三时 (4)其实湖光染翠之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小题3】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小题4】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11 07:46:1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二)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又作“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用“/”标出下面句中的两处停顿
虽 乘  奔 御   风 不   以   疾   也
【小题2】下列加点词有多个义项,请选出在该句中释义恰当的一项。 (只填序号)
①沿溯阻绝 绝:A.断绝    B.极、最 C.缺乏    D.穿过
②有时朝发白帝   发:A.射出 B.揭露 C.启发 D.出发
③水落而石出者   而:A.如果 B.表承接 C.表转折    D.通“尔”
答:①绝:(______) ②发:(______) ③而:(______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   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了
B.云归而岩穴暝   云雾归去,山洞里就昏暗了
C.良多趣味 实在有很多趣味
D.飞漱其间 在那里飞流冲荡
【小题4】两段选文都描写了四季佳景,请分别找出描写秋景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大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小题1】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非 无丝竹之乱耳B.云归岩穴暝 太守归宾客从也
C.野芳而幽香 舜于畎亩之中D.锦鳞泳 滁人
【小题2】下列句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若夫: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夫”读为“fū”)
B.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香)
C.泉香而酒洌 (洌:清洌)
D.伛偻提携 (伛偻:驼背,指老人)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小题4】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作者: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略无处(________)(2)夏水陵(________)(3)属凄异(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小题3】下列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起首写山,夏天和春冬两季,重点写水,最末段写秋季节,又以写山为主,高山上的猿声暗示山高岭连峡窄水长的地貌。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B.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C.文章的第二段与李白诗《早发白帝城》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一段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对应。
D.文章结尾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为了表现三峡巫峡很长,同时又深化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