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选贤能   
(2)不独其亲
(3)男有分,女有
(4)及郡下,太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远而无所至极邪? ②真无马邪?
B.①大道行也 ②莲出淤泥而不染
C.①讲信睦 ②简桃核狭者为之
D.①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小题4】理解文义,用原文词语填空。
(1)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道之行也》中与之异曲同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阴,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桃花源记》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4 11: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威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
A.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顺着)
B.芳草鲜美(鲜美:新鲜美好)
C.问所从来,答之(具:详细)
D.各复至其家(延:顺延,依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忘路远近B.渔人甚异
C.具答D.闻,欣然规往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描写了一幅理想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即“世外桃源”。
B.一进入洞口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就是桃花源。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年代久远。
D.文章描绘桃花源中宁静美好的生活环境和淳朴的社会风尚,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6—10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乙)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小题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黄发垂髫 (   )    ②甫行数里    (   )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阡陌交通 (   )    ②悉如外人    (   )
③其丈夫方担粪灌园(   )    ④自恨不如远甚也(   )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标一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小题5】.(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阡陌交通(______)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小题3】写出文中的相关成语。
【小题4】这篇文章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