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物各有短长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②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③,可事主,不施④用兵;骐骥、绿興⑤,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⑥;干将⑦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⑧,子亦不如戊矣。”

(注释)①甘戊:人名。②间:间隔。③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④施:使用。⑤骐骥、驟興:骏马的名称。⑥小狸:小野猫。⑦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⑧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小题1】解祥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微颔之
②尔敢轻吾射
③名天下
④匠治木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②甘戊使于齐,渡大河。
【小题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4 06:5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三峡》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处 阙:同“缺”,空隙,缺口   
B.沿阻绝 溯:顺流而下
C.王命急宣    或:有时
D.多趣味 良:很
(2)对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到月亮。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虽然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坐船快。
C.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
D.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寒寂静。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B.文章第1段,总体描绘三峡的形势,是概括性描写,写出了三峡峡长山高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C.文章后三段是具体描绘,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三峡四季的自然景象。
D.文章的韵律和谐,骈散结合,灵活多变,整饬华美,韵律和谐中,又有参差变化,读来有抑扬顿挫之感。

同类题2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青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②故:特意。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不亦乎?(________) (2)则________) (3)莫逾自________) (4)王生益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B.学者大忌
C.择善而从D.知者不如好之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小题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选自《礼记·学记》)

(注释)①逸:安闲,这里指费力小。功:效果。②庸:功劳。③攻:治,指加工处理木材。④节:树的枝干交接处。目:纹理不顺处。⑤说:同“悦”。⑥从容:同“舂容”,即撞钟。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
(1)不知其也 (2)有至道
(3)学半    (4)其久也
【小题2】与甲文“其此之谓乎”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叩之以小者则小鸣B.何陋之有
C.渔人甚异之D.大道之行也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善问者如攻坚木 ,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小题4】甲乙两文分别阐述了什么道理?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节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余一小舟    拏:撑
B.日更定 是:这
C.之者谁 名:命名
D.醉翁之 意:情意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望蔚然而深秀者/何陋
B.余强饮三大白别/有闻传之者
C.太守与客来饮此/告之
D.西南诸峰/居庙堂之高则忧
【小题3】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A.山路回转,有一座亭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立在泉水上,是醉翁亭。
B.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水上方的亭子,是醉翁亭
C.山峰回环,山路崎岖,有一个亭子,上面的鸟张开翅膀,高踞在泉水上方,是醉翁亭。
D.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像鸟的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的亭子,是醉翁亭。
【小题4】下列对选文文意理解概括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段文字都有叙事。甲文写“我”独自一人到湖心亭赏雪,乙文写太守与客人到醉翁亭饮酒。
B.两段选文都写到了水。甲文写的是天云山水一片混沌的景色,乙文写的飞流直下的山间泉水。
C.两段选文都寄情山水。甲文痴迷于深夜西湖的美丽雪景,表现出愤世嫉俗、安贫乐道的思想情趣;乙文写被贬之后寄情山水,表现出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画线句写景各有千秋。甲文运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神兼备;乙文运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动静交织,有声有色,描绘了醉翁亭的优美环境与奇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