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甲)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乙)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①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治国安民》

(注释)①炀(yánɡ)帝:杨广,隋朝的皇帝。②孜孜:勤勤恳恳不疲倦的样子。③本根:本,树干;根,树根。比喻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恒,然后能改(犯错误)B.征求无(已经)
C.入则无法家士(同“弼”,辅弼)D.百姓不(忍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不同一项是(    )
A.孙叔敖举海  百里奚举B.所动心忍性 刀劈狼首
C.必先苦心志  饿体肤D.学不思则罔 死于安乐也
【小题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中第①段从国家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第②段从个人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B.甲文中第②段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
C.甲乙两文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
D.唐太宗使百姓安乐的措施是“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
【小题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4-11 11:44: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问题

(甲)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学而》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篇》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与之化矣。是以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君子必慎其所与处焉!”

——《孔子家语·六本第十五》

(乙)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世说新语﹒德行》

(注释)①谅:诚信。②便辟:阿谀奉承。③善柔:当面恭维,背后诽谤。④便佞:花言巧语。⑤肆:店铺。 ⑥是以:即“以是”,因此。⑦轩冕:华丽的车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字。
(1)子:①曰:益者三友 (_______) 
非吾友也(__________)
(2)友:①子非吾也(_____)
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如入芝兰之室
B.华捉而掷去之
C.久而不闻其臭,也与之化矣
D.友人惭,下车引之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3)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小题4】根据古人交友情况,谈谈自己的交友看法。

同类题2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说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然后能改(过:过去)
【小题2】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必先苦心志/行拂乱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后作/出淤泥不染
C.舜发于畎亩中/宋何罪
D.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贤材人远矣
【小题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C.行拂/乱其所/为
D.入则/无法家/拂士
【小题4】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三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⑥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形 (________________
(3)不其子,视其父(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小题3】(乙)段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段中除“陋室”外也出现了两个“芝兰之室”,是哪两个?
【小题4】(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与(乙)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友的话题。你怎样看待这种交友方式?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墨者有钜子腹䵍,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䵍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矩子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钜子:墨家学派领袖被称为“钜子”。②腹䵍:人名。战国时墨家学派领袖。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B.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C.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D.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物各有短长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②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③,可事主,不施④用兵;骐骥、绿興⑤,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⑥;干将⑦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⑧,子亦不如戊矣。”

(注释)①甘戊:人名。②间:间隔。③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④施:使用。⑤骐骥、驟興:骏马的名称。⑥小狸:小野猫。⑦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⑧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小题1】解祥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微颔之
②尔敢轻吾射
③名天下
④匠治木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②甘戊使于齐,渡大河。
【小题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